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皇上应该让那些迁徙的人及其亲属还乡,废除禁锢的法令,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死者生者都各得其所。(采分点:“还”,使+??回乡;“诸徙家属”,那些迁徙的人及其亲属;“蠲除”,废除、取消;“兴灭继绝”,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死生获所”,死者生者都各得其所。各1分)
(2)鲍昱的儿子鲍德,修养德操名节,有名气,经多次升迁后担任南阳太守。当时年成(不好,)很多地方闹灾荒,只有南阳丰收。(采分点:“志节”,德操名节;“名称”,名气;“累官”,多次升迁;“时岁”,当时年成;“丰穰”,丰收。各1分)
14.AB(A项,“酒后”曲解文意。B项,“表达了对梦中人的些许怜爱”属于架空分析。(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15.①老病之痛;②漂泊之苦;③朋友死散之悲;④光阴易逝,壮志难酬之慨;⑤报国无门,被迫隐居的失落。(每点1分,答出五点即给满分) 【诗歌赏析】
这首诗歌写出诗人陆游复杂的秋思,?齿发非?采用借代的手法,说明作者年老,此为写老病之痛;?阅世城市换?采用叙述语言,写漂泊之苦。?朋侪冢累累,在者亦云散?表达朋友死散之悲。?穷居出户?写隐居的失意;?俯仰秋已半?暗含光阴易逝,壮志难酬之慨。?疏钟到倦枕?明明要写诗人听到钟声,却偏偏避开?听?字,着一?到?字,采用拟人手法,让钟声的形象具体可感,化虚为实,又仿佛告诉人们,不是诗人在听钟声,而是钟声自己来到了诗人的枕边,诗人之听钟声乃被动地听,一个?到?字,将诗人倦怠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微火耿幽幔?将诗人的倦怠和失意进一步具体化。诗人不禁对人生产生了怀疑,就好像置身于冰河之畔,让读者感受到他心里的冰凉,又感受到他如履薄冰的危机感。?百年寓逆旅,万事真既灌?既说人生百年不过是寄寓在旅舍之中,是十分短暂的,又借古代对天神、祖先的大祭第一次献酒的典故,表明诗人毕生所做之事就是报国。?纷纷彼方寱,袖手不须唤?表明诗人所处之世是纷纷乱世,表达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不须唤?流露出诗人丝丝失望。?萝月忽满窗,悠然付长叹?写时光推移,诗人难眠,勾画诗人长叹的形象,言报国无门,所有努力付诸东流的悲慨,被迫隐居的失落。 16.(1)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注意:没有默写出“若夫”,默写成“乘天地之正”,该空不给分,因为与“那么,人就无所依凭了”语境不符。)
17.B【①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根据语用习惯,“济济一堂”一般不放在句末,而在句子中,表示后面还有叙述的内容,如“济济一堂,共商国是”,而且“济济一堂”不符合语境;可以改为“畅所欲言”。畅所欲言: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②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可以改为“掩耳盗铃”。掩耳盗铃:把耳朵捂住偷铃铛,
·13·
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③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④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拥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使用错误。⑤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即脱离实际地吹牛皮。感情色彩不当。⑥一厢情愿: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
