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在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解析及应对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考官对各要素评选标准的理解缺乏一致性
面试中,各位考官由于岗位、资历、学历、性格等等方面的不同,对每一条要素的理解不同,甚至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考生能得到公正的评价成为企业招聘的重要问题,甚至影响了面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笔者在佛山一家电子生产企业的招聘中发现这样的评分结果。
表1中,W1和W7两位考官的达标标准和其他考官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对每一项的标准理解上也是起伏较大,并不是习惯性对每一个人和每一条标准打高分或打低分,而是对每条之间,每人之间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熟悉。评分标准缺乏稳定性,影响了整体评分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 2、考官的组成结构缺乏专业性
面试考官的组成,具有很强的结构性,有人力资源部的人员、用人单位的人员,有时还需要有顾问专家的加入。正是这种组成人员的协作分工,体现了考官各司其责的专业性。但很多企业往往忽视这一点,考官组成基本是企业人力资源部成员,对应聘者专业知识的把握往往不够准确。笔者在为广东某港资服装企业培训的时候,很多基层治理者反映人力资源部招聘的效果比较差,每年都有大量招聘来的员工被下属二级公司退回,或者通过二级公司的领导利用个人关系调节到另外的二级公司。通过了解,笔者发现这家纺织集团的人力资资源部有一个专门负责招聘的工作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全部都是刚刚毕业1-2年的大学毕业生,而且这些毕业生没有一个具有纺织专业的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因此,这家企业的招聘工作出现问题就一点不希奇了。
3、招聘面试提问过于程式化,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提问技巧
许多企业面试考官在招聘的时候,结构化面试的问题由于是提前设计好的.必须按严格的程序进行.且由于时间的限制.谈话更多围绕已定问题来进行.这样应聘过程比较机械、不自然.问题可能显得唐突.也不能更深入地了解应聘者的思想和内心活动。提出的
问题简单、直观,缺乏必要的设计与铺垫,使招聘者回答的信息很难反应真实的客观情况。例如我在深圳一家科技企业招聘会上碰到这样的情况,这家企业的副总经理对一位应聘部门经理的考生提问了这样三个问题:
1.这个职位要带领二十几个人的队伍,你认为自己的领导能力如何?
你在团队工作方面表现如何?因为这个职位需要到处交流、沟通、你觉得自己的团队精神好吗?
这个职位是新近设立的,压力非凡大,并且需要经常出差,你觉得自己能适应这种高压力的工作状况吗?
候选人是这样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治理人员的能力非常强;第二个问题,我的团队精神非常好;第三个问题,能适应,非常喜欢出差。
事实上,这位副总应该设计开放式的问题,第一个问有没有领导能力,第二个是有没有团队精神。第三个问题能不能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但是都错误地采用了封闭式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而候选人在询问的问题中很轻易就知道他想听到的答案是什么,实际上这是面试中最大的忌讳,而且肯定无法得到正确的答案。 二、应对的策略
(一) 对面试人员进行培训
许多人认为,一个称职的面试人员是通过经验的积累而产生的。但是,在有经验的面试人员之间,对面试结果也常常会出现争议,突出表现了对面试结果的不一致性和主观性,而对面试人员进行培训是减少偏差的有效途径。
对面试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改善受训人员的提问技巧、面试的组织、提供支持、建立和谐的相互关系、倾听的技巧以及掌握相关资料的能力,各种实践手段、讨论、演示、反馈能力的培训。经过培训后,可以把这些差异限制在最低的程度,从而使偏见和误差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二) 对面试结果进行评估
面试结果的评估环节,在许多企业招聘中往往被忽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面试结果的评估,可以反映出考官评分的失常情况,面试中有无违反程序、主考官发挥失常等情况。评估工作是由专门人员(评分员)汇总考官组的评分与评价,通过面试汇总表来进行(见表2 )。
以“综合分析能力(W1)”为例,首先将7名考官的评分抄录在相应空格中,然后将最高分9.5填在“扣最高分”对应的空格中,同理将最低分8.0填在“扣最低分”对应的
空格中,然后计算出另外5个得分的算术平均分,并将结果8.8填在“综合得分”对应的空格中。所有要素的综合得分都计算出来后,根据总分栏中的公式“W1×0.18+ W2×0.15+ W3×0.11+ W4×0.13+ W5×0.15+ W6×0.12+ W7×0.8+ W8×0.8”算出的加权和“86.75”即为该考生的最终得分。这一过程也可以通过编制好的计算机程序实现。
