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数(h≤30m时,p=1,30 50.避雷器的作用是限制过电压以保护电气设备 51.避雷线的作用是保护输电线路 52.避雷针的作用是保护集中场所的设备 53.阀型避雷器的基本元件为间隙和非线性电阻,阀片的电阻值与流过的电流有关,具有非线性特征,电流越大电阻越小。 54.避雷器的选用:选用避雷器时,应是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与安装该避雷器的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相同,并且应是避雷器的灭弧电压大于其安装处母线上可能出现的最高工频电压。 55.避雷器的保护性能一般以保护比(残压/灭弧电压)来说明,保护比越小,说明残压越低或灭弧电压越高,则避雷器的保护性能越好。 56.接地可以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 57.输电线路上出现的大气过电压有两种:一种是雷直击于线路引起的,称为直击雷过电压;一种是雷击线路附近地面,由于电磁感应所引起的,称为感应雷过电压。 58.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电流幅值称为“耐雷水平”,以kV为单位。 59.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称为“雷击跳闸率。” 60.输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分为:雷击线路附近大地时,线路上的感应雷过电压和雷击线路杆塔时,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61.雷直击于有避雷线线路的情况可以分为三种,即雷击杆塔塔顶、雷击避雷线档距中间和雷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称为“绕击”。 62.雷击杆塔塔顶次数与雷击线路总次数的比值称为击杆率g。 63.塔顶电位 utd?Rch?igt?Lgt??RchiL??LgtdiLdtdigtdt 64.塔顶电位幅值Utd Utd??IL(Rch?Lgt2.6) 65.建弧率定义:冲击闪络转为稳定工频电弧的概率称为建弧率。 ??4.5E0.75?14(%) 66.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有: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架设耦合地线,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装设自动重合闸,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装设管型避雷器,加强绝缘。 67.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主要防雷措施:在发电厂、变电所内装设阀型避雷器以限制入侵雷电波的幅值,使设备上的过电压不超过其冲击耐压幅值;在发电厂、变电所的进线上设置进线保护段,以限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流和限制入侵雷电波的陡度;对直接与架空线相连的旋转电机(称直配电机)在电机母线上装设电容器,限制入侵雷电波陡度以保护电机匝间和中性点绝缘。 67.避雷线的保护角应为20?左右。 68.进线段的耐雷水平 额定电压 耐雷水平 35kV 66kV 110kV 220kV 330kV 500kV 30kA 60kA 75kA 110kA 150kA 175kA 69.发电厂厂房一般不装设避雷针,以免发生反击事故和引起继电保护的误动作。 ?????暂时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空载长线的电容效应??工频电压升高?不对称短路引起的工频?????甩负荷引起的工频电压??线性谐振过电压??谐振过电压?铁磁谐振过电压?????参数谐振过电压??切断空载线路过电压??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切断空载变压器过电压?断续电弧接地过电压?电压升高升高内部过电压70. 71.比较电介质中各种极化的性质和特点 极化种类 电子式极化 离子式极化 偶极子极化 夹层极化 产生场合 任何电介质 离子式结构电介质 极性电介质 多层介质的交 界面 所需时间 1010 -10 -15 s 几乎没有 -2 能量损耗 无 产生原因 束缚电子运行轨道偏移 离子的相对偏移 偶极子的定向排列 自由电荷的移 动 -13 s 有 有 10~10s 10s~数小时 -1 72.电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 1‐4 电导形式 电导率 金属导体 (自由电子)电子电导 γ很大 气体,液体,固体(自由电子、正离子、负离子、杂质电导、自身离解、杂质、离子) 离子电导 γ很小 ρ很大 73.总结比较各种检查性试验方法的功效: 非破坏性试验,即检查性试验,包含的种类:绝缘电阻试验、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局部放电试验、绝缘油的气相色谱分析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