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金属量为吨,取小数点后两位,铜金属量为吨,取整数。
7.4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原则
一、面积
采用垂直纵投影面积。在垂直纵投影图上,用中国地质大学MAPGIS软件由计算机直接求出矿体的垂直投影面积。
二、厚度
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矿体厚度均采用水平厚度。 (1)单个样品厚度之计算
分别采用各单工程样品的实际长度来计算单个样品沿勘探线剖面方向的水平厚度和真厚度。
(2)单工程矿体厚度之计算
单工程矿体水平厚度(沿勘探线剖面方向)、真厚度采用单工程内样品水平厚度、真厚度的算术和。
M=m1+m2+……mn (M—单工程矿体水平厚度) H=h1+h2+……hn (H—单工程矿体真厚度) (3)块段平均厚度之计算
采用参与块段计算的各工程水平厚度的算术平均值及真厚度的算术平均值。
—
M=M1+M2+……Mn/n
—
H=H1+H2+……Hn/n 式中:M—块段平均水平厚度
27
—
—
H—块段平均真厚度
M1、M2、……Mn—单工程矿体水平厚度 H1、H2、……Hn—单工程矿体真厚度 n—参加计算的工程数 (4)矿体平均厚度之计算 矿体的平均水平厚度用下式计算:
—
M0=Q1/S.D
式中:M0—矿体平均水平厚度 Q1—矿体的矿石量
S—矿体的垂直投影面积(其值等于各块段投影面积之和) D—矿石的平均体重
矿体的真厚度采用矿体内各块段真厚度的算术平均值。
—
—
H0=(H1+H2+……+Hn)/n 式中:H0—矿体平均真厚度 H1、H2……Hn—各块段矿体的真厚度 n—参加计算的工程数 三、平均品位
(1)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之计算
在单工程中,按工业指标圈定矿体的基础上,采用各样品的水平厚度与品位加权平均计算单工程的平均品位。
—
—
Ci=(C1L1+C2L2+……+CnLn)/(L1+L2+……+Ln) 式中:C1、C2……Cn为各单样品位
28
L1、L2……Ln为各单样水平(铅直)厚度 (2)块段平均品位之计算
采用参与块段计算的各工程矿体水平厚度与平均品位加权计算块段平均品位。
—
C=(C1M1+C2M2+……+CnMn)/(M1+M2+……+Mn) 式中:C1、C2……Cn为各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 M1、M2……Mn为各单工程矿体的水平厚度 (4)矿体平均品位之计算
采用各块段的矿石量与品位加权平均计算矿体的平均品位。
—
—
—
—
———
C0=(P1+P2+……+Pn)/(Q11+Q12+……+Q1N) 式中:P1、P2……Pn为各块段的金属量 Q11、Q12……Q1n为各块段的矿石量 (5)矿床平均品位之计算
采用各矿体的矿石量与各矿体平均品位加权平均计算矿床的平均品位。
C=(P1+P2+……+Pn)/(Q11+Q12+……+Q1N) 式中:P1、P2……Pn为各矿体的金属量 Q11、Q12……Q1n为各矿体的矿石量 四、平均体重
矿石体重样是按矿石类型、矿石品位差异,在矿体不同部位上采取,代表性较强。
小体重样用封蜡测定,达到精度要求。全区矿石小体重取样41
29
个,计算结果银矿石小体重为2.72t/m3。
7.5矿体圈定原则
一、矿体圈定原则
本次核查工作中矿体圈定是在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上,根据化验分析资料,以工业指标为依据,结合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见矿情况进行的。
将探矿工程中达到工业指标的样线,结合矿体产出的地质规律和工程控制程度,用几何图形圈定矿体。
二、有限、无限外推的原则和方法
矿体边界外推原则,按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国储[1991]164号文的有关规定,结合矿体工程控制程度执行。
1、有限外推:依相邻工程对应点矿化情况,一般按工程间距的1/4平推;当工程间距大于勘查类型网度时,则按相应勘查工程间距1/4外推。
当矿体边部相邻工程中存在大于边界品位二分之一矿化时,可作三分之二尖推或三分之一平推。
2、无限外推:沿矿体走向,在见工业矿体工程外无探矿工程控制,平推相应资源储量类别工程间距的1/4估算。沿脉见矿工程沿矿体倾斜方向无探矿工程控制时,沿矿体倾斜方向外推相应级别资源储量工程间距的1/4估算。
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