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苏州市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苏州市吴江区统计局
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努力克服和缓解国际经济深度调整、国外需求缓慢复苏、国内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所带来的经济缓行压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工作导向,立足“四新”定位,围绕“四五六”战略目标,积极推进“1058”工程建设,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更加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民生福祉和社会建设。全区经济运行平稳,转型升级成效进一步显现。 综合经济实力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5.47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 9.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7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03.47亿元,分别增长3.3%、8.7%和11.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2.6%,比去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0.93 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超过 1.8万美元。
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89.7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9.51 亿元,增长8.5%。其中各项税收收入 104.64 亿元,增长 8.9% ;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 80.8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2.87 亿元,增长12.8 %,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 74.45 亿元,增长13.27 %,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 60.57 %。
经济结构提档升级,服务业占比明显提高。2013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03.47 亿元,增长11.2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6 %,比上年提高2 个百分点。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实现产值 1516.41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9.1 %,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 12399户。年末私营个体登记注册户数 7.9万户,其中私营企业3.03 万户、个体工商户4.87万户,分别增长9.27 %、11.27 %和8.08 %。年末私营个体注册资金1353.87 亿元,增长20.63 %。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8.1 %。
农林牧渔业
现代农业稳步提升。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15 亿元,增长 10.4 %。全年粮食总产量 16.83 万吨,下降 2.0 %,其中夏粮总产量 4.24 万吨,增长 10.7 %;秋粮总产量 12.59 万吨,下降 5.6 %。
全区农村新增林地绿地面积 681 公顷,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 18.43%。新增设施农(渔)业面积 1.48 千公顷,累计达到 8.54 千公顷。其中新增农业面积 0.49千公顷,累计设施农业面积 4.03 千公顷;新增渔业面积0.99千公顷,累计设施渔业面积 4.51 千公顷。新建高标准农田 1.72 千公顷。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36 只,累计达到 197 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个。 工业经济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3850 亿元, 增长 1.6 %,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 3090.55 亿元,增长 1.0%;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 1726.71 亿元,下降3.1 %,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 55.9 %; 全年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035.21 亿元,增长 0.18% ;利税总额 143.6 亿元,下降 0.86%,其中利润总额 98.14 亿元,下降了 1.37% 。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丝绸纺织、电子资讯、光电缆、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分别实现产值 976.44 亿元、806.92 亿元、383.54 亿元、342.59 亿元,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 81.2 %。制造业新兴产业实现产值 1516.41 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 49.1 %。
全区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 429 家,比上年增加 18 家,超50亿元企业 9 家,超100亿元企业 4 家。年末拥有上市公司 10 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累计11件。
建筑业
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区新开工建筑工程面积 524.76万平方米,增长50.8 %。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1.56 亿元,增长15.5 %,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33.49 亿元,增长15.1 %,安装工程产值5.77 亿元,增长23.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