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22:48: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聆听歌曲。

3、教师简介“爱情歌曲”。

维吾尔族民歌可分为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习俗性歌曲。爱情歌曲多反映青年男女的坚贞爱情和反抗旧社会封建婚姻制度的内容。本歌是属于爱情歌曲,它劝人们要选择好人交朋友,对爱情要专一。

4、复听歌曲并留意伴奏的鼓声,说说它的节奏。

5、教师点评,把歌曲伴奏中的节奏型抽出作练习。

6、欣赏一些相关的图片。

四、拓展探究

讨论题:结合前面的欣赏,思考民族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与该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五、课堂小结

请一名学生小结本课主要收获。

课后反思:

1、对少数民族的民歌,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因此安排了必要的音乐实践活动。例如:聆听、模唱、舞蹈、拍节奏等。

2、注意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本课的一些音乐知识。

3、教学过程中不要忽略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和探究能力。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教学目标

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变异性特征。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3、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教学内容

1、《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

2、有关民歌的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

《沂蒙山小调》。理解这三首民歌的地方风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探究

1、请学生说说我国中原地区的几个省份,知道哪些民歌。

2、教师点评。

中原地区主要有山东、河南、河北等省。这里民歌丰富,地方风格相当浓郁。

三、作品鉴赏

(一)《沂蒙山小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28页有关文字,教师适当补充。

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临沂地区出现了一个反动的武装组织—黄沙会。为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的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了《打黄沙会》的歌词,很快在

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歌词做改动,删去了揭露黄沙会反动本质的内容,保留了歌颂共产党的内容,增补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于是,《沂蒙山小调》这首民歌终于定型。

2、聆听歌曲。

两个版本,王世慧、彭丽媛的演唱。让学生比较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3、请同学谈谈感受。

4、教师点评。

王世慧的演唱采用了方言、按原来的小调44拍,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彭丽媛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34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5、学唱歌曲。

6、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旋律特点。

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第四句外,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绚丽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每句的结束音是下句的开始音,这叫鱼咬尾。

搜索更多关于: 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的文档
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weut6g1iv3z01w0bclr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