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作者:吉鹏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3期
摘要:新高考改革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 其“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指导思想,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同时也考验着学生 的实现。这表明在新高考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很有必要。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高中;生涯教育
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文理不分科;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项;部属高校公开招生分配办法;2014年在上海、浙江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1]。新高考改革不仅会改变高校的新生选拔生态,还延伸到基础教育底部。它使得生涯指导提前到了高中阶段,而现阶段的高中生涯指导专业性缺失,不能满足其现实诉求[2]。 一、我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生涯规划是个人规划其未来生涯发展的过程,即设定个人生涯目标,然后设计完成生涯目标发展活动的过程[3]。而生涯规划教育应当是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设计,确立生涯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角色,寻求最佳生涯发展途径。我們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职业规划或学业规划,也不能让其沦为选课的博弈。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生涯发展意识和生涯决策能力,对自我认知和个人价值观的澄清,合理的职业定位,开发自身潜能[4]。 (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不完善,缺失严重
长期以来,生涯教育在我国得不到足够重视,直到新高考改革的推进,才受到普遍的关注。但由于发展较晚,我国高中生涯教育存在体系不完善,缺失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价值观认识不够,对大学及专业设置、职业的了解较少,对适应未来生活的自信较低。第二,教师专业性不足,生涯规划教育知识和技能不足,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育方式固化,不能把生涯规划教育和文化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第三,学校缺乏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不能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课外活动和丰富的社会体验活动机会,没有形成完善的生涯规划教学体系。第四,区域资源与各校特质融合不足,没有构建起区域生涯教育生态圈[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