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13:18: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 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7

《金 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学生 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 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 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 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 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 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 洞的“黑、 奇、大”, 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 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 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本课是一篇游记,在写作顺序及语言 的运用上是一大特色, 也是学生学习的好范本。 教学本课时, 抓住“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语文要素,帮助学生 感悟游记的特点,掌握写作的方法。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 者观察仔细, 语言朴实准确, 描写生动形象, 叙述有详有略, 能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使人感觉身临其境。所以,教学时采用“以读促学,读写结

合”的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有机结合,帮 助学生掌握最基

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溶洞的景观图片,金华双龙洞的图片。 2.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溶洞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1. 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 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 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b 、八、“、一r*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景色优美,你们瞧! 2.课件出示祖国的山川图片。 黄山、洞庭湖等。 )

3.看图交流诗句。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

( 例如:西湖、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展示祖国山川美景图片,激发学生 的阅读期待。

二、情境导入,质疑激趣

1. 导语: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雕塑大师,它鬼斧神工, 不仅在地面上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而且在地下 也展示出奇妙的景观。

课件出示溶洞景观的图片, 相机介绍关于溶洞、 石钟乳、 石笋等知识。

今天,让我们随同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让人叹为观止的 迷人世界吧。齐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 .读题质疑。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这篇课文是游记。游记就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

章。读了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双龙洞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去的?是按怎样的顺序游 览的?双龙洞都有哪些景观?有什么特点?关于双龙洞有 哪些美丽的传说?)

3.教师归纳问题,同时板书:游览的顺序、景观特点。 就让我们快速跟随叶老的文字一起去游览一番。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语言情境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深入学文奠定基础。每个人都…. 是在问题的驱使下学习的,让学生读题质疑,有利于培养学.….

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典型问题就 会理清学习的重点,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的效率 .........................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 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认 真读文。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2) 读准字音,圈画生字,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合作 解决,或者做上标记。

(3) 读通句子,尤其是带生字的长句子,要求多读几遍。

(4) 在朗读之后,分组学习,重点思考作者游览的顺序, 完成课后练习。

同时课件出示课后习题: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 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

)-(

)-(

)-(

)-出洞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小组合作, 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完成填空。

3. 检查初读预习及学习情况。师生交流。 (1)认读字词,指导书写。

① 课件.出示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交流生字的识字一..- 方法。..…

引导学生采用

加一加”“字族识字”等方法快速识记生字。

②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交流。 油桐、映山红与杜鹃、石钟乳与石笋等。 ③ 指导难字的书写。

导思: 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哪一笔需要特别注意?

指导“鹃”“臀”“笋”“乳”的写法 笋” 是上下

结构,下部最后一笔是竖撇。 “鹃”是左右结构, 左下“月 中的竖撇要写成竖,同样,“臀”字中的“月”也有这样的 变化。“乳”的“子”第三笔

横变提。

(2) 汇报读文,理清顺序。

① 学生汇报读文,引导学生对读文情况进行评价。做到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完成作者的游览顺序。

② 学生汇报游览示意图,明确作者游览的顺序。教师在 学生汇报的基础上,结合课后习题一,板书游览示意图。

路上T (洞口)T(外洞)T(孔隙)T(内洞 )T出洞

③ 小结:同学们,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进行记叙的。作 者先交代了游览的目的地一一金华的双龙洞,然后写沿途看 到的景色,接着写外洞的景观,孔隙的特点,内洞的情景, 最后出洞。我们明确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可以更好地把握文 章内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读课文应该做到正确、…流利。…… 因此,安排学生自由读和汇报读旳环节目的是指导学生读... 通课文,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明确作者的游览过程和文章… 的写作思路是本文的重点,..因此,除了安排读之处,给学生… 很多时间去思考游览的顺序,并通过画示意图这种直观的方… 式明确顺序。…从而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四、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1. 过渡:词语学会了,游览顺序清楚了,让我们跟随 作者去观赏双

龙洞的美景吧。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段落,…大致交流了解课文中的景 物特点。

让学生通过朗 读,感受到作者描写的景物的大致特点即可。

洞口:很宽 夕卜洞:很大 孔隙:窄小

内洞:一团漆黑,有石钟乳和石笋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熟悉课文内… 容,才能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的语言特 .......................... 色,…为积累语言做准备。…这一遍的.读也是提高认知的读.,…是 ...... 一遍更深入的读。……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明确了作者的游 览顺序,进一步熟悉了课文。那么,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 双龙洞的奇观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 作业设计。 (1) 抄写生字新词。

(2) 再读两遍课文。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及时复习才能掌握刚刚学过的 知识,冋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生词,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 .复习: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跟随作 者简单游览了双龙洞。回忆一下,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 什么?作者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有什么 特点?

