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0中考物理考点提升训练——专题三十一:物态变化
考点一:熔化与凝固
1.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2.如图所示,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的菜冻坏.所应用的原理是
A. 水凝固时放热 C. 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B. 水汽化时吸热 D. 水蒸气凝华时放热
3.网上传说,坦桑尼亚一个名叫姆佩巴的学生急于上课,将热牛奶放进了冰箱,令他惊奇的是,这杯热牛奶比同时放入冰箱中的冷牛奶先结冰.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姆佩巴效应”.你认为传说中的“姆佩巴效应”是真的吗?请你设计一个方案,验证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4.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好处是____.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 (2)熔化过程持续了___min,物质在熔化时吸收热量,___保持不变.
(3)图乙中,物质在AB段和CD段加热的时间相同,但升高的温度却不同,这是因为物质处于这两段时____不同.
5.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__℃;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写出一种即可).
6.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过冷水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冰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低到冰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那么即使在0℃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
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水在0 ℃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____. (2)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过热水是指_____.
(3)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个片段是: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怎么做就可以使湖水冻起来? ____. 考点二:汽化和液化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人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2.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 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 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4.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A. 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 B. 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 C. 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 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
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6.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放热的是(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