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 所有原核细胞内都具有( )
A. 内质网和中心体 B. 核糖体和线粒体 C. 核糖体和细胞膜 D. 细胞膜和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原核细胞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质中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的细胞器,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 以下生命系统中,属于群落层次的是( ) A. 一片草原 B.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
C.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 D.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动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同乙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综合,叫做种群。依据定义可知“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为群落。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定义,意在考查对定义的理解应用。 3.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是( )
A. 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 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 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 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者是宽度,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详解】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细胞的体积变大;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因此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细胞体积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变少、变大、变暗,D正确。
4.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 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C. 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多样性
D. 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 【答案】C 【解析】
A、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A正确; B、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B正确;
C、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并没有动植物细胞的多样性,C正确;D、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名师点睛】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5.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 2个 B. 4个 C. 16个 D. 32个 【答案】C
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光学显微镜的使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直径范围内可看到一行相连细胞为8×[(10×10)÷(40×10)]=2个,A正确,B、C、D均错误。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关系。 ①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如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8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2个。
②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如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充满视野的细胞数为4个。
6.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五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水、DNA、RNA、肝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 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T2噬菌体
C. 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D. 既有DNA,又有RNA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所以A项正确;T2噬菌体是病毒,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其余生物还含有水DNA、RNA等成分,B项正确;纤维素是植物体内含有的多糖,乳酸菌没有纤维素,C项错误;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不同生物的化学成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7. 组成核酸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和磷酸的种类分别是( )
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A. 2、5、8、1 B. 1、2、5、8 C. 8、2、5、1 D. 2、5、5、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1分子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
【详解】构成核酸的五碳糖有脱氧核糖和核糖2种;组成DNA的碱基有A、T、C、G,组成RNA的碱基有A、U、C、G,故构成核酸的碱基共有5种;根据五碳糖不同,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脱氧核苷酸4分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核糖核苷酸也分4种,故共有8种核苷酸,磷酸均相同,为1种.故组成核酸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和磷酸的种类分别是2、5、8、1.故选A。
【点睛】注意总结:凡是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内都含两种核酸(DNA和RNA),则必然含有2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和核糖)、2类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别包括4种,共8种核苷酸)、5种碱基(A、G、C、T、U)、1种磷酸。
8. 下列过程中所散失的水分中主要属于结合水的是( ) A. 种子收获后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 B. 干种子烘烤过程中散失的水分 C. 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D. 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散失的水分 【答案】B 【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