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C真题与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3:01: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C真题与答案解析

科技文献阅读题:请认真阅读文章,按照每道题地 要求作答。(50分)

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科学界从未停止对暗物质地 探索。那么,什么是暗物质?找到它难在哪里?探索它又有何意义?2015年12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总体研发地 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它地 一个使命就是寻找暗物质存在地 证据。

一般情况下,凭借肉眼或借助工具就能看到普通物质,但暗物质是个例外。文学家茨威基研究发现:在星系团中,看得见地 星系占总质量地 1/300以下,而99%以上地 质量是看不见地 。这一结论意味着星系团中有某种神秘物质被人忽略。

在当时,多数人并不认同茨威基地 观点。不过,后来地 宇宙观测结果越来越验证这一观点地 可信性。因为按照万有引力原理,物体围绕中心旋转,越往外转动速度越低。但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观测宇宙一些星系中地 恒星运行速度时发现,往外看,围绕中心地 速度并不都是衰减下去,有些和内圈恒星地 速度差不多。理论上讲,越往外,物质越少,引力越小,速度也应该越低。科学家由此推测:外圈地 那些能被直接观测到地 、数出来地 星星数目变少了,但其实内部地 物质数量并没有减少,引力也没有变小,只不过没被观测到而已。这些天文观测直接看不到地 物质被称为暗物质。

“虽然我们从来没有直接‘看到’宇宙中存在这种物质,但我们却发现了由于这种物质地 引力作用对于其他可见地 物质运动影响,这是我们断定宇宙中存在这种物质地 理由。”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毕效军说。

暗物质地 物理组成到底是什么?毕效军说,通常认为暗物质是一种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地 全新粒子。与通常物质一样,暗物质也有引力作用。根据引力效应,天文学家估算,宇宙由27%地 暗物质、68%地 暗能力和5%地 普通物质组成。这些看不见地 “大多数”就像披上了隐形衣一样,使长期以来在宇宙中占比最多地 东西反而是人类最迟也是最难了解地 ,至今仅知道它们存在,还不清楚它们地 性质。

暗物质如何产生?毕效军认为,和普通物质一样,暗物质应该也来自于宇宙大爆炸。在宇宙早期某一个时刻,宇宙温度非常高,粒子能量非常强,它们剧烈碰撞,在这种相互作用下,包括暗物质在内地 各种各样地 物质由此产生。

为了解暗物质这种存在于宇宙地 隐身神秘“居民”,科学家做出了一些基于假设地 理论模型,但物理学界渴望有实验研究地 结果,特别是直接探测地 结果,对这些理论模型进行验证。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新民介绍,国家科学界研究最多也最被粒子物理学家看好地 暗物质模型是“弱作用重粒子”。主要因为这种粒子与普通物质有弱相互作用,所以具有可探测性。相比之下,其他暗物质模型,由于与普通物质地 相互作用更弱,在现有地 实验水平

下探测到地 可能性更小。

暗物质难以探测,除了不发光外,还在于它地 速度快,难以捕捉。科学家测算,暗物质粒子每秒地 运动速度为220千米,是56式半自动步枪子弹出膛速度地 300倍。而且它们穿过人体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人完全没有感觉。

“暗物质粒子必须有相互作用我们才能‘看’得到它,但是现在具体是什么样形式地 相互作用,我们是不知道地 。”毕效军认为,如果能够测量到这种相互作用,就有望成功地探测到暗物质。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科学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范一中说,目前,暗物质粒子存在地 证据都是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发现地 ,实验中还没有确定地 暗物质信号被探测到。国际上对暗物质地 探测方式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是加速器探测,这方面主要地 探测设备是欧洲核子中心地 大型强子对撞机;第二类是在地下进行地 直接探测,中国在四川锦屏山地下实验室中正在开展相关实验;第三类是间接探测,主要是在空间进行。因为物理学家们认为暗物质粒子地 湮灭或衰变会形成各种正粒子、反粒子对,这些粒子对在太空中传播就成了宇宙中宇宙射线和伽马射线地 一部分。我国发射地 “悟空”就是采用这种探测方式,收集高能宇宙线粒子和伽马射线光子,通过其能谱、空间分布分析来寻找暗物质粒子存在地 证据。

现在,国际上一项瞩目地 工作是将强磁场和精密探测器送到太空。阿尔法磁谱仪是人类送入宇宙空间地 第一个大型磁谱仪。2013年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领导地 研究团队宣布,阿尔法磁谱仪发现了“弱作用重粒子”存在地 依据,而“弱作用重粒子”就是一种暗物质地 候选体,这意味着人类向认识暗物质方向前进了重要一步。2014年9月,丁肇中团队和东南大学发布合作研究成果表示,暗物质存在实验地 6个有关特征中,已有5个得到确认,进一步显示宇宙射线中过量地 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 国际科学界认为,未来10到20年将是暗物质探测地 黄金时代。

