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后石湖山岩体
分布在山海关北4km处。呈岩株状侵入于中、晚侏罗世中心式火山口中,面积为45km2,周围环形或半环形分布着上侏罗统孙家梁组粗安质~粗面质和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熔岩。岩体与火山岩为侵入接触关系(图2-3)。围岩蚀变不明显,仅见有轻微的硅化和局部的黄铁矿化。
图2-3 蟠桃峪南沟东侧后石湖山岩体与上侏罗统
火山岩系呈侵入接触关系
后石湖山岩体岩浆分异作用不明显,仅在岩体南侧出现不足3km2之碱性斑状花岗岩。边缘相结晶粒度略有变细,时而出现斑晶。并有安山岩捕掳体出现。为灰白色中~粗粒碱性花岗岩。
中心相碱性斑状花岗岩,呈肉红色、似斑状结构,镜下鉴定特征同响山岩体边缘相。主要矿物有钾长石(57%~65%)、斜长石(微量)、石英(20%~25%)、碱性角闪石(28%)、碱性辉石〔20%〕。
边缘相中粗粒碱性花岗岩呈灰白色、具花岗结构,镜下鉴定特征同响山花岗岩体中心相。主要矿物有钾长石(60%~65%)、斜长石(微量)、石英(20~30%)、碱性角闪石(<60%)、碱性辉石(<40%)。
后石湖山岩体与本区上侏罗统孙家梁组(图3-1)以及区域上与之性质相同的昌黎岩体北东侧与上侏罗统白旗组(J3b)呈侵入接触,即可断定两岩
33
体形成时代应在上侏罗统形成之后。
据上述区域构造、岩性、地层对比和接触关系分析,本区两个岩体应属燕山期侵入的岩体,记为γ52。 二、浅成侵入岩
本区浅成侵入体规模不大。主要呈岩床、岩墙产出。岩性从基性到酸性均有。现择其主要岩体描述如下:
(一)辉绿岩或辉绿玢岩
辉绿岩或辉绿玢岩呈岩墙、岩床、岩脉分布在潮水峪、亮甲山、鸡冠山等地。侵入于前中生代沉积岩或变质岩中。
1.辉绿岩
呈灰黑色、灰绿色或黑灰色,镜下鉴定为斑状结构或无斑细晶~隐晶结构、基质为细粒或辉绿结构至隐晶结构,个别具球粒结构,气孔构造。
2.辉绿玢岩
呈岩墙、岩床或岩脉产出,见于亮甲山、潮水峪等地。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辉石,多已绿帘石化或碳酸盐化;基质为隐晶质,镜下鉴定为辉绿结构,块状构造。在亮甲山上辉绿玢岩岩墙中见有围岩捕虏体。
辉绿岩或辉绿玢岩依据充填断裂的性质、归属为海西~印支期构造岩浆旋回,即与本区早期东西向构造有成因联系。
(二)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呈岩株、岩枝、岩脉产出,如分布在东部落南的老炼炉岩株,浅水营~上花野的岩枝,潮水峪、沙河寨、288高地的岩脉或岩株。
1.老炼炉闪长玢岩岩株(δu)
该岩株出露面积约3km2,侵入于下寒武统~中寒武统地层中。围岩蚀
34
变不明显。依据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可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两岩相为渐变过渡关系。
中心相闪长玢岩 呈灰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自形的普通角闪石、少量的斜长石、辉石。基质为细粒~微晶结构的斜长石、角闪石及少量的辉石、黑云母,块状构造。
边缘相石英黑云母闪长玢岩 呈绿灰色、风化后为灰黄色、灰褐色、灰白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普通角闪石和斜长石,角闪石已绿帘石化,尤其在岩体南部绿帘石化强烈,斜长石为中长石,还有少量的黑云母;岩体北侧出现较多的黑云母为斑晶,基质为细晶,而南侧基质为微晶,构成南北两侧边缘相岩石的不同特征,基质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半自形的角闪石以及少量的黑云母、他形的粒状石英。
2.潮水峪闪长玢岩岩脉
潮水峪见有三条闪长玢岩岩脉,沿北西向断裂充填,岩脉一壁平直、一壁舒缓波状,延伸较远。沿走向NW290°方向侵入于下古生界上寒武统至下奥陶统地层中,明显晚于辉绿岩或辉绿玢岩形成时代。闪长玢岩呈灰白色、风化面灰黄色,斑状结构、角闪石斑晶少于斜长石。镜下鉴定斜长石为中长石,基质为辉绿结构。根据控制闪长玢岩岩脉的断裂性质判断,该期闪长玢岩岩脉侵入与本区北西向构造有成因联系。
(三)正长斑岩~闪长玢岩或正长斑岩~二长斑岩
该类岩体呈岩株状产出,分布在张岩子村西南、牛鼻子山、蟠桃峪、石门寨、上平山、赵家峪、潮水峪等地。
1.牛鼻子山岩体(ξπ5)
地表出露东西长1200m,南北宽700m。呈椭圆状侵入于小刘庄东南寒
35
武系灰岩中。岩体南侧致密块状隐晶质灰岩受侵入体影响,表现出微弱的绿色蚀变。岩体北侧与围岩呈断层接触。岩体可大致划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二者呈渐变关系。
中心相肉红色二长斑岩 斑状结构,斑晶为酸性斜长石和正长石,含量各占总体的20%左右,有时见有黑云母斑晶。基质为细粒~隐晶质结构。主要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含量在10%以下。块状构造。
边缘相黄色、灰黄色正长斑岩 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和少量黑云母、角闪石以及斜长石。基质为细粒~隐晶质的正长石、石英,亦有少量黑云母、角闪石微晶,显流动构造及斑杂构造。
据岩石化学成分计算,牛鼻子山岩体属铝过饱和类型、过碱性至弱碱性岩石。
区域上(1∶20万山海关幅)与牛鼻子山岩体相同类型的立木沟岩体侵入于上侏罗统张家口组(相当于孙家梁组)。据此推断牛鼻子山岩体形成时代略晚于响山岩体、属白垩纪中期。
2.张岩子村西南岩体(ξπ5)
该岩体出露面积仅为1000×500m2。呈NNE~NS向延伸。侵入于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碎屑岩中。岩体北侧、西侧局部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灰岩呈断层接触。据张岩子实测剖面由北东向南西岩相变化比较明显,故划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
中心相石英二长斑岩 呈灰白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为少量的斜长石和正长石,并有少量石英。基质为细晶~微晶结构,主要为斜长石、正长石、石英以及少量黑云母等。局部具流动构造。
边缘相二长斑岩 呈灰黄色~肉红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
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