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12.1 杠杆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注: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曲的)
2、杠杆的五大名称
(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1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1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二、杠杆画力臂作图步骤(下面以动力F1 为例)
F1
F1
F1
(1)先确定支点O (2)延长力的作用线 (3)过支点O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没有的要标出来); (用虚线..延长..) (用虚线..、要标直角符号.....、要用大括号....
标.出来,并按要求标出力臂的符号..........
)。
三、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1、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带刻度)、钩码 2、实验过程:
调节杠杆(左重右调、右重左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力臂。
3、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4、推论:若动力臂l1是阻力臂l2的几倍,则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
四、生活中的杠杆 杠杆类型 特征 优点 缺点 实例 起子、撬棒、羊角锤、铡刀、手推车、铁皮剪、 省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省力 费距离 动滑轮…… 费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省距离 费力 钓鱼竿、镊子、理发剪、筷子、人的手臂、…… 等臂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天平、定滑轮、……
§12.2 滑轮
一、定滑轮
1、定义: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2、特点:只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3、实质:等臂杠杆
二、动滑轮
1、定义:使用时轴和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2、特点:省力、费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实质:省力杠杆
(动力臂l1是阻力臂l2的2倍)
1
三、滑轮组
1、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滑轮。 2、特点: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 公式:F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钩码、滑轮组、细绳 ........
?G物?G动n
单位: 拉力F——N Gh?? F s?nh
物重G物——N v绳?nh物
动滑轮重G
动——N 四、其他简单机械
绳子..移动的距离s——m 物体1、轮轴:方向盘、板手、门把手
..移动的距离h——m 门钥匙
2、斜面:盘山公路、钻头 n——承受动滑轮的绳子数
§12.3 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1、有用功W有:我们必须做的功
W有?Gh
2、额外功W额: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例如: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克服摩擦做的功等等) 3、总功W总: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W总?Fs ?W总?W有?W额?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注:①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总是小于1; ??W有②?用%表示; W
总③??7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70%
额外功占总功的30%
3、实验原理:
Fs
4、需要测量的量:钩码重G、钩码移动的距离h、
拉力F、拉力移动的距离s
5、实验结论: 当使用同一个滑轮组装置,提升更重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更大。 补充:当提升相同的物体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小。
三、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木块、长木板、细绳 3、实验原理:
??GhFs
4、需要测量的量:木块重G、斜面高度h、拉力F、斜面长s
5、实验结论: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大(而且越费力)。
补充: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小(仍然越费力)。
2
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