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建议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地深化推进,不断地深入人心,效果和作用不断地凸显,音乐、美术、体育等之前被认为是“辅助”的课程越来越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尤其是音乐课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随之而来的对音乐教育的一些认识误区也开始显现。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目前,在深化素质教育大潮中,学校音乐教育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音乐教育改革逐步深入,教材质量逐步提高,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师资水平不断提升,音乐教育科研成果更加显著,音乐课外活动与校园音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逐步完善了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中小学音乐教育经历了一个改革与发展的光辉历程,谱写了音乐教育历史新篇章。学校和家长对于音乐课有了新的认识,以往轻美育的现象有所改变,音乐课所占的比重相应增加。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音乐教育虽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提倡素质教育等要求相差甚远,必须冷静深思和着力改进。
1。师资严重不足。资料表明,我国农村现有中学93000所,而音乐教师仅有28000人,按每校1名计,尚缺65000人;小学822309所,学生1,337亿人,教师才6.9万名,其比例1940:
1。若每所中小学配备一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音乐学院、高师、综合大学科系、艺术学院的师资培养能力,尚需70年的努力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在我国的西部、山区和一些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匮乏,老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所以在开设这些课程的实数和质量上,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件事情也是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即便是在岗的很多音乐老师,其实就是一个全能老师,什么都教,什么都能教。她们不会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计划,美育的实施不到位。即便是较发达的城市地区,虽然几乎不存在老师匮乏的情况,但是一样存在音乐教师编制问题。在城市中的一些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原先重视文化课思想严重,招收的文化课老师较多,老师的编制近乎饱和,致使新的音乐教师不能及时补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音乐教育的创新,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2.基础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基础设备是有效进行音乐教学的基本保障。大部分学校存在教学基础设备严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学校,70%以上的音乐教学设备严重不足,有少数的学校根本没有钢琴等教学设备和器材。大多数音乐课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课,音乐教学所必需的设备、音响、录像资料极其缺乏,达不到音乐课的上课要求。之前,笔者有幸接触到一些到汶川支教的朋友和一些来自玉树灾区的音乐老师,从他们那里得知,偏僻地区的孩子非常热爱音乐,他们想唱歌。可是,学校穷,没有
钢琴,没有教材,没有老师,老师带去的电子琴他们都觉得特别新鲜。当地的音乐课,就是老师带着孩子唱当地的民歌,要不就是美术、体育、音乐轮流上,一个星期只有一节。 3.音乐教育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但有些学校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孩子成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音乐课形同虚设;有些老师也认为没有必要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甚至经常出现找老师代课现象,或占用音乐课时间学习文化课现象;不少家长认为考试又不考音乐,成绩又不能体现,学习设音乐课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和娱乐时间。 4.音乐教育的形式单一。传统的音乐课大多分为唱歌课,欣赏课,上课形式非常单一,长时间下来,学生和老师都失去了兴趣,积极性不高。有些音乐老师简单的教授一首歌,领着学生唱两遍,剩余时间让学生自己支配,要不就是直接让学生做作业,音乐课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上课时,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形式过少,一味的教授让学生感觉到乏味。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1.站在学生角度搞好乐化教育。可以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写出歌名、自己喜欢的音乐家、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写出自己认识的乐器……了解学生的需求点、兴趣点和突破点,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学生的需要。
2.提高音乐老师的综合素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