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要求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2.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C 3.A 4.D 5.C 6.D 7.D 8.B 9.B 10.C 11.B 12.A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 )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社会生活的精神生产活动 D.全部社会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9
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6.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人口生产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巩固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8.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9.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1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多项选择题答案]
10
)1.ABC 2.ABC 3.CD 4.ABCD 5.ACD 6.ABCD 7.AB 8.AB 9.CD 10.ACD 三、简答题
2.简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第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第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也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
11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
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D 3.B 4,A 5.B 6.A 7.D 8.C 9.D 10.A 11.D 12.B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5.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6.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7.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