3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大 自然的神奇。 设计意图:简单的导入,直入学习的主题,激发学生对 课文的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 沿途赏景,愉悦心情 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过渡:作者游览双龙洞正是春暖花开之际,一切都 让人欢欣愉悦。他一路上看到了哪些美景呢?自由读第 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词句,并和同桌谈谈自己的体 会。

2. 学生自由读文,抓关键词句,感受美景。 3. 师生交流。理解感受,品味朗读。

2、3

(1)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 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映山红在大自然的滋润下,呈现出生命特有的活力, 比盆栽的杜鹃有精神。)

(2)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 绿,眼前一片明艳。

① 想象美景。各种颜色旳花,在各种绿色.及粉红色的山 的衬托下,生机勃勃,令人赏心悦目。可谓:万紫千红总是

引导学生抓住表示颜色的词,反复诵

读,想象作者笔下

描绘的美景,感受祖国的秀丽河山和大 自然的神

奇。

② 出示映山红及春天的山景的图片,感受景色的美丽。

③ 有感情朗读,读出大自然的这份生机勃勃。

(3)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 变换调子呢? ① 理解:写出了溪流的形态和声音。形态宽窄变换,声 音缓急有致,仿佛一首大自然的音乐, 节奏鲜明,悦耳动听

② 有感情朗读,读出溪流的节奏美。

③ 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或景物,用“时而……时而……” 说话。 4 .小结:作者把一路的见闻写得这样有声有色,使我 们也仿佛目睹了那沿途迷人的风光。齐读第 让我们一起进入那美好的意境。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 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读文思考,…说出 ................ 自?己的理解,感受语言文字表现旳美。?…依据文字合理想象, ...... 有感情朗读,欣赏美景,既能感悟到沿途的美景,乂能感受….…… 到作者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 三、看自然奇观,悟自然神奇

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感受外洞、孔隙、内洞的特 点。

1. 默读第4?7自然段,画出表现景物特点的语句。在 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3自然段,

2. 学生自学,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师生交流。

3. 交流外洞特点:重点理解词语“突兀森郁”。

出示语句: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 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 定不觉得拥挤。

(作者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外洞比作 “大会堂” 说明外洞很宽敞。同时,用具体数字 “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 会”形容外洞很大。)

4 .交流孔隙的特点:想要进入内洞,最有趣的还是进 洞的方式。默读课文的第 5自然段,去感受这份神奇,体会. 作煮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习题二, 重点体

会孔隙的窄小。

出示语句:

(1)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 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 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来 说明小船的小。 )

(2)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船就出来。

(引导学生回忆已

知的行船方式,和课文中的行船方式做对比,来体会孔隙的 窄小。 )

(3)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船就慢 慢移动。 ( 紧扣 “ 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 ” ,体会乘船方式的 特殊性,凸显孔隙的特点。 )

(4)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 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

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挤压 ”说明 “我”距离周围的山石特别近,有被压 迫的感觉。 “稍微”“一点儿 ”这两个词说明移动的幅度很 小,可见孔隙的窄小。这里作者用词非常准确。 )

朗读这两句话时,抓住“挤压”“稍微”“一点儿”等 关键词来体会作者的这种感觉。

小结: 同学们,作者叶圣陶老先生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孔 隙的窄小,而是通过我们最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时的亲 身感受,把孔隙的特点写得具体形象。这样的写作方法,让 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5.交流内洞的特点。 出示语句:

(1)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 龙。 ( 告诉我们双龙洞名字的来历,点题。 )

(2)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 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 多。

① 理解: 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各种各样。 ② 想象一下具体有哪些形状。

(3)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 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①理解: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多样, 颜色各异,非常壮观。 “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说明景观奇特,值得 观赏。

② 出示石钟乳和石笋的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课件出示说话训练: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有的像(

),有的像(

③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4)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 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理解“十来进”的大小,想象内洞的 大小,感受内洞的大。)

6.游完内洞,排队出洞。 想象一下作者此刻的心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理解.和体会, 通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体会作者对双龙洞的赞美之情。 ........

