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1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集训:1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7:45: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后集训 1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选择题

(2019·日照模拟)下表为甘肃省南部某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单位:g·kg)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

1.海拔4 050米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可能为( ) A.60 B.75 C.105 D.125 2.与阳坡相比,阴坡( )

A.温度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B.温度低、降水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C.温度高、蒸发强,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强 D.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

1.C 2.D [第1题,从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判断海拔4 050米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介于90~120,结合四个选项可以判断海拔4 050米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可能为105。第2题,与阳坡相比,阴坡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阳坡或者阴坡与降水量关系不大。]

1959~2010年,天山冰川面积总体上呈萎缩趋势,面积缩减率达18.41%,接近全国18%的平均水平,冰川数量变化率较小,为10.84%。下图为中国天山冰川面积随海拔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海拔3 800~4 800 m为天山冰川集中发育区,其原因可能是该海拔区间( ) A.降水量最大 B.受西风影响最大 C.受冬季风影响最大 D.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差值最大

4.天山冰川末端海拔的最小值为2 640 m,其分布的位置可能为( ) A.伊犁河流域 C.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河流域 D.吐鲁番—哈密盆地

5.对1959~2010年天山冰川面积缩小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 ) A.冬季降水减少 C.夏季气温升高

B.夏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升高

3.D 4.A 5.C [第3题,冰川发育主要由冰川形成和消融的关系决定,而非只由降水量直接决定;西风和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冰川发育不仅仅和降水有关,还和气温导致的消融有关;天山海拔3 800~4 800 m为天山冰川集中发育区,其原因可能是该海拔区间降雪量与消融量差值最大,积雪最多。第4题,天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对冰川分布海拔有直接影响,所以冰川分布位置最低的地区应当是降水量较大的地区。相对其他三地,伊犁河流域受西风带来的水汽影响,降水较多,有利于冰川的形成。第5题,冰川面积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会引起冰川面积的变化:夏季气温升高,冰川面积缩小;冬季气温降低,冰川面积扩大。冬季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对冰川面积缩小的影响较小;夏季降水增多,有利于冰川面积扩大;冰川面积变化主要看冰川形成与消融的关系,而夏季气温升高对冰川面积的缩小影响最直接。]

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该地常年盛行偏东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但并没有形成显著的风积地貌。下面a图为拉斯曼丘陵的位置示意图,b图为拉斯曼丘陵局部地区景观图,c图为拉斯曼丘陵地区各月和每小时的强风(风速大于14 m/s)频率分布图(南极中山站数据,中山站位于拉斯曼丘陵)。读图,完成6~8题。

6.关于拉斯曼丘陵地区强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半球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小 B.南半球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小

C.南半球夏季强风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D.南半球冬季7~12时常出现强风

7.拉斯曼丘陵地区风积地貌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 )

①冰川侵蚀了风积地貌 ②风力变率大 ③地表碎屑物少 ④地表被冰雪覆盖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8.下列推测与拉斯曼丘陵的自然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 A.稀疏灌丛分布,风力作用强

B.海岸多为侵蚀地貌,以浪蚀、海冰刨蚀等为主 C.寒季苔藓地衣生长旺盛,流水作用弱 D.暖季地表反射率大,日照时间长

6.B 7.D 8.B [第6题,从图c中可知,南半球春季至夏季(9月至次年2月)强风频率变小;南半球夏季至秋季(12月至次年5月)强风频率变大;南半球冬季强风频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南半球冬季14~20时常出现强风。第7题,拉斯曼丘陵地区虽然风力大,稳定性高,但是地表碎屑物稀少,加之冰雪覆盖,地表裸露时间短暂,限制了风积地貌的形成,故风积地貌不明显。第8题,该区域位于南极大陆边缘,气候严寒干燥,无法发育灌丛植被;该地位于南极大陆边缘,常年受极地东风影响,风力、冰川、海浪侵蚀作用明显,海岸多为侵蚀地貌,以浪蚀、海冰刨蚀等为主;该地水体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流水作用在该地区表现较弱,短暂的暖季苔原植被(苔藓、地衣等)生长迅速、旺盛;该地暖季地表反射率很小,日照时间长。]

(2019·潍坊模拟)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问题,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据此完成9~11题。

9.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 A.沙漠广布 C.全年气候干旱

B.森林覆盖率低 D.河湖众多

10.“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为( )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C.抵御夏季的雨水

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D.防御冬季的风沙

11.“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为( ) A.11~12月 C.4~5月

B.7~8月 D.1~2月

9.B 10.A 11.C [第9题,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不可能全年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河湖众多;该民居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应与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物资缺乏有关。第10题,该地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的气候特点,“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得室内较为凉爽,还能阻挡冬季冷空气,使室内降温慢。第11题,“蜂巢屋”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游客要去此地旅游应选择在春秋季节,气候较为适宜,因此选项中4~5月较为合适。] 二、非选择题

12.(2019·山西忻州实验中学月考)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法罗群岛(如图)由覆盖冰川堆石或泥炭土壤的火山岩构成,海岸线非常曲折,有峡湾。岛上无天然树木,但在种植园里种植有一些起着防护作用的耐风树木。1月平均气温为3.4 ℃,7月平均气温为10.3 ℃,年均降水量约1 200 mm。沿海盛产鱼类,捕鱼和渔业产品加工业在该岛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1)解释法罗群岛冬季气温高于0 ℃的主要原因。

2021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集训:1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yj5o93hmn9mzf00wrvr0a0pl1szsm00hd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