18.D(A项,成分残缺,“成为”前须加上“先进典型”。B项,两面对一面,“能否”改为“要”。C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主创人员”之前。)
19.C(A项,“惠存”谦敬错位。B项,“璧还”谦敬错位。D项,“专程拜望”有抬高自己之嫌疑。) 20.①正在于它强调理想②更要在现实的幽微处显现理想光芒③却必然要超越于此(意思相同即可,每句2分)
21.我们要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和推行爱民惠民措施,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两句得3分,答对三句得5分)
22.【写作指导】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这个作文题中,题干已明确要求考生从两种抉择中任选一种进行作文。
观点一:反对该明星的行为。可从以下角度进行论证:①作为明星,收入颇丰,不必再在乎这几百元钱;②小麦补贴应该花在更需要的收人颇低的农民身上;③主动放弃领取小麦补贴,体现的是传统美德;④国家发放 补贴主要是为了照顾那些确实有需要的人,该明星再去领取是一种资源浪费;⑤该明星有权利领取补贴,客 观上反映出国家相关政策的不足。
观点二:支持该明星的行为。可从以下角度进行论证:①作为一个农民歌手,他首先是一个农民,领取补贴他的权利;②补贴不是困难救济款,任何具有农民身份的人都可领取;③领取小麦补贴是权利,怎么支配应该该明星自己做主;④反对是一种仇富的行为。 【参考译文】
鲍昱字文泉。他从小接受父亲的教诲与学识,客居于东平教书。建武初年,太行山中有强悍的贼寇,太守戴涉听说鲍昱是鲍永的儿子,有智慧与谋略,就去拜见他,请他担任高都长。鲍昱答应了他,于是讨伐土匪,杀了他们的匪首,使道路得以开通,并由此出名。(鲍昱)后来担任沘阳长,施行仁政,境内安定。荆州刺史上表奏明他的政绩,他再次被提拔,中元元年被授予司隶校尉一职,皇帝下诏派鲍昱去晋封胡人,頒布让胡人降汉的檄文。光武帝派小黄门问鲍昱是否感到奇怪。鲍昱答道:?我听说按照旧例,通官文书不注明持文书官员的姓氏,又恰逢司徒颁布军用文书,(我)为派遣我这个做司隶校尉的在传送文书时却注明姓氏而感到奇怪。?皇帝答复说:?我特意想要让当今天下人都知道忠臣的儿子也担任司隶校尉。?鲍昱在职期间,奉公守法,有他父亲的风范。永平五年,因救火迟缓而获罪,被免去官职。后来被授予汝南太守一职。汝南郡丘陵、河湖较多,每年堤坝决口损坏,耗费钱财三千多万。鲍昱于是在上游修建水闸与石砌的水渠,水量常年充足,可灌溉更多
·14·
农田,人民因此生活富足。
十七年,鲍昱代替王敏任司徒,皇帝赐给他金钱布帛、器具和帷帐,让他的儿子鲍德担任郎官。建初元年大早,粮价很贵。肃宗召见鲍昱问他:?早灾已经那么严重,怎样才能消除灾祸的影响??鲍昱答道:?我听说圣人治理国家,也需三年方能成功。现在陛下刚刚即位,政绩尚未显示,如果施政有所得,又怎么能导致灾祸呢?只是我先前在汝南时,处理楚王谋反一事,受牵连的有千余人,恐怕也有处理不当。先帝的诏书说,大狱一起,受冤屈的人在一半以上。那些被判流放罪的人与亲人分离,死后成为孤魂,无人祭祀。一人谋反,就使王政受损害。皇上应该让那些迁徙的人及其亲属还乡,废除禁锢的法令,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死者生者都各得其所。这样,就可以达到社会的安定祥和。?皇帝接受了他的建议。建初四年,代替牟融担任太尉。建初六年去世,终年七十多岁。
鲍昱的儿子鲍德,修养德操名节,有名气,经多次升迁后担任南阳太守。当时年成(不好,)很多地方闹灾荒,只有南阳丰收。人们爱戴他,称他为神父。当时郡县的学校已荒废很久,鲍德便修建校含,准备俎、豆、黻、冕等器具服饰,行跪拜礼、吹奏乐曲(请教师到校)。又尊敬赡养老人,宴请读书人。看到这些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敬服他。鲍德的儿子鲍昂,字叔雅,有孝顺的名节。当初,鲍德患病多年,鲍昂在其身边服侍,日夜不解衣带;后来居丧,毁损身体,守孝三年,以至于要扶靠着才能行走;三年服满,便隐居在墓旁,不过问时政。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