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综合复习(一)及模拟试题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综合复习(一)及模拟试题
二. 各单元复习要点: (一)第一单元内容概述
1. 《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本文是事物说明文。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从多方面展开说明。采用总——分结构,分说部分按由局部到细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语言准确。
2. 《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属事物说明文。精选典型事例展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与由古至今的时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3. 《日本平家蟹》:作者卡尔·萨根。属于事理说明文,着重说明“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在生物发展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历史故事讲述科学道理,降低阅读难度,增强了阅读的趣味。
4. 《蜘蛛》:作者周建人。属于事物说明文。文章紧扣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按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细致的描写、比喻、拟人的修辞,使语言形象、生动。
(二)说明文文体知识
1. 说明文定义: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或阐明事理。
2. 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说清楚,或者将事理阐述明白,必须采用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说明等等。
3. 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4. 特征:说明事物首先要抓住特征,阐明事理要突出本质。所谓“特征”就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
5. 说明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6. 说明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三)第一单元生字词
丘壑(ha) 着眼(zhuó) 琢磨(zhuó) 斟酌(zhyn zhuó) .....
巧妙绝伦(lún) 惟妙惟肖(xiào) 销声匿迹(xiüo) 驯化(xún) ....瘦瘠(jí) .
(四)第二单元内容概述
1. 《向沙漠进军》:作者竺可桢,采用逻辑顺序,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科学地说明事理。
2. 《看云识天气》:分类别说明方法使层次清晰,打比方、作描摹使说明生动形象。 3. 《死海不死》:引用神话、传说、将抽象、枯燥的科学事理介绍得生动有趣。
4. 《大自然的文字》: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复杂的自然界说明得清楚、明白。
(五)第二单元生字词
充沛(pai) 肆虐(n?a) 葱茏(lóng) 一霎间(shà) 游弋(yì) .....改邪归正(xi?) 执迷不悟(zhí) 铁砧(zhyn) ...
(六)第三单元内容概述
1. 《食物从何处来》是一篇较为复杂的事理说明文。它从食物的本质特征出发,解说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和方法。要抓住“什么是食物”,“食物从何处来”这两个全文的纲,理清全文结构。重点分析文中“食物来源”的部分,掌握说明顺序和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周密。
2. 《时间的脚印》这篇科普说明文,其主要内容在于介绍一些地质学的科学知识,内容比较复杂。最终告诉人们,在大自然的种种变化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迹的道理。借助关键句(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文章运用拟人手法,结合打比方、举例子使语言生动、易懂的特点。
3. 《气候的威力》向人们介绍了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说明南极大陆是影响全球气候的关键因素。采用逻辑顺序,先交代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后用事实说明南极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对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后用数字具体说明南极大陆的冰雪融化,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4.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运用严密的推理,阐释科学道理,有很强的逻辑性。两文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各门科学都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它们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七)第三单元生字词
脂肪(zh?) .
细菌(jūn) .湖泊(pō) .
贮藏(zhù) .
秸杆(jiy) .
龟裂(jūn) .
茎(j?ng) 供给(gōng jǐ) ...
刨刮(bào) 渗透(shan) ..楔形(xiy) 咆哮(xiào) ..两栖(q?) 褶皱(zht) ..
忧心忡忡(chōng) 内疚(jiù) ...
追溯(sù) .
【模拟试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涸(h?) .C. 丘墟(xū) .
B. 逞强(chtng) .
D. 轻盈(yíng) .A. 布局合理
霎时(shà) .
葱茏(lóng) .肆虐(n?a) .
绫纱(líng) .
朦胧(m?ng) .
俨然(yǎn) .
顷刻(q?ng) .
充沛(pai) .点缀(zhuì) .
弥漫(mí) 匀称(chang) 峰峦(luán) ...
2. 下列四组词语每一组中有一个错别字,在题后横线上写出来并改正。
古老腾萝
俯仰生姿
交头结耳
B. 因地制宜 C. 稍纵即失 D. 销声匿迹
重峦迭嶂 英姿焕发 风采照人
怅然若失 寡不敌众 披麻带孝
姹紫嫣红 惟妙惟肖 自出心裁
3. 对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对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 ②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 ③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而不是美术画。
④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A. 打比方 B. 打比方 C. 举例子 D. 举例子
作比较 作诠释 摹状貌 作比较
下定义 下定义 作诠释 打比方
摹状貌 摹状貌 打比方 摹状貌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句子意思表达的一项是( ) A.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B.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 这些桥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D. 《水经注》里推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5. 下列句子的顺序打乱了,请重新调整,组成一段顺畅的文字。 ① 如此单薄的翅膀,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② 昆虫的翅膀很单薄。
③ 它每秒钟可以扑动16次到40次,使蜻蜓的飞行速度达到每秒钟15米。
④ 例如蜻蜓的翅膀薄得像苇膜儿,长度只有5.1厘米,面积只有4.6平方厘米,重量只有0.005克。
⑤ 真是超轻结构飞行的奇迹。
调整的顺序为 6.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若瑟夫不用吃这牡蛎,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这话说得多么冠冕堂皇。 ....B. 天气陛下在陆地上乱发威,在海洋上他更加肆无忌惮了。 ....C. 黄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一视同仁。 ....D. 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 ....7.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特点或阐明事理为主要内容。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类。
B. 说明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是为了形象地记叙说明对象。
C. 写说明文,从事实出发,能用确数就用确数,一时不能确定的,就用约数。但用约数,显示不了说明的科学性。
D. 说明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向沙漠进军》采用的是空间顺序。
二. 阅读理解
(一)
⑴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⑵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⑶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⑷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
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⑸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⑹(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⑺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⑼(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⑽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⑾(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⑿ 唐朝的张
说,远
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⒀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⒁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 本语段的说明对象是 。
2.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的意思是 。 3. “长达三十七点四米”指的是 的长度。
4.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一句中的“设计”指的是 。 5. 以赵州桥为例,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有( ) A. 桥洞呈弧形 B. 桥形优美 C. 形式多样
D. 结构坚固
E. 历史悠久 F. 有许多杰出的作品 6. 语段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按要求举出例句: A. 列数字 B. 作引用 C. 打比方 D. 举例子 张
例句: 例句: 例句: 例句: 7. 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同时引用张嘉贞的话,说赵州桥“制造奇特”;又引用的话说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其角度各有不同: (1)作者是从 方面说明的。 (2)张嘉贞是从 方面说明的。 (3)张
的话是从 方面说明的。
8. 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 ⑴⑵⑶ / 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 / ⒀⒁ B. ⑴⑵⑶ / 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 ⑿ / ⒀ / ⒁ C. ⑴⑵⑶ / 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 ⑿⒀⒁ D. ⑴⑵⑶ / ⑷⑸⑹⑺⑻⑼⑽ / ⑾⑿ / ⒀⒁ 9. 把赵州桥的四个特点的次序互换可以吗?为什么?
10. “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若去掉“在当时”与原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1. 画横线的句子使用 的表达方式,这句话在语段中的表达作用是 。
(二)
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