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问题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长江新城位于湖泊环绕(生态环境好)、开发程度低(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广),且有高速、高铁及水运等交通运输便利,故选B。 【10题详解】
武汉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明确,是为了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协作,对于城市等级没有影响,可以扩大服务范围,故选A。 【11题详解】
长江新城地址敲定以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热岛效应增强,内涝发生概率增加,地下水水位下降,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故选C。 【点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土地的影响: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②对生物的影响:栖息地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对水的影响:影响水循环,水质下降。
④对气候的影响:影响气温、降水、日照、风向、风速、产生“热岛”、“雨岛”现象。 ⑤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第36-4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4、45、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说中国有几万家兰州牛肉面馆,号称“中国肯德基”,但大部分不是兰州人开的,而是青海化隆人。青海省化隆县(见图 )共有 12 万人在全国 271 个大中城市开 1.5 万家拉面馆,化隆县仅有 30.05 万人,这意味着每 5 个化隆人就有 2 个是做拉面的。“拉面经济”为化隆带来了近百亿的经济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3%。走出去的化隆人在创造“拉面经济”的同时,也带活了家乡的拉面相关产业。
(1)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用整体性原理描述化隆县的自然地理特征。
5
(2)说明化隆人外出开拉面馆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3)推测“拉面经济”带动化隆县发展的产业类型。 (4)请为化隆进一步发展拉面经济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降水较少,冬季多风;地形崎岖,落差大,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黄河流经该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自然环境恶劣,环境原始状态保存较好,野生动植物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
(2)带来巨大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强与外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利于当地居民改变思想观念;当地大量劳动力的流失,致使劳动力短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亟需解决。
(3)小麦种植;面粉加工;肉牛养殖;原料生产;人才培训。
(4)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品牌效应;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投入,提高拉面的质量及特色,开展多种经营,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延长拉面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兰州拉面为材料背景,考查区域特征及产业发展。
【详解】(1)描述化隆县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位置、地形地势、生物多样性的角度作答;(2)影响包括有利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有利的影响包括经济、文化方面,不利方面包括劳动力流失和留守老人儿童等;(3)与拉面有联系的是小麦种植业、面粉加工业和畜牧业;(4)拉面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从品牌、质量、市场、附加值的角度作答。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境内(位置见图8)因连续降水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蓄水量达2.9亿立方米,对下游造成了巨大隐患。
(1)描述金沙江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该地区容易形成堰塞湖的自然原因。 (3)指出堰塞湖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6
【答案】(1)连续的降水致使坡面物质不稳定;在诱发因素和重力作用下,滑坡体进入河道并淤塞河道;阻止河水下泄,致使河道水位迅速上升。
(2)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质不稳定;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坡面物质稳定性差;多山地地形且落差较大;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集中;上游河道较窄,容易堵塞。
(3)危害:堰塞湖的堵塞物受到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破坏,湖水会漫溢倾泻,造成洪灾。措施:组织沿岸及下游受影响群众紧急转移;相关水库电站做好预泄腾库准备;加强监测,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人工疏导和爆破作业,消除河道阻塞物,疏浚河道。 【解析】
【详解】(1)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根据材料,因连续降水致使坡面物质不稳定,发生山体滑坡。在诱发因素和重力作用下,滑坡体进入河道,并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阻止河水下泄,致使河道水位迅速上升,形成堰塞湖。
(2)形成堰塞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地质构造、坡度、气候、河道条件分析 。读图可以看到,该地位于西藏、四川交界地带,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质不稳定。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坡面物质稳定性差。区域内多山地地形,且落差较大,坡面物质容易下滑。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集中。上游河道较窄,容易堵塞。
(3)材料中堰塞湖蓄水量达2.9亿立方米,对下游造成了巨大隐患。主要危害包括堰塞湖的堵塞物受到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破坏,湖水会漫溢倾泻,造成洪灾。防治措施包括组织沿岸及下游可能受影响群众紧急转移。下游相关水库电站做好预泄腾库准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人工疏导和爆破作业,有计划的消除河道阻塞物,疏浚河道,消除堰塞湖。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