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4:38: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rogramming Fundamentals) 大纲主撰人:胡斌 大纲审核人:单振宇

【课程代码】 【课程修习类型】必修

【开课学院】国际服务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学分数】3 【学时数】总学时(课内理论、实验学时)

48(48/0)

【建议修读学期】一秋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中、英文)

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为目标,采用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的描述语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具有使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是掌握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This course is intended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syntax, statements, and control flows of the C language, as well as the top-down structured programming methods, to train students with good programming habits and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with the C language. And finally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m to learn other courses or develop software.

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次 一 二 三 四 内 容(宋体五号字) 程序设计概述 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程序控制结构 函数 总学时 3 6 6 8 理论学时 3 6 6 8 实验、实践学时 五 六 七 八 数组 指针 复杂数据类型 文件 6 8 8 3 6 8 8 3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目标1:初步理解计算机抽象模型,理解处理器、存储器、输入/出设备的主要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计算机程序运行过程中各部件的交互原理。

目标2:初步掌握C语言数据模型,理解程序中各对象的表示方式及其含义,理解数据对象的存储实现,理解程序运行过程中数据对象的动态过程。

目标3:掌握C程序设计相关主要知识点,理解关键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理解不同实现技术的优劣。

目标4:掌握C语言开发、调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 能力方面:

目标5:初步具备对现实世界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掌握用流程图等工具形式化描述问题解决思路的能力。

目标6:具备将问题的形式化/非形式化解决思路转换成C语言程序代码的能力。 目标7:具备用开发工具对C语言程序进行调试、测试,排除程序错误的能力。具备借助搜索引擎等工具独立解决程序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目标8:能够举一反三,初步具备独立学习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的能力。 3) 素质方面:

目标9: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目标10: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沟通交流、相互合作的学习习惯。 目标11: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①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知识 ② 理解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逻辑思想与经典算法,逐步形成严谨、系统的思维方式 ① C语言基本语法、应用实例、分类实验 ② 数据类型、程序控制结构、数组、指针、复杂数据类型、文件操作知识 ③ 经典算法讲解与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1,2,3,4 能力要求: ①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计算机系统问题 ② 能够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提出满足需求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方案 ③ 能够针对复杂应用需求,选择与使用合适的开发环境、工具与技术标准,进行开发、模拟和测试,并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评估结论。 素质要求: ①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软件行业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②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① 大量在线练习,系统自动在线实时评价,课堂讲解和案例说明; ② 定期评价测试,在线实时排名,后期讲解; ③ 实际工程项目介绍,源代码讲解 ④ 工业级C语言系统开发工具的使用 教学目标5,6,7,8 ① 实际项目管理及案例介绍 教学目标9,10,11 ② 国际ACM竞赛题目练习 (说明:某一培养要求可能由一个教学目标支撑,也可能由多个教学目标支撑)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课教学方法采取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实践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上主讲基

本知识点、知识点间的关联以及用计算机程序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实现过程。

课外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进度和知识点掌握情况,借助图书馆、互联网等平台学习理论知识,利用课程网站进行大量程序设计实践。课程组建立以教师为核心,以助教为补充的辅导团队,借助电话、、微信等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并在课堂上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课程组教师定期碰面交流,统一教学进度,并根据教学情况定期开展月考,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月考在课程网站上进行,考试题目为前一阶段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型问题,考查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对学生进行在线实时评价和成绩排名,以便教师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核心阅读材料,必须提供经典的文献和前沿的文献) 虞歌, 程序设计基础—以C为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 谭浩强, C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四版 (2)课程网站:. 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闭卷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分期中和期末两次

(2)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标准,可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阐述)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熟练掌握全部关键知识点、熟练掌握关键概念和相关原理、能熟练地利用所学关键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以程序的方式给出解决方案,能举一反三,基本具备了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好地完成优秀(90-100) 了教师平时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无旷课、迟到和早退现象。建立了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备了独立思考、相互沟通、合作学习的能力。 熟练掌握大部分关键知识点、关键概念和相关原良好(80-89) 理、能较熟练地利用所学关键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以程序的方式给出解决方案,能举一反三,基本具备了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师平时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无旷课、迟到和早退现象。有一定独立思考、相互沟通、合作学习的能力。 熟练掌握部分关键知识点、熟练掌握关键概念和相关原理、能利用所学关键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以程序的方式给出解决方案,能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用中等(70-79) 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完成教师平时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基本无旷课、迟到和早退现象。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相互沟通、合作学习的能力。 掌握部分关键知识点、关键概念和相关原理、利用所学关键知识分析部分实际问题并以程序的方式给出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及格(60-69) 题的能力。基本完成教师平时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能参与课堂教学,基本无旷课、迟到和早退现象。初步具备独立思考、相互沟通、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知识点、关键概念和相关原理理解不深、不具备利用所学关键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以程序的方式给出解决方案能力,没有建立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不及格(低于60) 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平时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参与课堂教学不积极,有旷课、迟到和早退现象。不具备独立思考、相互沟通、合作学习的能力。 (3)成绩构成:

学生成绩由平时、期中、期末3个部分构成,各部分成绩比例为:平时20%,期中40%,期末40%。

(4)过程考核:

平时成绩:考虑点名、题库刷题情况、代码质量、代码抄袭情况等因素。

课程网站刷题:课程网站按照知识点分布给出若干组题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些题目并以C程序代码的形式在线提交解决方案。网站对程序进行在线实时评价,并给出评

搜索更多关于: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的文档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yipr67hpb1x2cx44e354ncj33s2bw019o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