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压表的读数方法;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功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1)由图可知两电阻串联,V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V1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流值即为电路中的电流;则由欧姆定律可求得电阻R1的阻值;
(2)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得出R2两端的电压,则由电功公式W=UIt可求得电流通过电阻R2时所做的功;
(3)由题意可知,V的示数为12V不会改变,则V1的偏角与V的偏角相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V1的示数也为12V,则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可得出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第二种情况为V1选小量程,则根据电表的刻度盘的性质可知V1的示数;则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得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对R1由欧姆定律可得出电路中的电流;则由欧姆定律可求得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 解答:解:(1)由欧姆定律I=可得:
R1的阻值:R1===10Ω;
(2)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2=U﹣U1=12V﹣2V=10V; 则R2消耗的电能:
W2=U2I2t=10V×0.2A×10s=20J; (3)有可能
①V1选用大量程,示数为12V则R2等于零
②V1选用小量程,偏角与V相同,则可知示数为2.4V;则R2′两端的电压: U2′=U﹣U1′=12V﹣2.4V=9.6V; I1′=
=
=0.24A;
故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 R2′=
=
=40Ω;
答:(1)R1的阻值为10Ω;(2)R2消耗的电能为20J;(3)有可能,R2的接入电阻可以为0或40Ω. 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及电压表的结构及使用,对学生要求较高,是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应灵活应用所学电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必要时进行讨论. 五、实验题(共18分)
23、图中所示的各仪器(或装置),它们的用途分别是:
(A)测 温度 ;(B)测 电能 .
(C)可以研究 杠杆平衡条件 ;(D)可以研究 二力平衡条件 .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平衡状态的判断;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专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秒表测时间、电压表测电压、电流表测电流、刻度尺测长度、温度
计测温度、电能表测电能、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等等.
C、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状态,研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若重心在支点上,则杠杆重力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同时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D、我们从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方面去探究,看两个力满足什么关系时,物体可以保持平衡.
解答:解:A是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测量工具. 故答案为:温度;
B是电能表是家庭中测量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故答案为:电能;
C是杠杆,我们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所以杠杆可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故答案为:杠杆平衡条件;
D是两弹簧秤拉同一物体,①一开始不让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研究两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对平衡的影响.②最后当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纸板应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该装置可以研究二力平衡条件. 可以研究两力平衡条件. 故答案为:二力平衡条件.
点评: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明确每一个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及如何读数. 24、
专题:实验探究题。
分析:观察图象写出该仪器的名称,观察当有压力作用在橡皮膜上时两管中液面如何变化,思考该仪器的工作原理,观察实验中提供的材料和器材,看能够改变哪些物理量,从而得出能够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个因素的关系.
解答:解:观察图象可知该仪器的名称为:U形管压强计;
当有压力作用在U形管压强计的橡皮膜上时,两管中液面将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会出现一个高度差,而且橡皮膜所受的压强越大,压强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因此它可以通过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表示橡皮膜所受的压强大小;
观察实验中提供的材料和器材,发现在该器材中可以改变橡皮膜所处的深度,也可以改变橡皮膜的方向,因此该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同一)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或(同一)液体内部某一处受到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
故答案为:U型管压强计;高度差;压强;(同一)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或(同一)液体内部某一处受到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
25、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和“测物质密度”的两个实验中,都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其中,在“测物质密度”的实验中选用 一种 (选填“一种”或“多种”)物质进行实验.下列表格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请在表格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栏目.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实验题;设计与制作题。
分析:①有些实验是研究一种物质的某种特性,实验时只需研究一种物质即可;
②有些实验是研究所有物质的普遍规律,实验时需要选取多种物质进行研究,这样得出的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解答:解:“测物质密度”实验是研究一种物质的特性﹣﹣﹣密度特性,所以要用一种物质进行实验; “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实验是探究所有物质都具有的普遍规律,所以实验要选取多种物质,因液态物质的体积比较好测量,所以选取多种液体,实验中需要测出不同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所以表格中应有液体种类、质量(克)、体积(厘米3)几个栏目. 答:一种. 液体种类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26、某小组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发现,L1和L2两盏不同的小灯,串联或并联在电源电压相同的电路中时,两灯发光时的亮暗程度不同,他们很想知道小灯的亮暗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于是他们猜想可能与电流和电压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连接方式与实验现象 小灯L1 小灯L2 电压(伏) 电流(安) 电压(伏) 电流(安) L1与L2串联 1 2.0 0.10 1.0 0.10 L1比L2亮 2 3.0 0.12 1.5 0.12 3 4.0 0.14 2.0 0.14 L1与L2并联 4 3.0 0.12 3.0 0.20 L1比L2暗 5 4.5 0.15 4.5 0.22 6 6.0 0.16 6.0 0.24 (1)分析实验次数 1或2或3 中L1和L2的数据及相关现象可得:当通过小灯的电流相同时,两端电压较大的小灯较亮;
(2)分析实验次数4或5或6中L1和L2的数据及相关现象可得: 当小灯两端电压相同时,电流大的小灯较亮 ;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两灯串联或并联时数据及相关现象后,该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无论两灯串联还是并联,小灯两端电压与通过小灯电流乘积较大的小灯较亮.你认为他们的结论是 正确 的;请你再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两灯串联或并联时的数据及相关现象得出结论:小灯L1和L2串联时, 小灯两端电压与通过小灯电流的比值较大 的小灯较亮;小灯L1和L2并联时, 小灯两端电压与通过小灯电流的比值较小的 的小灯较亮. 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1)实验1或2或3,L1与L2串联,电流相同,电压越大的灯泡越亮. (2)实验4或5或6,L1与L2并联,电压相同,电流越大的灯泡越亮.
(3)由(1)(2)得,灯泡亮度与电压和电流同时有关,由实验1~6得,电压与电流的乘积越大,灯泡越亮.
灯泡电压增大,电流增大,但是比值不变. L1与L2串联时,L1总比L2亮,比值大的亮. L1与L2并联时,L1总比L2暗,比值大的暗.
解答:解:(1)实验1或2或3,L1与L2串联时,电流相同,L1比 L2电压大,L1比 L2亮. (2)实验4或5或6,L1与L2并联时,电压相同,L2比L1电流大,L2比L1亮. (3)灯泡亮度跟电压和电流同时有关.
由实验1~6数据得,电压和电流的乘积越大,灯泡越亮. 电压和电流同时增大,同一灯泡的比值不变. L1与L2串联时,比值越大,灯泡越亮. L1与L2并联时,比值小的亮.
故答案为:(1)1或2或3;
(2)当小灯两端电压相同时,电流大的小灯较亮;
(3)正确;小灯两端电压与通过小灯电流的比值较大的小灯较亮; 小灯两端电压与通过小灯电流的比值较小的小灯较亮.
实验次数 物理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焦耳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A.电阻 B.功 C.功率 D.压强
2.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导材料”可以应用于任何用电器并使其效率提高 B.雷达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C.纳米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纳米材料具有某些特殊性能 D.太阳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3.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山在水中 B、用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C、日环食的产生 D、铅笔在水中好像弯折 4..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现象,下面是他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B.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是升华现象 C.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D.屋檐下悬挂的冰柱,是汽化形成的
5.某造纸厂为杜绝操作工利用电动切纸机切纸时将手指损伤事故的发生,他们设计制造的电动切纸机,必需将两只手同时分别按住左、右开关,切纸机才能正常工作。图2所示的电路设计中符合要求的是
6.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铁轨铺在枕木上 B、坦克装有较宽的履带 C、书包带做得较宽 D、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 7.如图所示,其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