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5:02: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从这儿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腐败政治强烈的讽刺!(板书:讽刺)

向学生介绍讽刺手法: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矛盾或缺点。

拓展延伸一个故事:宋朝田登做州官,一天,他带着师爷微服出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走到一家店铺旁,只听得掌柜的大声招呼:“伙计,点灯!”田登听了,认为是在嘲弄他,就要发作,幸亏师爷极力相劝,才作罢。继续前行,路过一户农家,又听到农家里面在喊:“小狗子,点灯!”这一下,田登实在忍不住了,这声音,在他听来,简直是在骂他。他忍无可忍,对着农家高喊:“住嘴,不许喊田登!”农家莫名其妙,据理力争。师爷在一旁好一番解释,农家这才明白过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说这句话呢?”农家问。

田登想了想,说:“就叫点火!”同时吩咐师爷晓喻百姓,违令者重责。从此以后,该州的百姓都说点灯为点火。田登心里也很是得意。

转眼已到元宵佳节,各州各府都举行放灯、观灯,以示与民同乐,并且出了榜文。田登贴出的布告上说:“元宵佳节,本州与民同乐,依例放火三日。”

从此以后,该州便流传出:“只许州官(说)放火,不许百姓(说)点灯”的俗语来。

7. 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融入这样的感情,来读读吗? 个别读,小组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 (四)探究质疑。

1.飞花不就是落花吗?作者为什么不说春城无处不落花呢?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谁能读出这种花飞柳摇的美。

2.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最后,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融入这样的感情,美美地读一遍吧!会背的同学可以试着不看书来读一读。

三、课堂总结,背诵布置

1.这节课,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 四、板书设计

寒食

飞花 御柳斜

蜡烛 轻烟入 讽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感受两首诗歌的不同风格,体悟不同诗人其不同的心境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诗风。

2.研习文本,比较探究,交流讨论。

3.引导和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在争辩中加深对不同诗人的不同风格及同一诗人在不同心境下表现出来的不同诗人的整体认识,允许多种见解并存。

4.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人不同的处境和心境下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教学重点

探究两首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并以此诗为切入点,比较探究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方面所存在的差别。 教学难点

体会两首诗歌的协作风格,并且比较探究其中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准备《鹊桥仙》对比阅读的材料纸。 一、阅读材料中的两首诗歌

1.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神话》。

2.材料纸:《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比较阅读

3.导语:我们说人类的情感一般可以分为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亲情和友情我想大家都已经拥有了,唯独这个爱情,是我们还需要用来向往的一件东西,当有一天我们也拥有爱情的时候,我想大家就不会想过六一儿童节了,那时最想过的应该会是情人节了。七夕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每年七月,牛郎和织女可以名正言顺地会面。这个自魏晋以来就流传的魅力深化,引起了许多诗人的咏叹,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就是汉魏时的古诗《迢迢牵牛星》,但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绝唱,当推背诵秦观的《鹊桥仙》了,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一诗一词。(板书:迢迢牵牛星) 二、 整体感知,赏析探究

1. 全体朗读(幻灯片:诗歌内容)

师:据传说,这年的七夕,喜鹊不知什么原因,忘了到天上搭桥去了,害得我们的织女啊,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么,我们先一起来朗读一下《迢迢牵牛星》,体会一下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生)

师:那年的七夕,牛郎和织女因故没能相会,只能脉脉无语。经过几年的等待,有情人终于在鹊桥上相会了,这又是怎样的一幅怎样的天堂相会图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鹊桥仙》。 2.求同过程

师:从两首诗中读出什么?自己再默读,然后回答你读出了什么?大家也可以小声地朗读。 师:我们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形容,你来说说用哪个字来形容? 生:怨、忧、思、悲……

师:表达了诗人内心中最深层次的情,那么这两首诗传达了一种相同的情感。 3.求异过程

师:两首诗一个是民歌,一个是文人作品,语言情感上肯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那么他们都表达了哪些不同的情感?语言上或者说艺术上有何特点呢?结合两首诗的具体的语句,你从两首诗中读出了哪些不同?前后桌、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生:《迢》隔河相望,可望而不可及,怨恨。

师:那你来把那种怨恨的感情给大家读出来好吗?(作稍微的朗读指导,并让全体学生朗读体会这种情感)

生:泪如雨下。(让学生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织女思念牛郎的悲苦之情) 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坚贞、乐观、忠贞。 生:柔情似水,美好的相会(每年一次的相会,突出爱情的珍贵) 4.总结:求异(幻灯片)

《迢》:怨恨、悲苦,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离愁别恨(板书:离愁别恨: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鹊》:忠贞、坚定、珍贵、对高尚爱情的赞颂(板书忠贞,坚定:对爱情的忠诚与坚贞) 三、 拓展延伸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选段,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师:那么,下面我们也按照这样对比的句式,就这两首诗歌,来仿写几个句子,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调动你的创新意识和文采。

(朗读学生作品,范读自己的作品)

师:上面,我们对这两首诗,进行求同和求异,这主要是为了能够凸显这两首诗的个性。明代有人评价《鹊桥仙》的时候说,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19世纪英国诗人济慈曾说:听得见的音调是优美的,听不见的音调更是优美的。 四、教师配乐朗读(美丽的神话)

1.师:你们的理解与老师的理解是否相同?要做到对古诗情感的把握确实不容易,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这两首诗歌。注意,一定要把自己所有的感情细胞都调动起来,把握好诗歌的节奏、轻重音。

2.师:爱是什么?有首歌叫做《爱如潮水》,还有一首歌叫做《死了都要爱》,可见爱情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是不可或缺,相当重要的。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涉及爱情,但我们却拥有诠释爱情的权利。那么,你是怎样理解爱情的?

生:爱情是要付出代价的,不同的事情的爱情,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生:爱情是不加任何砝码的…… 3.全班配乐朗读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上下来,大家也许注意到了,特别关注的就是朗读,反复的涵咏,来增强语感,这就是学习古诗文最主要的途径。

2.比较阅读:比较诗歌的情感,比较语言特点,抓住一些比较点,进行多元对比,体会爱情不仅有欢乐,而且有泪水,从短暂的相逢中,体现出的亘古与忠贞。

3.亘古一爱,万千情怀。当我们再次抬头看那熟悉的夜空时,我们也许会多了浪漫的联想,诗意的感受。所以这堂课我们不仅收获了语言,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诗意。 4.全体学生再次朗读。 六、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迢》:离愁别恨 《鹊》:忠贞坚定 爱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yne61rb8m9kcek7hm3l8mqar1rud1013ge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