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作者:许妍
来源:《教师·中》2014年第02期
摘要:长久以来,中学历史教育被作为考试的工具,课堂形式单一,单纯的知识讲授和记录使课堂缺乏生气和乐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和情感交流缺乏,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出于考试压力死记硬背,很难对历史知识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更谈不上将知识内化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了。在不可阻挡的素质教育大潮之中,历史教师必须做出改变,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文素质;培养策略
1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人文教育是通过师生双方的言语沟通和情感交流实现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感化。教师要坚决摈弃那种简单的灌输、说教、训导的方法,而要运用互动、沟通的方式,积极采用讨论、对话和反省的方法。
例如:学习“西安事变”时,可以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讨论:张学良作为国民党的高官,为什么要扣押领袖蒋介石呢?这是不是背叛和大逆不道?十年内战中蒋介石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共产党对其恨之入骨,但为何最终决定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呢?共产党是基于什么做出这个决定的呢?反之如果处决了蒋介石,对谁最有利呢?张学良“西安事变”后失去了后半生长达54年的自由,你觉得他这样做值得吗?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认识可能很稚嫩,但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的“成果”。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在重大历史关头,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党做决策应该以什么作为根本出发点?必须将个人恩怨、政党私利抛开,树立民族利益、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学生在自我思考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才能对历史事件有属于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问题教学极具可行性,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探究中对历史事件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另外,为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角色扮演、视频演示、音乐熏陶等方法,从教材中挖掘人文教育资源,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升华。 2从历史人物及思想文化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教学不仅要关注教材中规定的重点和难点,更应该深入挖掘能够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文教育素材,把这些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来对待和处理。如在学习历史事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