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登市2014-2015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不
全)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 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 生活在人体大肠内的细菌 ② 某一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③ 肺炎患者体内的肺炎双球菌 ④ 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②④ 2.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病毒和酵母菌 B.乳酸菌和草履虫 C.念珠藻和大肠杆菌 D.水绵和变形虫 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包括下列内容中的 A.膝跳反射的完成是以细胞组成的反射弧为基础
B.生物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C.遗传和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D.菠菜的单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4.下列各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 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B.葵花籽炒制中散失出来的是自由水 C.血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 D.自由水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与化学反应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条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含有的羧基数目至少为n个
B.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C.n条由m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完全水解共需要(m-n)个水分子 D.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水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
7.下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①②③④依次为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O、C、N、H 8.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DNA和RNA中五碳糖相同 B. DNA和RNA的碱基共有四种
C. 核酸初步水解产物有八种 D. 组成DNA和ATP的元素种类不同 9.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 1 -
B.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 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 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10.下列各图中,图形 “”分别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在制作脱氧核
苷酸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列连接中正确的是 1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酶的结构发生变化也不一定失去活性
C.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D. 酶在4℃左右时空间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1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控制中心 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13.科学家测定胰腺细胞内的酶原颗粒可达到胰腺自身蛋白质总量的40%之多,可推测胰腺细
胞内比一般体细胞更多的是 A.DNA数量 B.RNA的种类 C.核糖体数量 D.中心体数量 14.下列几类细胞分裂中,观察到纺缍丝的有
A.细菌细胞 B.骨髓细胞 C.蛙的红细胞 D.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15.下列物质与功能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糖蛋白---识别与信息交流 B.纤维素---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 C.DNA---携带遗传信息 D.磷脂---构成生物膜 16.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者具有双层膜结构 B.增大膜面积的结构相同 C.酶的种类和作用不同 D.均在原核细胞中找不到 1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与充盈的液泡有关
B.与心肌细胞相比,腹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较少 C.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均可分泌消化酶、溶菌酶 D.与肌肉细胞相比,胰岛B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1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B.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C.一个ATP分子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D.ATP结构简式中A代表腺苷 19.下列人体细胞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是
A.胚胎干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胰腺细胞 D.肌肉细胞
20.将一洋葱细胞放入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是可能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 ②大量吸水 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21.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2 -
A B C D
22.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进行分析,得不到证实的是
A.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处于生活状态或已死亡 C.细胞液和周围溶液浓度的关系 D.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23.下列关于呼吸作用中间产物丙酮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酮酸不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 丙酮酸→酒精的阶段只能释放少量能量
C. 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少量储存在ATP中 D. 催化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酶只分布线粒体基质中
24.切开的苹果不立即食用,果肉很快变成棕褐色,这是因为细胞被破坏后,其中的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接触,使其被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完整苹果不会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 A.小分子的酚类物质可自由通过生物膜
B.酚氧化酶只能在细胞外催化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物质 C.细胞有生物膜系统存在,使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不接触 D.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结构协调统一完成生理活动
25.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26.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生殖细胞全部具有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27.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
A.(1)(4)(5)(3)(2) B.(2)(3)(1)(4)(5) C.(1)(5)(4)(3)(2) D.(5)(4)(3)(2)(1)
28.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29.癌变发生的内因是
A.细胞分裂受阻 B.部分细胞坏死 C.原癌基因被激活 D.细胞分化受阻 30.下面关于有丝分裂的重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 B.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细胞 C.单细胞生物都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 D.对细胞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31.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图一中曲线l表示时间与生成物量的关系,图二中曲线2表示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3 -
A.图一曲线1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酶的数量不足 B.图二曲线,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6表示
C.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3和4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2应变成曲线6,增大pH,应变成曲线5 32.右图表示某植物种子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多 C.氧浓度为c时,较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D.氧浓度为d时,细胞产生的ATP全部来自线粒体 33.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新鲜蔬菜叶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 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34.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
B.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C.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D.“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35.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一④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④过程产生的[H]作用相同
B.②、④过程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ATP形成 C.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D.①、②、④过程产生ATP均被③过程利用
36.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为该植物在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叶肉细胞生理活动只受温度影响 B.b点时绿色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