(三) 对面试人员进行专业分工
参与面试的人员包括:人力资源部的人员、用人部门的人员,有时还需要有顾问专家的加入。人力资源部的人员负责主持面试,控制时间,并负责某些问题的提问、考察和答疑,如工作期望、求职动机、薪资要求、用工政策、工作/学习经历等一般事项的考察;用人部门的人员负责技能、知识,工作经验等专业业务方面的考察;顾问专家则从专业的角度对应聘者进行特殊项目的考察。
这样的加权平均结果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结果的专业性、客观性、公正性。才能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资源工作的管理成本。 (四)对面试问题要善于进行追问
在招聘面试中,应聘者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避重就轻、言过其实,为了获得客观、真实的信息,主考官要善于追问。一般使用STAR追问法。STAR是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四个方面。
首先要了解应聘者工作业绩取得的背景(SITUATION)。通过不断提问与工作业绩有关的背景问题,可以全面了解该应聘者取得优秀业绩的前提,从而获知所取得的业绩有多少是与应聘者个人有关,多少是和市场的状况、行业的特点有关。其次,要详细了解应聘者为了完成业务工作,都有哪些工作任务(TASK),每项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以确定他所从事的工作与获得的经验是否适合现在所空缺的职位。第三,继续了解该应聘者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所采取的行动(ACTION),即了解他是如何完成工作的,都采取了哪些行动,所采取的行动是如何帮助他完成工作的。通过这些,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后,才来关注结果(RESULT),每项任务在采取了行动之后的结果是什么,是好还是不好,好是因为什么,不好又是因为什么。
这样,通过STAR式发问的四个步骤,一步步将应聘者的陈述引向深入,一步步挖掘出应聘者潜在的信息,为企业更好的决策提供正确和全面的参考,既是对企业负责(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也是对应聘者负责(帮助他尽可能地展现自我,推销自我),获得一个双赢的局面。
总之,只要企业人才招聘存在,面试就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招聘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结构化面试,在企业招聘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对结构化面试关注和研究也将成为一个不衰的话题。
研究结构化面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
伴随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已成为各大企业竞争的重要资源。吸引和聘用优秀人才成为企业维系竞争力的关键,结构化面试作为筛选人才的重要途径,越来越为企业管理者所重视。
一、结构化面试的定义及其特征
结构化面试(Structuredinterviews),也称标准化面试,是根据制定的评价指标,运用特定的问题、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严格遵循特定程序,通过评委与应聘者面对面交流,对应聘者进行评价的标准化过程。与传统经验面试相比较,结构化面试具有以下特征:1.测评要素结构化。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确定测评要素,并对各要素分配相应权重。2.评分标准结构化。根据每一测评要素的谈话题目,给出参考答案,供评委评分时参考。3.评委结构化。评委一般为3-5名,指定主试一名,负责向应聘者提问总体把握谈话进程。4.谈话流程及时间安排结构化。面试前,对所有问题都事先明确了提问顺序及时间分配。 二、结构化面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考官队伍组成不合理。结构化面试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考官
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丰富的相关经验积累,同时,需要灵活地掌握较多的面试测评技巧。目前,我国考官队伍的主体多由招聘单位的领导组成,由于长期缺少与一线工作的直接接触,导致其在具体选才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种种失误。
2.命题工作不够严谨,有时不能真正反映拟聘职位的胜任特征。很多情况下,人力
资源部在接到招聘任务时,还没有来得及与该岗位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没有对单位所提供的资料和岗位职责进行充分分析,就开始设计测评要素和命题,以至题目的针对性和精细度不够,所反映的应试者的能力要素也不够精确,不能达到预期的面试目的。
3.面试结构过于固定,导人题目结构形式单一,局限了谈话的深入性。结构化面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