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群体传播案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0:13: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传播的报道不够透明,那么,往往会导致群体传播异常活跃起来。就中国而言,这时候的微博通常是特别的活跃,群体传播在此时甚至可以说进入了微博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群体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常常会表现出行为和舆论的分离,也就是说,群体传播似乎并不直接导致行为,它更多表现为舆论的围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表现,才不能把群体性事件和群体传播划等号。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群体传播是否更容易产生谣言?很多人说网络是谣言的温床,但是,应该看到群体传播和纯粹的人际传播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人际传播可以说是线性的传播,如同数学上的线段概念,由两个点组成。而群体传播就不同了,群体传播通常表现为同一时空的传播,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比较起来,人际传播更容易夸张事实,为了让信息传播的更远,需要助力。而群体传播是由更多人参加的传播活动,这种传播往往是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单位时间里的,甚至于还会限制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比如广场。今天的社交网络能完全复制人际传播的模式吗?看上去它几乎是十分完美的做到了。但是,不同的是,它是在一个虚拟世界中完成的。这好像是一种复古,或者说是人际传播的复兴。不过,人际传播的点对点是有利于权威性的。而社交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则形同陌路。特别是在伦敦骚乱中似乎更是如此。在这种前提下,还需要意见领袖吗?有网络以后,特别是有社交媒体后,很多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既然谁都可能当意见领袖,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它?今天意见领袖已经跳出了传播学的专业概念,传统的传播链似乎是已经被打散,意见领袖好像是越来越草根化,新媒体在反权威的同时仿佛也把意见领袖反掉了。从伦敦骚乱可以依稀看到社交媒体在分众方面的影响。 四、结 语

需要提出的是,分众化是不是媒体的特征?或者它是否是媒体的发展趋势?当媒体分众遇到青年文化时,分众好像是就有了内部化和细分化的特色,局部的分散的分众对抗的是整体的有秩序的分众。社交媒体似乎是正在把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从传统媒体的分众模式中解放出来。(作者简介:刘宏,男,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际传播研究。) 参考文献:

[1] 隋岩,李燕.从谣言,流言的扩散机制看传播的风险[j].新闻大学,2010(1).

[2] 刘宏.有关微博的三个问题[j].青年记者,2010(21).

[3] 栾轶玫.无线微链云端——2011年媒体生存之道[j].今传媒,2011(4).

搜索更多关于: 群体传播案例 的文档
群体传播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y20m0stwi7wp9920czo7b3ef97x1a0100j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