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俗淳朴,颇知诗书。 《英德县志》
惠俗鲜诈而多质。 杨载鸣《郡志论》惠州
俗尚醇厚,素号易治。 《大埔县志》
风俗质朴,民淳讼简。 《舆地纪胜》肇庆
士习简朴。 《高明县志》
俗淳朴有古风。 《恩平县志》
民尚简俭,易于取足。 《舆地纪胜》高州
电邑民风淳朴近古。 《电白县志》
性俭朴,词讼简稀。 清《一统志》廉州
风俗颇淳,人多向学。 清《一统志》雷州
俗尚质朴,不好华靡。 《罗定州志》
风存朴茂,俗尚勤俭。 《南雄州志》
民性质实,尚勤俭。 清《一统志》嘉应州
关于粗野 士淳民朴,然性刚锐,嗜讼,
好斗 乐斗轻生。 《长乐县志》
豪猾之民,健讼好争。 《金志》镇平县
性犷而悍,不习拜揖。 《黄志》连州
土著之民,多质悍。 《泷水县记》罗定
虽风气淳庞,而犷悍未改。 《灵山县志》
民俗质野。 《信宜县志》
民多健悍。 《鹤山县志》
好勇轻生,不循礼法。 《府志》阳江
细民朴野,急于生理,轻于逃蹿。 《四会县志》
俗性犷悍,易动难安。 《包孝肃集》
强悍负气。 《金志》
其俗朴野,人多犷悍。 《金志》花县
粤人之俗,好相攻击。 《汉书.高帝纪》
讼案多山坟水圳,赎产夺耕,旁人
排解,斩鸡鸣誓。誓而不息,乃讼
于官。有因讼激愤,辄轻生以图诬赖《长宁县志》
贫民与富民斗力,不能胜,常服胡蔓
草致死以诬之。 《肇庆府志》
人性犷悍,小分辄争。 《金志》广宁县
无故带刀持矛执剑相侵,则鸣舂堂,
集子弟。 《寰宇记》高州
偶有微嫌,辄操戈相向。 《澄海县志》
关于狡诈 君子外质而内慧,小人外谨而内诈 《金志》潮州
其民内黠而外儒。 《金志》惠来
关于迷信 粤人俗鬼。 《汉书郊祀志》
南人凡病,皆谓之瘴。率不服药,
唯事祭鬼。 黄瑜《双槐岁抄》
病凭巫觋。 《金志》曲江县
信鬼神,好淫祀。 清《一统志》惠州
疾病辄饮水,重巫轻医药。 《金志》潮州
病少服药,好巫祀,名曰设鬼。 《肇庆府志》
士人遇疾,唯祭鬼以祈福。 《舆地纪胜》高州
信鬼尊神。 《徐闻县志》
关于祭祖 民重建祠,多置祭田。 《新宁县志》
族必有祠。 《增城县志》
富家急于立祠祀先,知重本源。 《金志》海丰县
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澄海县志》
关于重利 婚姻不论门第,唯视贫富。 《鹤山县志》
轻义 重利轻义,至亲不相信。 《府志》德庆
婚姻论贫富,死丧用浮屠,兄弟
异居,父子割户,轻逃蹿,喜告
讦,最称难治。 《金志》四会县
慷慨重义,患难相恤。 《澄海县志》
关于勤劳 民勤耕凿, 女多纺绩。 《从化县志》
其民终岁勤苦,耕耘之隙,间治场围, 《潮阳县志》
山高地瘠,农最勤苦。 《大埔县志》
关于豪放 粤俗好歌,语多双关。词不必雅,
然情必极至。 《明诗综》
粤俗好歌,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欢乐。《广东新语.诗语》
每耕种时,斗歌为乐,南海、顺德、
新会、增城最甚。 《黄志》
鸡骨为占,斗歌为乐。 《地图综要》
男子好吟咏,妇人亦能歌。 《高要县志》
群歌竞作,弥日不绝,是曰秧歌。 《广东新语.诗语》潮汕
城内外舞师象龙弯之属百队。 《粤东笔记》
有关民俗志的记载大抵以各地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观察为依据,反映了民俗中投射出来的族群心理。下面这些论述则是近现代一些学者对中国南方广东人性格以及与北方人相比较的印象。如明末清初的顾炎武说,北方学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南方学者则“群居终日,言不及义”;鲁迅不仅同意顾炎武的这种见解,而且以他在广州工作过数年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认为“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而且进一步指出,“缺点可以改正,优点可以相师”,即做到厚重与机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