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产状,学会阅读、分析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绘制地质构造图件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地质构造和综合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五)大地构造学:本课程为地质学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讲述以板块构造学说为代表的现代大地构造理论、以地槽地台学说为代表的传统大地构造理论以及大地构造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讲授板块构造理论、传统地槽地台理论基本概念、大地构造学研究基本方法和现代研究手段,并结合当代学科前沿和热点,使学生了解全球构造演化的基本规律和历史;掌握大地构造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开阔学生的思路及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学科提供的各种地质证据进行区域构造、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综合解释地质问题的能力。
(六)中国地质学:本课程为地质学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全面讲述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区域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大地构造发展历史。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构造地质、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历史、大地构造等地质科学基本理论以后,通过对中国及邻近海域区域地质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中国大陆及邻海区域大地构造基本特征,还可以加深对地球科学各基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宏观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服务,也为今后继续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研究或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七)地震地质学:本课程为地质学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旨在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震成因与活动规律。主要内容包括:活动断层及其识别标志;地震成因及震源模式;地震的时空分布与地质构造;地震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地震宏观调查、震害地质条件;古地震及其识别标志、古地震震中烈度与震级的确定、古地震的年代测定与复发周期的推算;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研究、水库地震的地震地质条件;地震区划研究,包括地震危险区区划,地震烈度区划,地震小区划。
(八)地质学认识实习:地质学认识实习是对地质学专业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实习,使学生对岩石、地层、构造等地质学基础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重点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学习兴趣。聘请地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为学生做专题学术讲座,拓宽学生专业思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为后续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九)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是本专业的必修集中实践课,实习主要内容为认识三大岩类及其区分方法,认识常见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产出状态与分布特征;初步建立地层层序、地层系统及地质年代的概念;认识褶皱、断裂构造现象及其特征;掌握一般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描述方法与要求,熟练使用罗
盘测定方位与测量地层产状要素的方法;通过野外地质实测剖面、野外填图等手段学会野外地质测绘,以达到系统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夯实地质基础的目的。
(十)地质学生产实习:地质学生产实习是进一步培养地质学专业学生野外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地层、岩石、构造地质、矿床等专题野外实习,使学生在掌握一般地质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各项专题研究的野外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同时能科学合理地解释所采集的数据。最后,通过专题研究,使学生具有独立完成野外地质调查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准备好坚实的野外素材。
(十一)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归纳、提炼、运用并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以教学、科研过程中积累的野外资料为基础,拟定题目,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学士学位论文,以期达到综合锻炼专业素养的目的。
九、毕业总学分:183学分 十、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学时分布 课程结构 合计 理论 实践 学分 占课内教学总学时比例 公 公共基础课 784 624 160 共 课 公共选修课 160 160 0 10 6.71% 5.09% 49 32.89% 占培养方案总学时比例 24.94% 理论 1982 实践 1210 合计 3192 总学时统计 (62.09%) (37.91%) (100%) 学科(专业) 1040 816 224 课内 基础课 专 教学 业 专业必修课 112 110 2 课 专业限选课 160 134 26 专业任选课 128 90 合 计 素质拓展课 专项 实践 教学 集中实践课 合 计 总 计 664 0 664 38 65 7 10 8 43.62% 4.70% 6.71% 5.37% 100% — — — 100% 33.08% 3.56% 5.09% 4.07% 75.83% 4.58% 总学分统计 19.59% 100% 100% 课内 教学 149 专项 实践 34 合计 183 2384 1934 450 149 144 48 96 9 25 34 808 48 760 3192 1982 1210 183 十一、课程体系框图
图1 地质学专业课程体系图
图2 地质学专业理论、实践课程与培养能力关系图
十二、培养方案基准进程
课程 结构 学时分配 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授课 上机 实验 2008103 大学英语Ⅰ 200859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08803 自然灾害概论 2010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2010456 形势与政策(一) 2010004 大学体育(一) 2010002 大学语文 2008010 C语言程序设计 4 3 2 1 0.5 2 2 4 4 3 0.5 2 4 4 0.5 2 4 4 0.5 2 6 4 2 6 4 4 3 4 64 48 32 16 8 32 32 64 64 48 8 32 64 64 8 32 64 64 8 32 96 64 32 96 64 64 48 64 64 32 32 16 8 16 32 32 64 32 8 16 64 48 8 16 48 64 8 16 96 64 0 96 56 34 48 64 0 0 0 0 0 0 0 3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6 0 0 0 16 0 0 0 16 0 16 0 16 0 16 16 0 0 16 0 0 32 0 8 30 0 0 开课 学期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二 二 二 二 二 三 三 三 三 四 四 四 四 一 二 二 二 二 二 三 三 65 49 学分 考核要求 方式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公 2008104 大学英语Ⅱ 20103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0457 形势与政策(二) 2010005 大学体育(二) 2008105 大学英语Ⅲ 20103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0458 形势与政策(三) 2010006 大学体育(三) 200847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共基础课 2008106 大学英语Ⅳ 2010459 形势与政策(四) 2010007 大学体育(四) 2008226 高等数学(理工类)(上) 学科(专业)基础课2008099 大学物理(上) 2008101 大学物理实验(上) 2008227 高等数学(理工类)(下) 2010439 ★普通地质学 2010284 结晶学与矿物学 2008148 地震学基础 2008100 大学物理(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