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 第二单元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6:35: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体验型课堂”学习方案 语文(九年级下册)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二单元复习

【学习导言】

走进小说天地,正如高尔基所说的,是“一个一天天扩大起来的世界”。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往往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第二单元选编的四篇中外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中外历史上著名小说人物的艺术形象。

阅读这些小说要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课前尝试:熟读课文、复习学案、尝试练习

【熟读课文】

熟读这个单元的课文,重点阅读《孔乙己》和《变色龙》。

【复习学案】

整理这个单元的学习方案,利用学习方案逐课复习。圈划重点,记下问题。

【尝试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 、 、 。 2.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往往“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时可以 描写,也可以侧面 。 3.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按情节可以分为 、 、 、 。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孔乙己(节选一)

鲁迅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 ,而又“穿长衫”说明孔乙己

,句中的“惟一”不能去掉,它突出了孔乙己的

2.“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这句话表现了孔乙己 的性格特征,说明他 。 3. 作者介绍孔乙己姓名的来历,是为了说明 。 4. 最能表现孔乙己性格特征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是: 5.“偷”和“窃”是一对同义词,它们语体色彩的差别在于,前者是 ,后者是 ,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头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表明了孔乙己 、 的迂腐性格。 6. 文中加点的“排”字能否换为“拿”或“掏”?为什么? 7. 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选文的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特点的。 8. 作者写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用意是什么? 9. “店内外充满快活的空气”在原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课内对话:自主练习

(一)比较阅读

(甲)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了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甲、乙两文的体裁是 ,甲文选自《孔乙己》,作者是 ;乙文选自

《 》,从语言特色上可以看出,它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 艺术的高峰。 6.从奥楚蔑洛夫的变化中,可以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请加以概括,并找出相应语句。 2.(甲)段文字主要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从中突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嘲笑的内容有两点,请概括(每点不超过十个字)。

① ②

(乙)段文字主要写范进因中举而发疯的情景,作者对他疯态的描写极生动形象却有层次,可以分四个层次,用最短的文字概括每层的内容(每层不超过四个字)。

① ② ③ ④ 3.联系课文,试分析甲、乙两文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上的不同点。

孔乙己: 范进: 4.作者对两个人物的感情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5.两个文段除了描写主要人物外,还写了周围的人对他们的态度,请简略概括其不同点。

6.对两个主要人物采用的相同的描写方法是: 、 、 。

7.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哪个

角度来说的。

(二)变色龙(节选) “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在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1.上文所描写的主要人物是( ) A.席加洛夫 B.叶尔德林 C.奥楚蔑洛夫 D.赫留金 2.《变色龙》借一种动物为题而实写人,这种写法是( ) A.借喻 B.借代 C.双关 D.暗喻 3.作者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典型的社会意义是( ) A.揭露走狗奴才的丑恶灵魂。 B.抨击腐败无能的沙皇统治。 C.说明变色龙善于根据环境情况迅速变色以求得自身隐蔽的特征。 D.揭露沙皇统治的黑暗,影射沙皇专制的虚伪和专横。 4.第三段中有许多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5.在上面这段文字中找出一处细节描写,并说说它的作用。 _ 7.简述奥楚蔑洛夫对狗对人的态度在这段文字中的具体表现。 ①对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对赫留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③对狗的主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课后反审:拓展训练

(一) 中等生 (刘继荣)

① 女儿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中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丈夫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 因为你不是神父啊。” 丈夫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② 中秋节,亲友相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

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

得一阵赞叹。十二岁的女儿在众人的催促下,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

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③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

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④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

料。孩于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没多久,孩子就病倒了。 ⑤ 我和丈夫,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 我

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⑥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 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

了自豪的微笑。 ⑦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 不过,他说,有一

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

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 ,虽说成绩一般, 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⑧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⑨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的心,竟是蓦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选自(读者)2008 年第8 期,有改动)

1.品味·探究。第②自然段划线部分的句子删掉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理由。

2.分析· 评价。请用第⑤自然段中的一个成语评价第④自然段中“我”和丈夫的行为。

3.筛选· 摘抄。女儿“乐观幽默”的性格深受同学的喜爱。请从文中找出一处能体现女儿此性格特点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