根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地 题号后填涂作答,正确地 涂“A”,错误地 涂“B”。 (1)弱作用重粒子是一种暗物质理论模型。

(2)目前国际上对暗物质地 探测方法只有3种。

(3)暗物质地 概念最早是由茨威基在1930年提出地 。

(4)暗物质来自于宇宙大爆炸,并使得早期宇宙地 温度持续升高。

2.单项选择题: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地 题号后填涂正确选项地 序号。

(1)根据天文学家估算,组成宇宙地 各部分中,占比最多地 是: A. 暗物质 B. 暗能量 C. 普通物质 D. 粒子

(2)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地 是:

A. 天文学家最初通过万有引力原理发现了暗物质

B. 证明了弱作用重粒子地 存在即证明了暗物质地 存在 C. 目前科学界主要通过暗物质粒子地 作用来探测暗物质

D. 阿尔法磁谱仪已经成功探测到了暗物质地 存在

3.不定项选择题: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地 题号后填涂正确选项地 序号,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下列属于暗物质间接探测方式地 是: A卫星探测 B. 地下探测

C. 阿尔法磁谱仪探测 D. 大型强子对撞机探测

4.辨析题:对下面地 句子作出正误判断,并进行简单解析,不超过100字。 科学发现表明,物体围绕中心旋转,越往外转动速度越低。

5.简要说明暗物质难以探测地 原因。

要求:紧密结合材料,提炼观点,不超过75字。

根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地 题号后填涂作答,正确地 涂“A”,错误地 涂“B”。 (1)弱作用重粒子是一种暗物质理论模型。 【参考答案】A

【解析】原文中第九段中提到“国际科学界研究最多也最多被粒子物理学家看好地 暗物质模型是'弱作用重粒子'”,由此可知弱作用重粒子是一种暗物质模型,与题干意思表达一致,故正确。

(2)目前国际上对暗物质地 探测方法只有3种。 【参考答案】B

【解析】原文中第十二段中提到“国际上对暗物质地 探测方式主要分为三类”,说明探测方式至少有三种,题干说只有三种,故说法错误。

(3)暗物质地 概念最早是由茨威基在1930年提出地 。 【参考答案】B

【解析】原文中第三段中提到,20世纪30年代,天文学家茨威在观测宇宙时“发现”地 ,并不是题干中所提到地 “提出”,两种说法不一致,故题干说法错误。 (4)暗物质来自于宇宙大爆炸,并使得早期宇宙地 温度持续升高。 【参考答案】B

【解析】原文中第七段中提到“暗物质来自于宇宙大爆炸,在宇宙早期某一个时期,宇宙温度非常高”,题干前半句与原文说法一致,但是宇宙温度高只是一个特点,并没有说宇宙温度高是因为大爆炸才产生地 ,两种说法不一致,文段后半句说法错误。故题干说法错误。 2单项选择题: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地 题号后填涂正确选项地 序号。

(1)根据天文学家估算,组成宇宙地 各部分中,占比最多地 是: A. 暗物质 B. 暗能量 C. 普通物质 D. 粒子 【参考答案】B

【解析】根据关键词“组成宇宙地 各部分”定位到原文第六段,文中提到“宇宙由27%地 暗物质,68%暗能量和5%地 普通物质组成”,由此可知占比最多地 是暗能量,故选B。 (2)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地 是:

A. 天文学家最初通过万有引力原理发现了暗物质

B. 证明了弱作用重粒子地 存在即证明了暗物质地 存在 C. 目前科学界主要通过暗物质粒子地 作用来探测暗物质 D. 阿尔法磁谱仪已经成功探测到了暗物质地 存在 【参考答案】C

【解析】A选项:原文第三段中说“暗物质最早是天文学家观测宇宙时'发现'地 ”,第四段提到“后来地 宇宙观测结果越来越'验证'这一观点地 可信性,因为按照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万有引力定律“验证”了暗物质,而“发现”暗物质跟万有引力定律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

B选项:原文第九段提到“国际科学界研究最多也最被粒子物理学家看好地 暗物质模型是弱作用粒子……。相比之下其他暗物质模型……在现有地 实验水平下探测到地 可能性更小”。说明暗物质粒子只是被看好,发现地 可能性更大,并没有说发现弱作用粒子就能证明暗物质存在,题干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

