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不会影响其中酶的活性 答案 BCD
解析 加酶洗衣粉中加入的酶多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其本质与生物体内的酶无明显差异,A正确;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不会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这是因为加酶洗衣粉中的酶经过了特殊的化学物质的包裹,使之与其他成分隔离,这些酶在遇水后,包裹层分解,酶才能发挥作用,B错误;加酶洗衣粉的pH值一般不大于10,在水温45~60 ℃时,能充分发挥洗涤作用,因此在50 ℃热水中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其中的酶不会失活,C错误;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会导致其中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
5.(2017·江苏高考)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 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的去污力不同 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答案 C
解析 由于污布1、2所用的酶量和洗衣粉类型不同,污布2、4所用洗衣粉类型不同、酶量相同,污布2、3所用酶量和洗衣粉类型相同,只能说明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效果比对污布类型3强,但不能确定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A错误,C正确;本实验中没有对同一类型的污布用不同的洗衣粉处理,因此不能确定不同类型洗衣粉对碱性纤维素酶去污力的影响,B错误;本实验中没有对同一污布用相同类型洗衣粉在不同酶用量情况下进行处理,不能确定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D错误。
6.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
13
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______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_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 ℃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 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 (2)专一性
(3)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4)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 解析 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着重考查酶的特性。解题时,应利用对比方法仔细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血渍中主要含蛋白质,油渍中只含有脂肪,为加速污渍水解,需要加酶或适当提高温度。对比同一温度下的三组实验可知,甲加了一种酶,乙加了两种酶。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具有专一性。水温为80 ℃时,酶失活,因而三组实验效果没有差别。固定化酶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固定在某种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可以重复利用。
题组三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7.(2015·江苏高考)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 B.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
14
C.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 D.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不是通过共价键结合 答案 B
解析 酶发挥催化作用时不需要消耗氧气,溶解氧交换受阻不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限制因素,B错误。
8.下列有关固定化酶技术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方法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B.因为酶分子比较大,所以固定化酶技术更适合采用包埋法 C.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成本低,操作更容易 D.反应物如果是大分子物质,应采用固定化酶技术 答案 B
解析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方法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A正确;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很小,体积大的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B错误;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成本低,操作更容易,能固定一系列的酶,C正确;大分子难以通过细胞膜,应采用固定化酶技术,D正确。
9.(2016·江苏高考)为了探索海藻酸钠固定化对绿球藻生长的影响,以及固定化藻对含Zn污水的净化作用,科研人员用筛选到的一株绿球藻进行实验,流程及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2+
15
(1)实验中的海藻酸钠作用是________,CaC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洗去凝胶球上残余的CaCl2和其他污染物,并保持绿球藻活性,宜采用________洗涤。图1中1.0%海藻酸钠组培养24 h后,移去凝胶球,溶液呈绿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索固定化藻对含Zn污水的净化作用,应选用浓度为________海藻酸钠制备凝胶球。
(4)图2中空白凝胶球组Zn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结合图1和图2分析,固定化藻的实验组24~48 h间Zn浓度下降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72~96 h间Zn浓度下降速度较慢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包埋绿球藻(包埋剂) 与海藻酸钠反应形成凝胶球(凝固剂) (2)培养液(生理盐水) 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凝胶球孔径过大) (3)2.0%
(4)凝胶吸附Zn 绿球藻生长(繁殖)速度快 绿球藻生长(增殖)速度减慢,溶液中Zn
+
2+
2
2+
2+2+2+
浓度较低
解析 (1)海藻酸钠在固定化绿球藻的过程中作为包埋剂。CaCl2可与海藻酸钠反应,促
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球。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