4.揣摩·体会。第⑥自然段中写道“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请用一到两句话描述出来。

5.理解· 感悟。请简要谈谈你对第⑨自然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二)知心的礼物 [美]保尔?威利尔亚德

从妈妈领我去了一次小店之后,我便渴望自己去买糖。那时我对钱一无所知。我经常看到妈妈给别人一点什么东西,然后别人则给她递出一个包或一个袋子,这样逐渐地我就有了交换的概念。有一天,我花了好大气力来到店铺弄响门铃,推开了那扇巨大的门。我着迷似地一步步沿着糖果柜台走过去。

我挑选出了一些各色各样的糖果后,威老先生从柜台上弯下身子问我:“你有钱买这么多糖果吗?”我回答说:“我有很多很多钱。”我伸出小拳头放在威老先生张开的手中,里面有五六个用闪闪发亮的锡纸细心包好的樱桃核。

威老先生静静地站着注视着自己的手掌,然后,好像是想要发现什么似地看了我一会。 “不够吗?”我担心地问。

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我想是有点多了,”他回答说,“我还得给你找钱。”他打开抽屉,取了钱,弯下身子,把两分钱放进我伸出的手中。

这件事我很快就忘了。成人后我组织了自己的家庭,和妻子开了一个金鱼店,其中大部分鱼是直接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引进的,每对鱼差不多都值五美元以上。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一位女孩同她弟弟进来了,他们约有五六岁。我正忙着洗鱼缸。那俩小孩站在那儿,眼睛睁得又圆又大,紧盯着在清澈的水中游玩的珠宝般漂亮的金鱼。“真棒!叫起来,“我能要几条吗?”“行呀,”我说,“如果你们有钱买的话。”“哦,我们有好多好多...

”小男孩钱。”小女孩信心十足地说。

她说话神情中的那种东西给我一种熟悉而奇怪的感觉。我把他们挑中的鱼捞进一个旅行罐中,放进一个运输用的口袋里,俯身递给了男孩。

他转向姐姐。“姐,付给他钱呀。”她紧握的拳头张开了,把两个镍币和一角钱放在我展开的手掌上。

瞬间,我好像完全领悟到威老先生多年前那件事给我的全部影响。只有这个时候我才懂得当年我对老人的挑战,才弄清楚老人是多么出色地接受了这一挑战。

我看着手中的硬币,像是又站在那个小糖果店里,就像威老先生多年前理解的那样,我理解这两个孩子的纯朴天真以及保护或者摧毁这种天真的力量。我喉咙哽塞了,心里充满了回忆。小女孩充满期望地站在我面前。“钱不够吗?”她小声地问我。

“不,是太多了些。”我总算克服了感情的激动,好容易才说出来,“还得找你点呢。”我把两分钱放在她伸开的手里,然后便站在门口望着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他们的宝贝远去。

我回到店里时,妻子问我:“你知道给了他们多少鱼吗?值三十块钱呢。” 我给她讲了威老先生的故事,她的眼睛湿润了,在我脸上轻轻地吻.了一下。 我敢肯定当我擦完最后一只鱼缸时,我听到威老先生在我身后笑了。 1.第二段中“我”所理解的“钱”指什么?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并回答问题。

(1)“那俩小孩站在那儿,眼睛睁得又圆又大,紧盯着...……金鱼。”“紧盯着”表现了孩子当时怎样的心理?

(2)“她的眼睛湿润了,在我脸上轻轻地吻.

了一下。”妻子为什么“吻”“我”? 3.综观全文,题目《知心的礼物》中的“礼物”有哪两层含义?

