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为精品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支持,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谢谢支持! (1)根据图像左侧为高等动物细胞模型,右侧为高等植物细胞模型,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植物细胞中水溶性色素存在于液泡中;结构15应为核仁其主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由三者图像特征可以判断依次为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三者在结构上均是由两层膜包被;线粒体内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在Ⅰ即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叶绿体内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在Ⅱ即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卡尔文循环;叶绿体产生的O2进入相邻细胞参与呼吸依次穿过类囊体膜、叶绿体膜(双层)、细胞膜(两层)和线粒体膜(双层)共计7层膜,14层磷脂分子。
(3)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其内的DNA主要由母本传给子代,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场所,其内的DNA可以由父本传给子代。
22.答案: (1)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储存,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而
人体内组织蛋白每天都要分解、更新一部分。(3分,每点1分)
(2)糖类在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α—酮酸)(2分); (3)脱氨基(1分);肝脏(1分)。
(4)实验原理:食物中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被利用,最终会被分解形成尿素随尿液排出
(1分)。在实验动物空腹时(1分),用放射性同位素N标记的牛奶液饲喂小白鼠,一组不补充糖类,而另一组同时给予补充糖类作对照(2分),通过检测和比较两组小白鼠排出尿液中的N含量,来探究空腹喝牛奶时营养物质(蛋白质)是否更多的被分解(1分)。 实验步骤:
①饥饿处理12小时(一段时间)使其呈空腹状态(2分,相同意思即可); ②A组饲喂N标记的牛奶液,B组饲喂等量N标记的添加了只含淀粉饲料的牛奶液(2分);
可能的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尿液中N含量A组多于B组;说明空腹喝牛奶时营养物质(蛋白质)被分解更多(2分)。
②尿液中N含量A组少于B组;说明空腹喝牛奶时营养物质(蛋白质)被分解更少(2分)
③尿液中N含量A组等于B组;说明空腹喝牛奶时不影响营养物质(蛋白质)的分解(2分)
解析: 由于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并且人体内组织蛋白每天都要分解、更新一部分,不能在体内储存,因此人体每天必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糖类在分解时不
9
15151515
15
15
15
本文档为精品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支持,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谢谢支持! 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此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脱氨基形成的含氮部分在肝脏中形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空腹喝牛奶时,蛋白质中主要通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不含氮部分进行氧化分解供能,并没有充分利用其营养价值(用于合成各种蛋白质)。脱氨基作用增强,使尿液中的尿素含量增加,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尿液中的尿素含量来判断氨基酸是否被更多地分解。
23.答案: (1)K、Ca、P、Mg、Na K、Na (2)结合水自由水
(3)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运输物质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答出两点即可)
(4)节约淡水资源(或利用海水资源等) 稀释后所含离子的种类及其浓度是否适宜蔬菜生长
24.答案: (1)核糖体 内质网, (2)[ h ] 双层磷脂分子, (3)b、f mRNA, (4)抗体 [ f ]高尔基体, (5)a、e、c,(6)不能 细胞高度分化,失去分裂能力 。
25. 答案: (1)水(2)见图(两层磷脂分子层的亲水性头部分别位于细胞膜的内外两侧,疏水性尾部位于细胞膜的中间)(1分) (3)①水分子不能通过纯粹的磷脂双分子层
②在“脂质体”中加入CHIP28,于清水中放置相同时间后,观察并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脂质体”体积变化情况(2分)。 ③相应的膜蛋白、ATP(缺一不给分)(2分)。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2)
细胞的代谢
【专题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 A.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B. 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 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
2.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
10
本文档为精品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支持,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谢谢支持! 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有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3.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 A.没有载体参与 C.为协助扩散
B.为自由扩散 D.为主动运输
4.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累K需消耗能量 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5.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
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 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 细胞质基质中的催化葡萄糖分析的酶 D. 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7.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11
本文档为精品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支持,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谢谢支持! A. 在4℃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C、H D.含有羧基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8.加工橘子罐头,采用酸碱处理脱去中果皮(橘络),会产生严重污染。目前使用酶解法去除橘络,可减少污染。下列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4类微生物,可以大量产生所用酶的有 A.生长在麦麸上的黑曲霉 C.生长在棉籽壳上的平菇
B.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 D.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
9. 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10.将刚采摘的乱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A. 提高淀粉酶活性 B. 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 防止玉米粒发芽
D. 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11.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的一组酶是 A. 淀粉酶、纤维素、溶菌酶 B. 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 C. 果胶酶、溶菌酶、纤维素酶 D. 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
12.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13.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O2浓度过低
B.O2浓度过高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