四、转变角色,导游双龙洞

1.过渡:金华的双龙洞这一奇景让人叹为观止,作为 旅游景点,这里游人如织。尤其是叶圣陶发表完这篇文章后 双龙洞更是中外闻名。假如你就是当地的一位导游,你会怎 样介绍双龙洞呢?

2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熟读课文,然后以导游 的身份向小组同学介绍。

3. 各小组汇报展示。

引导学生按照导游词的特点进行汇报展示。 各位游客: 大家好!

),还有的像(

我是本次的导游XXX,现在我们来到了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地进行角色定位,■…… 有序、生动地介绍自己熟悉的景点。实际上.是贯彻《语文课 .............. 程标准》第二学段…….“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这一.目标要 求,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

五、积累语言,延伸学习

1 .小结:游记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当然,像 叶圣陶老先生一样按照游览顺序来写,或者像《海上日出》 一样按照早晨太阳的变化顺序来写,都是可以的。如果我们 能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那么,就能将你的所见、所闻和所 感介绍给大家。课后用一段话来向同学介绍参观植物园的路 线。

2 .小练笔。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 什么。想一想,按什么顺序说,别人才能听明白。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准确、恰当,具体地写出了各处景.…… 物的特点。背诵重点段落就是学习作者的语言,…积累语言。 .................. 查找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增强对溶洞的深 入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叶圣陶老先生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 进行了景物描写。文章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是暗 线一一溪水。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始 终以明线 游览顺序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 感悟。

1.质疑问难,归纳主要问题,弓I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书、思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思考。

为学生提供多次读书的机会,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 学生自主学习

2.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动脑。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见解,能感受到景物的 特点。并能借助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加强对内容的理解。 再加上有感情地朗读深化认识,更能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 赞美之情。

2020 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7

金 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 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是

一篇游记体裁的文章(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 于景(主要内容)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 趣。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 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 外 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 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 的学习

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 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 方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 确定为:

1. 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

、,、、/-八匕、t—r 文学常识;

2. 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 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束需 要被

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 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 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 确定本节课教法的 指导思想是:想方设

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 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 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关键 处,进

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 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 循序渐

进的过程, 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 官参与学习过程, 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 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 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 讨

论,以求明确重点, 解决疑难。 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 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 在前面的学习中, 我们一起去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 畅游了气势 宏伟

的三峡,欣赏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 金华的 双龙洞。问:你们当中有谁去过或谁了解呢?老师:好的刚才同学都说了很多, 让我们跟导游一起去看看这地方道底是怎么样的?

2. 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 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老先生于 1957 年游览金华双龙 洞后写

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放录音,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 容。 2.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 想想是

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 检查自读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

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

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浏览路线,画一张浏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 哪些景

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金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 双龙洞

的。

(三)精读感悟,研析结构

1. 齐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 (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 探究 2、3 自然段

(1)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 者一起

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 2 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 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

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 —— 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 特点 —— 各色 白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感受 —— 一片明艳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

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春天 正是

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颜色是淡绿 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会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的 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 各色的映山红, 再加上或浓或淡的 新绿。

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 出示挂图,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

卷。

C. 指导感情朗读第 2 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 3 自然段的理解

A. 教师“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 树还有水,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 看

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 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溪流

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 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 的。

听溪流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 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 指导感情朗读第 3 自然段。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第 2、3 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 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那么我们要不要爱护呢?看看你们 该怎么做呢?(爱护环境、保护旅游资源)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 熟读课文。

2.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3. 家乡旅游景点 : 洪泽湖穆墩岛或杨毛嘴湿地保护区景点片段描写。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 助学生记忆、 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 路上景色 明艳

二 洞口 外洞 宽大 美好 孔隙 窄小 内洞 奇特(黑、大,双龙,石钟乳、石笋)

出洞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7《记金华的双龙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wkth81z2z4c2db011p1797950lq6e00fb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