4.威老先生店里出现的那一情景和“我”金鱼店里出现的这一情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课前尝试”答案: (填空略) 《孔乙己》

1.社会地位低下,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特殊身份 2.迂腐,好卖弄学问;受封建教育的毒害很深 3.他社会地位低下,身份卑微

4.“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5.口语;书面语;强词夺理、自欺欺人(或死要面子)

6.不能换。因为换后不能突出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炫耀得意、装腔作势的神气 7.外貌描写,如: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语言描写,如: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8.表明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 9.增加悲剧气氛,以乐衬哀 “课内对话”答案: (一)比较阅读:

1.小说 鲁迅 范进中举 讽刺 2.甲:(1)孔乙己脸上的伤痕 (2)读书却没有进学 乙:(1)昏厥 (2)疯跑 (3)跌倒 (4)疯走上集 3.孔乙己:清高、善良正直、麻木迂腐、好喝懒做 范进:圆滑世顾、委琐儒弱、逆来顺受 4. 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对范进:给予辛辣的嘲讽

5. 孔周围酒客:对孔乙己嘲弄、讥笑,揭其伤疤,表现他们对不幸者的冷酷无情。

范家邻居:关心、巴结,突出其对权势的敬畏诌媚 6.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7. 从“我”(小伙计)这个视角来看,孔乙己与社会有着诸多的矛盾和不协调之处,他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料,所以说他是个喜剧人物;从孔乙己一生残酷悲惨的命运(遭遇和结局)这个角度看,孔乙己是个悲剧人物。 (二)《变色龙》:

1.C 2.C 3.D 4.表明说话断断续续,不连贯,此时他正盘算着鬼主意。

5.如:“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内心不平静,因而用此作遮掩,反映出他见风使舵的卑鄙心理。 6.⑴ 虚伪遮掩:“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⑵ 攀附权贵,奉承讨好:“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

⑶ 盛气凌人,傲慢无礼:“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7.⑴ 极力赞赏,说是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⑵ 呵斥责骂他是混蛋,都怪自己不好。

⑶ 尽力拍马屁,讨好权贵,派人把狗送上门去,反映出人物媚上欺下的性格特征。 “课后反审”答案: (一)《中等生》答案: 1.不好。划线句子突出了其他孩子的理想远大,用以和女儿作对比,显出女儿理想的“平凡”。 本题3 分.答出“不好”给1 分,理由2 分。答出“对比”即可得2 分,答出“突出女儿平凡” ,也可得2 分。

2. 揠苗助长 本题2 分,写错一个字扣0.5分,写错两个字不给分。 3.“丈夫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 因为你不是神父啊。” 或者:“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

本题3 分,摘抄出一句即可得满分。答出划线部分也给满分。如仅答“女儿说: ‘因为你不是神父啊,给2 分。或“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给2分。

4.示例:原来我的女儿一点也不差!

本题3 分,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文中丈夫自豪、骄傲的心理活动,语言通顺,表意清楚即可得3 分。

5.示例:只要健康快乐,平凡也是一种美。比如运动场上欢呼的啦啦队员,一辈子默默无闻却为家庭付出了一切的父母… …

本题3 分,观点清楚,表意准确,能结合生活感受得满分。如果没有结合生活感受,扣l 分,能答出“平凡也幸福、快乐”或意思相近的都给满分。 (二)《知心的礼物》答案:

1. 樱桃核(或:五六个用闪闪发亮的锡纸细心包好的樱桃核、东西、物品)

评分标准:2分。

2.(1)俩小孩喜爱金鱼(或:被漂亮的金鱼所吸引、渴望得到金鱼) (2)表示对“我”这种做法的赞赏(或:理解、肯定)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2分。第(2)小题,若答“对丈夫的爱”,得1分。 3. 一是威老先生给“我”的糖果和两分钱,“我”给孩子的金鱼和两分钱。

二是“我”与威老先生保护孩子的纯朴天真而表现出来的爱心。 评分标准:4分。每一方面2分。

第一层若答“糖果、金鱼和两分钱”,也可。若只答“糖果”或“金鱼”,1分;若只答“两分钱”,1分。

第二层若答“成年人对孩子童真的呵护” 也可。意对即可。

4.孩子的纯朴(天真、幼稚)的天性是非常相似的;威老先生对“我”的影响之大;表现了爱心在传递(善良在延续、美德在传承)。

评分标准:4分。以上三点,写出两点,即可满分。若只写出影响之大方面的(或:爱心传递方面的),3分。若只写出孩子天性方面的,2分。言之成理即可。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 第二单元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xqps3kef605ej21u0rq9kfa25180i00k7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