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试题分析:A、种子收获后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的,属于自由水,A错误;
B、干种子主要含有结合水,因此烘烤过程中散失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B正确; C、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主要是自由水,C错误;
D、D错误. 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散失的水分是游离在液泡中的自由水,故选:B.
9.一个由n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多少个水分子( )
A. n个 B. m个 C. (m+n)个 D. (m-n)个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蛋白质的水解过程就是肽键的断裂过程,同缩合过程相反,肽键的结构式为—NH—CO—,蛋白质水解使该键断裂后,重新形成—NH2和—COOH,并分别连接在原来的残基上,重新生成氨基酸。因此蛋白质水解需要的水分子数与氨基酸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相等。故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水解,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蛋白质的组成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脱水缩合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 检验苹果中是否有还原糖,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
A. 碘液 B. 苏丹Ⅲ染液 C. 双缩脲试剂 D. 斐林试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淀粉遇碘液变蓝,而淀粉是多糖,属于非还原性糖,A错误;苏丹Ⅲ染液用于鉴定脂肪,呈橘黄色,B错误;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因而
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不能直接用于鉴定还原性糖,C错误;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1. 下列结构中,其成分含有磷脂分子的一组细胞器是 ①线粒体 ②细胞核 ③细胞膜 ④中心体 ⑤高尔基体 ⑥叶绿体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⑤⑥ D. ①⑤⑥ 【答案】D 【解析】
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①正确; 细胞核具有双层核膜,但细胞核非细胞器,②错误; 细胞膜具有膜结构,但细胞膜不属于细胞器,③错误; 中心体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没有膜结构,④错误;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⑤正确; 叶绿体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⑥正确,选D。 【考点定位】细胞器
12. 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与内质网及上面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 A. 血红蛋白 B. 呼吸氧化酶 C. 胃蛋白酶原 D. 性激素 【答案】C 【解析】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其上蛋白质合成以后,由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功能。由此可见该物质为分泌蛋白,故选C 13. 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内合成的是( )
①性激素 ②K+的载体 ③淀粉 ④淀粉酶 ⑤纤维素 A. ②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试题分析:能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①性激素属于脂类,③淀粉 ⑤纤维素属于糖类,④淀粉酶②K+的载体属于蛋白质。 考点: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
14. 从整个细胞来看,组成原生质层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液泡膜 ⑤液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的,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选B。
考点:本题考查原生质层得概念,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所学知识的要点。 15.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 ( ) A. 自由扩散功能 B. 流动性功能 C. 主动运输功能 D. 选择透过性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的功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详解】人工膜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体现生物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是指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6. 假定将甲、乙两个同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原生质层。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A.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乙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甲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 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表皮细胞放入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且发送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原因是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改变细胞液的浓度;乙表皮细胞放入较高浓度的甘油溶液中,开始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在甘油分子进入表皮细胞,使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甘油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之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7.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参与反应的阶段、有水生成的 阶段分别是?
①第一阶段 ②第二阶段 ③第三阶段
A. ②③②③ B. ①②③③ C. ②①③② D. ③②②③ 【答案】A 【解析】
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产生于②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氧气在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参与反应,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水参与②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有水生成的阶段是③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
18.下列关于蓝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蓝藻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B. 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 蓝藻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D. 蓝藻细胞结构简单,无细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