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18高三第二次调研考物理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14.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α粒子散射 B. 光电效应 C.天然放射现象 D. 原子发光现象
15. 甲、乙两人用aO和bO通过装在P楼和Q楼楼顶的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物块由O点沿Oa直线缓
慢向上提升,如图所示。则在物块由O点沿直线Oa缓慢上升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O绳和bO绳中的弹力都逐渐减小 B.aO绳和bO绳中的弹力都逐渐增大
C.aO绳中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bO绳中的弹力一直在增大
D.aO绳中的弹力一直在增大,bO绳中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16.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
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
22B. cot? tan?33
B A α C.tan? D.cot?
17. 如图所示,某一运动员从弧形雪坡上沿水平方向飞出后,又落回到斜面雪坡上,若斜面雪坡的倾角为?,飞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0,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飞出后在空中的姿势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则 A.运动员落到雪坡时的速度大小是
v0 cos?B.运动员在空中经历的时间是
2v0tan? gC.如果v0不同,则该运动员落到雪坡时的速度方向也就不同
D.不论v0多大,该运动员落到雪坡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2θ
18.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0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3s时,甲车在乙车后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19. .如图所示的是我国宇航员王亚萍首次在距地球300多千米的“天空一号”上所做的“水球”. 若已知地球
1
的半径为6400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9.8m/s2,下列关于“水球”和“天空一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球”的形成是因为太空中没有重力 B. “水球”受重力作用其重力加速度大于9.8m/s2 C. “天空一号”运行速度小于7.9km/s D.“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约为1.5h
20. 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绳相连的质量均为m的两个物体A和B,它们分居圆心两侧,与圆心距离分别为RA=r,RB=2r,与盘间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当圆盘转速缓慢加快到两物体刚好要发生滑动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绳子张力为3μmg
B.此时A所受摩擦力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内 C.此时圆盘的角速度为
2μg
r
D.此时烧断绳子,A仍相对盘静止,B将做离心运动
21. 如右图所示,带有挡板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倾角θ=300,质量均为2kg的AB两物体
用轻弹簧栓接在一起,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N/cm,质量为4kg的物体C用细线通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物体B连接,开始时A、B均静止在斜面上,A紧靠在挡板处,用手托住C,使细线刚好被拉直,现把手拿开,让C由静止开始运动,从C开始运动到A刚要离开挡板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体C未触地,g取10m/s2)
A.初状态弹簧的压缩量为2cm B.末状态弹簧的伸长量为2cm C.物体B、C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物体C克服绳的拉力所做的功为0.8J
22(一)、(6分)某活动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直径为D的小钢球每次从同一位置O自由下落,O点下方光电门A能测出钢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A,光电门可以上下移动,每移动一次光电门,用刻度尺测出OA的距离h.
2
图乙
(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钢球的直径读数如图乙所示,D=__________mm。 (2).小球通过光电门A的速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用上述已知字母符号表示)。 (3).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 (用上述已知字母符号表示)。
22(二). (9分)采用图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
滑块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已知打点针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滑块质量M和钩码质量m。 ②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滑块后端,用细线连接滑块和钩码;
③将滑块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放开滑块,接通电源,滑块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断开开关;
④改变钩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③的操作。 请指出以上实验步骤的重要遗漏与错误:
遗漏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2)下图是钩码质量为m=0.05 kg,滑块质量为M=0.06 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为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S2的情况,从图中可读出S1=3.10cm,S2=______cm。若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m/s2。根据以上相关物理量写出滑动摩擦系数的表达式 μ = ,由纸带上数据可得出μ = 。(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
23(14分)极限运动员乘气球升至约39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一段时间到达距地面约1.5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 (1)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到1.5km高度处所需要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阻力,高速运动
2受阻力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v,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
2v/(ms-1)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t/s 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象如图所示,着
陆过程中,运动员和所携装备的总质量m?100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24(15分)如图甲所示,半径为R=0.45m的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B为轨道最低点,在光滑水平面上紧挨B点有一静止的平板车,其质量M=5kg,长度L=0.5m,车的上表面与B点等高,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从圆弧轨道最高点A由静止释放,其质量m=1kg,g取10m/s2. (1)求物块滑到B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2)若平板车上表面粗糙,物块最终没有滑离平板车,求物块最终速度的大小;
(3)若将平板车固定且在上表面铺上一种动摩擦因数逐渐增大的特殊材料,物块在平板车上向右滑动时,所受摩擦力f随它距B点位移L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块最终滑离了平板车,求物块滑离平板车时的速度大小.
25(18分)如图,一质量M=1kg 的足够长薄木板正在水平地面上滑动,当其速度为v0=5m/s 时将一质量m=1kg 小铁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地轻放到木板的A 端;已知薄木板与小铁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薄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g=10m/s2.求:
(1)小铁块放到薄木板后瞬间铁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a1、a2 (2) 薄木板与小铁块二者达速度相等时的位移分别多大? (3)当小铁块速度刚好减小到零时,小铁块到A 端的距离。
惠二调模拟题参考答案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