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闫 婷 刘 辉 王佐军
文登第一中学
《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研究的是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相对于其他三章而言,内容较易理解,重要概念不多,其中流程优化的思想为后一章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这里不是仅仅教给学生有关流程的知识,还要与学生一起探究有关流程所蕴涵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这些思想和方法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
“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是该章的第三节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首先在明确流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及应考虑的基本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步骤。设计流程以分析事物的内在性质、规律和相关因素为基础,以时序和环节为设计的主要线索将事物按一定的时序分解成若干环节。不同的流程设计需考虑的因素各有侧重,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需慎重分析。
生活、生产中的流程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情况,“显性”流程相对比较容易描述,“隐性”流程相对复杂,需要大量的试验和探究才能得出。流程设计中,时序和环节的设定和表达要简要、明确、操作性强,并且前后连续,衔接紧密,同时环节与环节之间必须是可以切分的。流程的设计一是要深入理解该流程应遵循的内在规律,明确影响流程的主要因素,二是要对过程的环节和时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流程的设计具有不唯一性,已经设计的流程还可以改进、优化,这一点也是对下一节知识流程的优化做引领。 2、教情分析
(1)本节课学生容易将“基本因素”理解为形成流程的某些因素,教
1
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说明,这里的因素并不是指流程的某些因素,而是流程设计的对象本身的基本因素。
(2)在画流程设计框图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严格按照画流程设计框图的方法进行,同时注意指导学生画图的规范性,学习用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3)课堂上也可让学生列举出一些生产生活中存在非显性环节和时序的实例,并分析其在流程中与其他环节的内在联系及必要性,进一步体会什么是“内在属性与规律”。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节知识的学习,已经从时序、环节两个角度,围绕着时间这个核心理解了流程的概念,知道了流程是技术的核心之一。作为高中学生,已经对生活、生产中的流程有一定认识。同学们在前一节知识的学习都是对已有流程进行理解、认识和描述,他们也想尝试下如何去对身边的事进行流程的设计。对没有经历过的事进行安排,对已经安排好的事情进行改进和优化。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所接触的大多数都是来自生活中的流程,目前他们能设计的流程也是生活中的流程多些。而教程中提供的一些生产工艺流程、农业生产流程来说对于学生来说是既好奇又陌生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带着学生去参观,让他们感受到生产中的流程。或者多找些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
为了能够比较直观的让学生对流程设计的分析有所体验,又不能显得太复杂和神秘,可以以一些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流程设计分
2
析。 二、设计思路
引入情景——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总结
结合学生和生活实际,以大量学生熟悉或易接受的事例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然后让学生分组亲历一次简单流程设计的全过程,并进行相互学习、讨论、交流和评价,从而逐步体会和掌握简单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总结出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和能达到的目标。在整个过程让他们体会流程设计所经历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1)通过对案例一和案例二的比较知道流程中的环节有显性和非显性之分;
(2)通过对案例三和案例四的分析理解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是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3)掌握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
2、能够根据事物的内在属性、规律等相关因素,把握好流程设计的环节,对简单流程设计进行分析;能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3、体验深入分析和掌握事物内在属性与规律对设计科学、合理的流程的重要性,养成先深入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经历画流程设计框图的过程,促进学生能按照事物的流程思考、分析问题的流程意识和习惯的形成。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