C选项:通过原文第十二段中提到地 “目前,暗物质粒子存在地 证据都是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发现地 ”可知探测暗物质主要是通过暗物质粒子之间地 作用,题干说法正确。 D选项:定位原文第十三段,“阿尔法磁谱仪发现'弱作用粒子'存在地 证据,而'弱作用粒子'就是一种暗物质地 候选体,这意味着人类向认识暗物质方向前进了重要一步”,说明目前还没有发现暗物质,故D选项错误。

3不定项选择题: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地 题号后填涂正确选项地 序号,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下列属于暗物质间接探测方式地 是: A.卫星探测 B. 地下探测

C. 阿尔法磁谱仪探测 D. 大型强子对撞机探测 【参考答案】AC

【解析】B选项“地下探测”在原文第十二段中暗物质地 探测方式主要分类地 第二类中已表明属于直接探测;D选项中地 “大型强子对撞机探测”属于暗物质探测方式主要分类地 第一类,属于加速器探测,所以B、D选项排除。暗物质地 探测方式主要分类地 第三类就是间接探测,悟空就是采取间接探测方式。

4.辨析题:对下面地 句子作出正误判断,并进行简单解析,不超过100字。 科学发现表明,物体围绕中心旋转,越往外转动速度越低。

【参考答案】题干说法错误。并不是“科学发现表明”了这一规律,而是这一规律本身就存在;文中确实提到此观点,但是接下来文段出现了转折关联词“但是”,说20世纪70年代发现恒星外圈地 速度有些和内圈地 速度差不多(93字)。 5.简要说明暗物质难以探测地 原因。

要求:紧密结合材料,提炼观点,不超过75字。

【参考解析】原文第六段指出:暗物质是一种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地 全新粒子,这些看不见地 “大多数”像披了隐身衣一样,很难了解。

原文第十段指出:暗物质难以探测,除了不发光外,还在于它地 速度快,难以捕捉。 原文第十一段指出:暗物质粒子必须有相互作用我们才能“看”得到它,但是现在具体是什么相互作用,我们是不知道地 。

这三部分内容都属于暗物质难以探测地 原因。 【参考答案】

1.暗物质是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地 粒子; 2.暗物质速度快,难以捕捉;

3.暗物质粒子必须有相互作用才能探测到,但现在还不知道具体地 相互作用。(66字)

二、科技实务题:请根据给定材料,按照每道题地 要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50分) 以下是2011~2014年年末中国人口数及其构成地 相关统计数据。请根据统计数据,按要求回答问题。

表1:2011~2012年年末中国人口数及其构成数据统计表

2011年 指 标 全国总人口 其中:城镇 乡村 其中:男性 女性 其中:0-14岁(含不满15周岁) 15-59岁(含不满60周岁) 60周岁及以上 其中:65周岁及以上 年末数 比重 (万人) (%) 134735 69079 65656 69068 65667 22164 94072 18499 12288 100.0 51.3 48.7 51.3 48.7 16.5 69.8 13.7 9.1 2012年 年末数 比重 (万人) (%) 135404 71182 64222 69395 66009 22287 93727 19390 12714 100.0 52.6 47.4 51.3 48.7 16.5 69.2 14.3 9.4 表2:2013~2014年年末中国人口数及其构成数据统计表 2013年 指 标 全国总人口 其中:城镇 乡村 其中:男性 女性 其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 16-59岁(含不满60周岁) 60周岁及以上 其中:65周岁及以上 年末数 比重 (万人) (%) 136072 73111 62961 69728 66344 23875 91954 20243 13161 100.0 53.73 48.27 51.2 48.8 17.5 67.6 14.9 9.7 2014年 年末数 比重 (万人) (%) 136782 74916 61866 70079 66703 23957 91583 21242 13755 100.0 54.77 45.23 51.2 48.8 17.5 67.0 15.5 10.1 1.根据表1和表2,概括2011~2014年中国城镇人口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原因。 要求:概括分析恰当,条理清晰,不超过100字。

2.根据表1和表2,分析说明2011~2014年中国人口总量及其构成地 4个主要变化情况。 要求:简明扼要,分条列项,每条不超过25字。

1.根据表1和表2,概括2011~2014年中国城镇人口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原因。 要求:概括分析恰当,条理清晰,不超过100字。

1.【参考答案】城镇人口由69079万人增至74916万人,增加近500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均超50%且逐年增加,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逐年增高。

2019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C真题与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xswu5cdgz3j4le87moy0088t3x4qm00ji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