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纳税的一些资料。 (1) 教师你收集到哪些有关纳税的知识? 学生汇报,了解纳税相关的知识。
(2) 教师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小组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主探索,教师参与并指导讨论。 2、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
纳税是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税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这就是纳税。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板书税率 提问什么是税率?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板书应纳税额。 3、揭示课题并板书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纳税的有关问题。(板书纳税)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4情景图。
提问从情景图中你收集到什么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分析信息。
思考什么叫赢利? 按营业额的5%纳税的意思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3、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指名演板,并讲解。 4、全班交流,订正。
5、指导看书第19页,并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1题。
6、小结正确解决有关纳税问题,关键在于理解税率即百分率。与前面所学的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完全相同,从税率中找准单位“1”。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书第21页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讨论,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书第21页第2题
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演板,全班交流订正。 四、当堂检测
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
五、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去尽纳税的义务?
3、教师总结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解决有关纳税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税率,与前面所学的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完全相同,从税率的概念中去找准单位“1”。
六、布置作业
导学案14页“巩固达标”。
七、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算利息
【教学内容】
算利息 例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过收集和整理有关储蓄资料,了解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
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利息、税后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利息、税后利息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利息的一些资料。
(1) 提问你收集到哪些有关利息的知识?学生汇报,了解利息相关的知识。 (2) 提问存款有什么好处?存款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利率相同吗?本金指什么?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
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就是利率。
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储蓄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例5的利率表,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1题前5小题。 提问从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汇报。
2、思考你能说一说,整存整取一年,年利率4.14%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指出年利率4.14%就表示整存整取一年,利息是本金的4.14%。 3、提问零存整取三年,年利率3.78%表示的意义呢?
学生回答后,师强调年利率3.78%表示零存整取三年,一年的利息是本金的3.78%。
4、思考利息与什么有关?怎样计算利息?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师小结,并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5、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提问哪位同学能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率?什么是利息吗?
6、出示例5问题,说一说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7、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方法,,并在小组内交流。指名演板,全班交流、订正。 8、议一议利息税是什么意思?怎样计算税后利息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1题第(6)小题,指名汇报演板。全班交流订正。
师小结,并板书 利息税=利息×5%
税后利息=利息×(1-5%)或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5% 三、当堂检测
1、20页课堂活动,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演板,集体订正。 3、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2、关于算利息的问题,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学习了怎样计算利息,实际上就是我们所学的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