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教学设计
梁冬梅 (福建省永安市第六中学 366000)
(联系电话:18950953037)
一、教学内容分析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四章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安排在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的结构与生活等知识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本节内容,有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体验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科的情感。 二、设计理念与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创设科学研究情境,促使学生学习方法转变,重视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念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力求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有所发展。结合课程改革后的目标设置,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策略是:
1、促使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前预习、收集资料主动探究问题。在学习病毒的形态、大小、种类的有关知识时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加以鼓励和评价。
2、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心转基因工程等社会问题,参与到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
3、让知识与技能有所发展:观看“病毒发现史”和“病毒的生活”录像片段,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理解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对科学研究的推动。比较动植物细胞和病毒结构的特点,分析病毒属于生物的特征,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学生动手制作病毒结构模型的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也是本次设计的亮点。 三、教学目标 ·认识病毒,说出病毒的大小、常见形态、种类。 1. 知识与技能 ·描述病毒的结构特征和生命活动特点(生活方式) ·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收集分析文字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培养创新思维。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
·学习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1
价值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病毒的结构特征、生命活动特点。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3.病毒的结构特征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
1.学习病毒的结构特征及生命活动特点,能够使学生了解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这对认识生物多样性十分必要,也为今后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2.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懂得事物的两面性。
3.学习病毒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时,现有条件下病毒无法观察,且涉及到较深的生化知识,使学生很难建立感性认识从而成为了学习中的难点。 五、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关于“病毒”学生已从生活中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积极性较高,这是有利的方面。但似懂非懂的知识储备量却使学生在学习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迫切感和浮燥心理,这是阻碍学生学习的一个问题。另外由于病毒十分微小,它的生命活动过程无法观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想象能力。同时七年级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能力较弱,受知识面的限制,语言表达能力在某些程度上制约了思维的拓展。因此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鼓励,以保证学生快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自制的病毒模型。
2、收集各种病毒的图片及宣传画,与病毒生活有关的录相。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学情预设 设计意图 2
情境导入 师:创设情境:展示图片, 联系现实社会 从生活实际入手,提教师营造民主、平等、和出问题,创设学生探求生:置疑:这些由病毒引谐对话氛围鼓励学生说新知的情境,激发学生起的疾病为什么会对人出自己知道的关于病毒的学习兴趣 类生活造成如此大的危性疾病的信息,参与到课害? 评价 堂中。 课前预习情况反馈-师生 培养收集资料、分析、归纳能力 教师评价,保护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有效阅读 培养科学探究分析 提高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描述能力 探索求知师:播放病毒的发现过程 --病毒的录相 发现过程 生:分析实验过程 发 --病毒大1、病毒十分微小,只有讲,重评价,体验快乐学小、形态 10-300纳米 2、病毒的常见形态: 思维创新师:病毒如此微小,它的学生观察课文彩图28,结构 上与动植物细胞相比有结构组成。 什么特点? 习。 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 过程中,能说出病毒的发现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实验能力 师生:病毒发现过程的启分不开。 合作探究生:病毒有多大、形态? 鼓励学生语言表达,略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病毒的结构是怎样的呢?结构比较共同之处,语言描述及语言表达描述能力 生:结构简单,由蛋白质生比较病毒与动植物细突出重点,掌握知识点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胞,说出病毒的结构特点 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是 一种非细胞生物。 型。 释疑解惑师:展示宣传画,为什么生活 习成果 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体现学生主体,促学习方式转变。 生:动手制作病毒结构模展示后,生生评价自主学这个重难点要留出时间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途径,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水平,深入生物3
--病毒的病毒结构如此简单,人们给生思考讨论,自由发 却会谈“毒”色变?病毒言。 如此微小,它是如何生活的?
师要及时评价和引导
生:观看教学录像,了解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生看完录像,会惊讶不微观世界。 已,借此激起探索生命奥 新旧知识联系,实现知识迁移。 生:对比多细胞生物的生秘的情感。 活,归纳病毒的生命活动以旧引新,学生生思考解特点:以寄生方式繁殖,决问题,复习唤起记忆 并形成结晶体 拓展:病毒为什么是生物,病毒具备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生:病毒能繁殖 病毒的种生:小结病毒的分类: 类 师:播放噬菌体破坏细菌病毒的利用 体验生活生:归纳小结病毒与人类--与人类的关系:有害和有利。 的关系 动画内容较抽象,师要分析能力的培养 再次突出重点:病毒结构的动画,引出人类对及时配以语言分析,学生的生活。将抽象的问题如确实无法理解,可不做形象化,有利学生进一要求。 学生可能会谈及注射疫步理解难点知识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师:介绍人类对病毒的利苗的问题,要及时解答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用:生物防治、生产疫苗、八(下)“免疫”一节学习题 基因工程 作铺垫。 扩大学生知识面 情感培养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疾体会科学的力量,激起学--联系实病,学习科学、利用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际 的力量战胜一切“敌人”,永不言弃,珍爱生命! 知识整合课件呈现知识点, —内容小 结 课外拓展 学有所得。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珍爱生命! 对知识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师:还有比病毒更微小的拓展所学,感叹生命的奇“探索无止尽”! 生物吗?生:阅读课外读 妙! 思考完成练习 有效的反馈教与学的情况,有利于教师教学反思。 4
反思课堂完成练习册44-45页 --课堂练习
八、板书设计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发现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分不开。 二、病毒个体十分微小、用纳米来表示。 三、病毒常见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蝌蚪状等。
四、病毒的结构特点: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五、病毒的生活方式是寄生。病毒按寄生细胞种类可分三类。 六、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和有益两方面 九、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运用“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从生活中发生的流行性疾病导入,通过了解科学发现史、分析课前收集的图文资料、动手制作病毒模型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评价。运用多媒体课件,把病毒的生命活动过程等微观的科学事实直观地表现出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从病毒的发现到人类合理利用病毒的学习中始终重视情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学会辩证的对待事物。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