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应到人数 100 实到人数 96 200 196 提问什么叫出勤率?怎么求出勤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2、学生试着计算,抽生板演汇报。
小结出勤率是指实到人数是应到人数的百分之几。 96
96÷100= =96%
100196
196÷200= =98% 200
因为98%>96%,所以这天六年级的出勤率要高些。 3、小组讨论
以上两个年级缺勤人数相同,为什么六年级的出勤率要高些? 四、开放练习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求百分率呢?能举例说一说吗? 1、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2、3题。 2、选择喜欢的百分率,说出计算方法。 提问产品检验只能计算合格率吗? 3、比较各百分率的共同点
(1) 意义都是一部分的数量与总数量相比。
(2) 题意把总数作为单位“1”的量;都是要计算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五、当堂检测 1、求出勤率
(1) 某班50人,今天缺席2人。求出勤率。 (2) 某班50人,今天出勤48人。求出勤率。 (3) 某班今天出勤48人,缺席2人。求出勤率。 学生解答后,引导比较,深化认识 (1) 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 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引导归纳不管条件怎么变化,始终要从题意中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找出单位“1”的量。
2、判断
(1) 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2) 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出勤率是98%。 (3) 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4) 张师傅生产技艺十分高超,生产的产品合格率高达120%。 引导思考有没有超过100%的百分率? 3、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和“巩固达标”。 六、教学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5,6题 八、课后反思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经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能应用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出示教学情境图。 1、获取信息,明确问题。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引出算式,明确思路。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小组讨论解决方法,然后指名演板。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两种算法一种是把百分数化成分数,一种是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4、引入课题。
通过解决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体会?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必要性。
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和分数的互化 二、自主探索,总结方法 1、教学例1
(1)学生先独立将例题中的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并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
第1题,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2)抽各组板书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过程,全班交流。 2、讨论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师小结
(1) 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2) 百分数化小数,可以直接去掉百分号,同时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3、教学例2
(1) 学生自学第8页例2,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2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2) 指名演板,并让演板的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和方法,全班交流。 (3) 讨论怎样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师小结
(1) 分数化百分数,先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2) 小数化百分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三、练习运用,巩固升华
1、三人活动,对口令(课堂活动第1题)
三个同学一组,对口令,一人说百分数,另一名同学说分数,第三位同学说明这样做的理由。(要求学生每个同学说两个后要互换角色)。
2、完成教科书上的课堂活动第2题。
涂好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涂的,为什么要那样涂?(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涂画)
四、当堂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