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图》教学设计
华师大附属东昌中学 李广武
教材分析 设计表达的方法多种多样,课改教材以机械设计为主,机械设计属于工程技术设计,设计表达的方式是用投影图,投影图有轴测投影图(立体图)和正投影图(平面图),最后绘制图样时,图样中的图形主要用正投影图(平面图)来表达的,而“三视图”是最常用的表达方式。课改前教材是以“识图”为重点内容,课改教材增加了“设计”部分,而设计时,要借助绘图,把自己想象的物体用图形表达出来,因此绘制三视图显得很重要,也是识图的基础,本节课从手工绘图入手,也为日后徒手画图以及计算机绘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学科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能设计、会动手、爱劳动”。作为区重点的我校学生课本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普遍缺乏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针对这一情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本节课通过三视图内容的教学活动,设计明确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外显,意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三视图的组成以及反映尺寸;
认知三视图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掌握基本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投影规律的应用)。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三视图的分析,(采用模型)以练习的方法掌握三视
图的基本画法,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外显,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基本几何体三视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
索的求学作风以及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基本体三视图画法。
教学难点:投影规律的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学生的学习内容拟定为7课时,其中3课时为基本体、组合体的画法以及标注,2课时为读识三视图;最后两课时为图样绘制实习。
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安排:1、三视图组成、反映尺寸;2、三视图位置(形成)、相互关系(投影规律);3、基本几何体的画法。
寸;通过四棱柱和自制几何画板使学生认知三视图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形成和投影规律),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加深学生的印象;再通过设置画四棱柱三视图问题,引导主动探究、归纳、总结三视图画法;最后通过画圆柱体三视图来巩固所学内容,并加以区别圆柱体和四棱柱的画法,完成较规范三视图,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器材 模型、自制展板、多媒体。 教学方法 演示法、探究法、实践法。 教学流程
课后思考 总结本课内容 三视图的基本画法 三视图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形成和投影规律) 三视图的组成和反映尺寸 问题导入 引出课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问题 导入 教师活动 1、模型展示引导学生明晰拟设计物体几何形状 2、提出设计如何表达问题,引出表达方法 引出平面图的需求 学生活动 思考 回答 阶段目标 明晰几何体的分类 引出表达方法 理解视图是机械设计表达的常见引出课题 三视图的三视图的组成及反映尺寸、三视图形成及关系、基本画法 三视图的基本画法 三视图的组成、反映尺寸 展示基本几何体模型,引导学生知道三视图的组成、反映尺寸,教师板书 学生回答 了解三视图组成、反映尺寸为画图作铺垫 给出基本几何体四棱柱模型以及尺寸,要求学画出三视图并回答生画出三视图,提出问问题,发现问题 体验三视图反映尺寸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为寻求规范的三视图设下伏笔 位置、题 相互关系(形成以及投影规律) 拿出自制几何画板演示三视图的形成以及投影规律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总结三视图的位置以及视图间的相互关系 多媒体展示三视图形成以及相互关系,加深学生印象 画出四棱柱主视图,提学生回答、总结 知道规范三视图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为画出规范的三视图埋下伏笔 体验“长对正、高出“俯视图、左视图如学生形成三视图基平齐、宽相等”投何画出”问题,引导学本画法,难点学生影规律的应用,为生分析解决,引导学生主动解决 总结基本画法 拿出圆柱体模型布置任务画出三视图,引导学生总结与棱柱体基本画法的异同,教师点评总学生画图,分析棱柱体和圆柱体并总结三视图基本画法 总结三视图基本画法做铺垫 加深对三视图的位置、尺寸要求、投影规律的理解,特别是投影规律 的应用。 小结 课后思考 板书设计
小结本节课内容,重申三视图基本画法 布置思考题任务 总结 思考如何画出简单为下节课内容做组合体的三视图 准备 三视图
主视图 高平齐 左视图
长 对 正 俯视图 宽相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