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实验一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3 8:48: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实验一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姓名:李丹 学号:110103106 时间:2012.9.21

一. 实验目的:

用小液流法(落滴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由水势可大致了解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 二. 实验原理:

水势表示水势的化学式,象电流由高电位处流向低电位处一样,水从水势高处流向低处。植物体细胞之间,组织之间以及植物体和环境之间的水移移动方向都由水势差决定。

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在不同的外界溶液中时由于组织与外界溶液存在水势差,因而植物组织与溶液之间便产生水分交换,因此改变了溶液的浓度,而溶液的比重也随之改变。若将此溶液放入原来相同的溶液中时,便产生液流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从而找出等渗浓度,求得组织水势的大小。 三. 材料与设备:

植物材料:马褂木

实验器具:细滴管一只;试管及指形管各5只(带塞);100ml

烧杯一只;镊子,剪刀各一把;2ml,5ml移液管各一支;标签纸

试 剂:1mol/L蔗糖溶液;甲稀蓝溶液

四. 操作步骤:

1.用短滴管吸取1mol/L蔗糖也配制一系列浓度递增的蔗糖溶液

(0.05, 0.1,0.2,0.3,0.4mol/L)各10ml,加入干燥刻度试管内,各管都加上塞子,

充分混合,并编号。用移液管从浓度各试管中吸出2ml注入第二指形管内,各管均加塞,并贴上标签。

2.用钻孔器将叶片(取相同部位)钻取同大小的叶片。每支指形管中放入15片,加塞,放置20~30分钟(期间摇动2~3次),到时间后,加入2~3滴甲稀蓝溶液于指形管中,使其溶液呈蓝色,以区别原来的颜色。

3.用细长滴管从指形管中依次吸取着色的液体少许,然后伸入相同编号(原相同浓度)试管的中部,缓慢从细长滴管尖端横向放出一滴蓝色试验溶液,在无色透明背景上观察小液滴移动的方向。

如果有色液滴向上移动,说明细胞液中水分外流,试验液比重比原来小;如果有色液向下移动,则说明细胞从溶液中吸收了水分,溶液变浓,比重变大;如果液滴不动,向外扩散则说明两者的浓度相等或接近,即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溶液的渗透势。

记录液滴不动的试管中蔗糖溶液的浓度,若找不到该浓度,取在下降上升转变时量浓度的均值。

五.实验记录:

1.记录小液流在试管内的移动方向

溶液浓度 (mol/L)

0.05 0.1 0.2 0.3 0.4

小液流的方向 色液滴大部分向下移动 色液滴大部分向上移动 色液滴大部分向上移动 色液滴大部分向上移动 色液滴大部分向上移动 解释原因 植物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浓度比蔗糖浓度比蔗糖浓度比蔗糖浓度比蔗糖浓度比蔗糖溶液浓度小,溶液浓度小,溶液浓度小,溶液浓度小,溶液浓度大,故植物细胞故植物细胞故植物细胞故植物细胞故植物细胞从蔗糖溶液从蔗糖溶液从蔗糖溶液从实验液中失水,使蔗糖中吸水,使蔗中吸水,使蔗中吸水,使蔗吸水,使蔗糖溶液浓度变糖溶液浓度糖溶液浓度糖溶液浓度溶液浓度变小,比重变小 变大,比重变变大,比重变变大,比重变大,比重变大 大 大 大 注:打孔的叶片中部分含有叶脉,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我们的实验加入指形管的蔗糖

溶液是2mol,而不是1mol,不知道是否会影响实验。实验中所用的试管和指形管都不是干燥

的,可能影响了实验结果。

2.按下列公式计算组织的水势:

ΨW(细胞水势)=Ψs=-CRT

式中:Ψs----溶液的渗透势,以MPa为单位。 R----气体常数,为0.008314MPa·L/(mol·K)。 T----绝对温度,即273+t℃,单位为K。(默认T=300K) C----溶液的摩尔浓度,以mol/L为单位。

实验所得溶液浓度C=(0.05+0.1)/2(mol/L)=0.075mol/L 因此ΨW(细胞水势)=-CRT=0.187 MPa 六.思考题:

1.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时,为什么强调所用试管、毛吸管应保持干燥?

答:如果试管、毛吸管湿润,会稀释蔗糖溶液,使蔗糖溶液浓度

变小,影响实验准确性。

2.打孔时为什么要动作迅速?为什么加入甲烯蓝不能太多?

答:这样可以防止植物组织液发生蒸发,如果本来是干的叶

片的话放进去就不会失水。

甲烯蓝溶液加太多的话会对蔗糖溶液的浓度照成很大影响,这就和原本只加小叶片的蔗糖溶液浓度不一样,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二 淀粉酶的提取及其作用

姓名:李丹 学号:110103106 日期:2012.9.26

一、实验目的:

学习淀粉酶的(包括麦芽糖酶)的提取方法,并观察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二、实验原理:

淀粉遇I-KI溶液即显蓝紫色反应,当淀粉经淀粉酶作用后,遇I-KI溶液时若无蓝紫色反应,则表示淀粉被分解为无色糊精和麦芽糖,麦芽糖又经麦芽糖酶的作用分解为葡萄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存在。具有游离醛的糖称为还原糖,这种糖在碱性溶液中能将二价Cu还原为一价Cu,如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时与斐林试剂作用产生红棕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三、材料与设备:

植物材料:萌动的小麦种子

实验器具:试管3支;玻璃棒2支;量筒50ml;研钵一只;水浴

试 剂:2%淀粉溶液;稀I-KI溶液(原液稀释5倍);斐林试

搜索更多关于: 实验一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的文档
实验一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yr6b8oj6h1cf865cb5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