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 六、计算题
21.科学家经多年研究证明,同学很爱吃的某些零食中,含有一定量的致癌物质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的化学式为C3H5ON。回答下列问题:
(1)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丙烯酰胺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1%) 七、科学探究题
22.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
方案二:小刚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使其发生分解反应。
(1)观察到烧杯内壁______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 ①、取硬质玻璃管中少量残余黑色固体,放入燃烧匙中点燃,伸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②、燃烧完毕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写出上述实验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交流)
(1)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蔗糖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2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D D D D A B D A 二、多选题 C A B B C 实验现象 ①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答案 16 17 AB AC 三、推断题 18.H2O2;O2;2H2O2四、流程题
19. TiO2 TiCl4+2Mg 高温Ti+2MgCl2(800℃或△都可以) Mg(或镁) 五、实验题
20.A 防止水槽中的中倒流入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 CO CO2 六、计算题
21.9:4 23% 七、科学探究题
22.因为生成物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氧气 烧杯内壁有水雾或水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排除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蔗糖燃烧对实验造成干扰 氧原子质量是氢原子质量的16倍或者氧原子的相对质量是氢原子相对质量的16倍
2H2O+O2↑
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煤气燃烧水变蒸气 C.菜刀生锈水果腐烂
B.瓷碗破碎剩饭变馊 D.灯泡发光冰块熔化
2.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分别向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中滴加稀硫酸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D.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水
3.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错误的是( ) 序号 A B C D A.A 实验事实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大块木头不易点燃,而刨成非常薄的片状却易点燃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B.B C.C D.D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反应物浓度 反应温度 反应物的种类 有、无催化剂 4.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Fe C.H2O2
Fe2O3 H2
2
CO2 HO
B.Cu D.O2
CuSO4 CO2
CO
Cu(OH)2
5.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钾(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6
B.+2
C.+3
D.+5
6.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停止
B.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改造和应用物质、推动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手段 C.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D.通过化学变化,人们可以实现物质间转化,同时获取能量
7.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A 物质 CaCl2溶液 CO2 NaOH CuO B.B 杂质 HCl O2 Na2CO3 Cu 除去杂质的方法 滴入碳酸钠溶液 通过灼热的铜网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 C.C D.D 8.下列关于物质变化、性质及用途对应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铜丝可用于作导线----利用其物理性质 B.干冰易升华,可用于人工降雨----发生物理变化 C.金刚石能裁割玻璃----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金属 D.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9.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CuO ⑤Mg2+ ⑥2OH— 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210.钙是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下列对羟基磷酸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羟基磷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 B.羟基磷酸钙的一个分子中含有44个原子 C.羟基磷酸钙由四种元素组成
D.羟基磷酸钙中钙、氧元素质量比为10:26 11.左侧描述与右侧化学式相符的是( ) A.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O2 B.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C2H5OH C.用于制肥皂、造纸等工业的碱?Na2CO3 D.天安门前华表的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CaCO3 1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将铁钉放入试管中 B.将二氧化锰粉末放入试管中
C.向试管内倾倒稀盐酸 D.过滤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