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学唱高,低声部。两声部合唱时,学生试着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并正确换气。找到和谐,均衡的感觉。 5、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音乐欣赏 教学课型:单一欣赏课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管弦乐曲的构成; 2、从音乐中获得审美。 教学目标:
带领学生了解古典音乐作品风格,了解古典乐派奠基人,被誉为“乐父”的作曲
家享德尔。 教材简析:
作品创作于1715至1717年间,是一首管弦乐曲。原曲由10首小曲组成,
分3组:圆号组、小号组和长号组,演奏时间长达1小时,一开始是一首法国式的前奏曲,接下来是布莱舞曲、小步舞曲等各种形式的舞曲,其中也有缓慢乐章。作者使用了小提琴、低音提琴、日耳曼横笛、双簧管、大管及圆号、小号等乐器。 共为6首: 1、快板 2、咏叹调 3、布莱舞曲 4、角笛舞曲 5、富于表情的行板 6、坚定的快板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曲家享得尔 二、了解古典音乐
17
三、简介音乐作品结构 四、分段听赏
五、组织讨论音乐作品不同段落的风格特点
1、 采用什么音乐表现形式?(如:舞曲、咏叹调等) 2、 音乐作品的演奏速度有何区别?
3、 各个段落都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和感情色彩? 六、完整欣赏音乐作品 七、音乐活动
1、选择音乐片断视唱旋律; 2、为旋律片断作配打击乐练习; 3、作旋律律动练习。 八、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爱尔兰风笛》 唱《来和我划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爱尔兰风笛》等作品,感受西洋管弦乐队木管乐的音色及表现特点,能听辨风笛的音色,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
2.学唱歌曲《来和我划船》,并和同伴合作,进行两个声部的轮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唱出三拍子歌曲的律动感。 教学难点:两个声部的轮唱。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 一、欣赏《爱尔兰风笛》 1、导入:
大家知道爱尔兰吗?在欧洲大西洋边缘,英国大不列颠岛的西边,有一个美丽岛国爱尔兰(北爱尔兰属于英国)。爱尔兰音乐以吟唱、竖琴、风笛最有特色。 (生:了解爱尔兰及其音乐特色)
1)吟唱:优雅而且充满灵气,特别是凯尔特女声那纯净的天籁之音,给人极美的
18
艺术享受。 2)竖琴:诞生在爱尔兰,是一种形状像弓拨弦乐器,爱尔兰国徽的图案就是竖琴,街上许多建筑物门首上都有竖琴浮雕。
2.欣赏乐曲:说说风笛声音有什么特点?从这首乐曲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3.介绍爱尔兰风笛:
风笛音乐原是属于战争音乐。风笛手吹奏的音乐,用于行军、召集队伍。风笛音乐也属于和平的音乐,与小提琴、手风琴和谐地演奏舞曲用来跳斯特拉斯佩舞或者用来庆祝。它也曾一度替代了苏格兰人宠爱有佳的竖琴。 (对比两种风笛的音色)
4.再听乐曲《我心依旧》:感受爱尔兰音乐的特色。
5.对比听《我心依旧》和《爱尔兰风笛》的片断,区别它们的联系和不同。 师:影片中的配乐十分优秀,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中也运用了凄婉的风笛声。
6.唱一唱乐曲的旋律。 二、学唱《来和我划船》 1.跟音乐律动。
2.试着用竖笛吹奏歌曲的旋律。 3带入歌词轻唱。(唱熟练) 4.尝试两个声部的轮唱。 三、小结,结束本课
风笛实际出自古罗马,被许多民族吹奏过,当时英格兰就正流行风笛,只是后来因为苏格兰风笛太过有名,风笛才被看成苏格兰的民族乐器。从那时起,风笛也被大量使用在爱尔兰民乐之中。
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虽然都是善于叙述情感的乐器,但如果你仔细倾听,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苏格兰风笛的音色是发散的细碎的,爱尔兰风笛则是集中的圆润的;苏格兰风笛是质朴的,爱尔兰风笛则是精致的;苏格兰风笛有点像中国的唢呐,爱尔兰风笛则接近中国的笛子。苏格兰风笛跟爱尔兰风笛在演奏跟音色上有区别,苏格兰风笛是用嘴吹气的,而爱尔兰风笛靠气囊演奏。苏格兰风笛的声音感觉很像电子音乐。
19
第五单元 南国风情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啰呢调”是黎族民歌中最为流行的调腔。它因歌曲开头时常用“啰呢”之类的衬词而得名。这种调腔的节奏从容、旋律舒畅、抒情性很强。
《五指山歌》在抗日战争初期流行在五指山区,是流行于海南岛革命根据地的黎族传统民歌。《五指山歌》是黎族人民依据“啰呢调”的调腔而创编的革命民歌,歌曲意境深远,以问答形式的歌词和清新优美而深情的曲调,抒发了黎族人民对红军、毛主席的爱戴和拥护。《五指山歌》为D徵调、变换拍子,舒缓的速度,二部曲式结构。其中,第一乐段的音调沉稳而抒情。第二乐段的音调,先是用坚定的语气表现嘲讽的内容:“蒋军失败流落海”;后又回到那种沉稳抒情的情绪中,以表现海南人民对红军崇敬、爱戴、亲近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思路:
要上好乡土教材课,首先要有乡土教材。本课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的力量拍摄、收集、编写素材性电子教材,以祢补统编音乐教材的不足,并将那些丰富多彩的本土音乐纳入到音乐课的教学范畴来。
本课旨在带领学生尝试走进黎族去感受天籁般的民歌,让学生从小产生对家乡、对民族、对自己生活在海南这片热土的认同,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强烈的的民族归属感、自豪感,培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因此,这节课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允许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 三、教学目标:
1尝试用海南方言演唱《五指山歌》,认识“啰呢调”的音乐风格是黎族民歌中最为流行的腔调。
2、通过演唱、感受、体验、理解等课堂活动,进一步了解《五指山歌》音乐内涵和体裁。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