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共阅
(2)如图所示:我们假定经济处于Ⅲ区域的A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y 和利率r 的组合的失衡状态。在A点这一组合中,一方面存在着过剩的产品需求,从而导致国民收入会上升,其运动方向表现为,以A点为起点的向右的水平方向;另一方面,存在着过剩的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利率会上升,其运动方向表现为,以A 点为起点的垂直向上方向。在这两个合力的作用下,经济的发展将向B 点发展。在B 点这一组合中,I=S ,但货币需求仍过剩,即L 仍大于M ,这时经济发展将向B 点垂直向上方向的C 点发展。在C 点这一组合中,I<S ,L>M,这时在二合力的作用下,经济将向D点发展,最后,再由D点向均衡点E发展。同理,我们假定位于第一区域的J点作为始点,在市场的作用下,最终也会向均衡点E回复。图中虚线表示IS-LM模型中,失衡状态如何向均衡状态调整的动态过程。 11、答:(1)IS-LM曲线的政策含义 IS-LM模型是一个二元方程组,它通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来确定以收入y和利率r为变量的宏观经济空间中的均衡点。IS曲线代表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代表两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y和利率r的唯一组合。 IS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d(因为β,t都较稳定)。d越小,IS曲线的斜率越大,IS曲线就越陡峭;d较大,IS曲线的斜率就越小,IS曲线就越平坦;d=0,IS曲线成一条垂线。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h越小,LM曲线的斜率越大,LM曲线就越陡峭;h较大,LM曲线的斜率就越小,LM曲线就越平坦;h→∞时,LM曲线近乎一条水平线。(并说明IS曲线、LM曲线在各种形状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
IS-LM模型为执行与选择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当均衡产出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时,政府便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改变IS曲线与LM曲线的位置,从而提高产出水平。(相反情况的论述略)。
O 图 IS—LM曲线的运动轨迹 r F G E D H A J LM C B IS y 欢迎共阅
(2)对IS-LM模型的理论评价
积极方面:①这一模型不仅实现了收入决定论和货币论的结合,完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而且还可以把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结合起来。
②这一模型不仅能说明收入y和利率r的确定,而且还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提供了理论说明。
③可以用来解释衰退、高涨和充分就业状态,并选择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缺陷:①对消除失业和通货膨胀,此模型并未提出彻底的解决办法。 ②IS曲线和LM曲线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一条曲线移动的同时另一条曲线也可能发生移动,这样,IS-LM模型就失去了它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因为它不能决定国民收入的均衡值,从而也就不能预测经济前景和政策效果。 ③此模型把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中的矛盾和冲突仅仅归结为社会资本流通中商品的供求和货币供求的一种暂时的不均衡,掩盖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本质矛盾和冲突。 ④它不可能按照劳动二重性原理研究社会总资本的价值形式和物质形式的补偿问题。 ⑤此模型不能解释滞胀,不能说明价格的决定,所以其作为分析工具的影响在减弱。 12、答:自1996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经济增长的势头开始减弱。以后几年,曾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 (1)凯恩格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消费由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变动主要来自于投资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少,投资乘数又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反向变动关系,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表现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难以实现充分就业。
(2)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首先,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各种改革方兴未艾,未来不确定性很强,而且很多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因此,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收入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人们保持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这是造成消费需求
欢迎共阅
不足的主要原因;其次,投资需求的降低也包含边际消费倾向降低的因素,尤其是经济转型的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均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投资需求非常弱;再次,我国近年利率已降到很低水平,再降息的空间已经很小,因此,通过再降息以刺激投资的扩张型货币政策也很难拉动投资的增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