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周考一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8 16:43: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七年级下期语文周考(一)满分50分

一,基础积累

1、 给粗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确凿( ) 脑髓( ) 觅( )食 倜傥( ) 环谒( ) 泯( )然 菜qí( ) dǐng( )沸 收liǎn( ) yuān( )博 2、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A、 撑 放 系 拉 B、支 撒 绑 拿 C、支 撒 系 牵 D、顶 放 连 牵 3、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B )(2分)

A、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B、通过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 C、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D、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趴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4、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我”觉得很乏味,为了让“我”明白读书的意义,请你仿照下面划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内容相近,句式相同的句子劝勉“我”(2分)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 可以使卑微的生命变得高

尚,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可以使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

二、课内语段阅读

(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5、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2分) 写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6、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3分) 写视觉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写听觉的: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写味觉的:又酸又甜。

7、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4分)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

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8、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在文段中的表达作用。(2分)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非常悦耳。

(二)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9、解释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含义。(7分)

(1)世隶耕( 属于 ) (2)未尝识书具( 曾经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 )(4)固众人(本来 )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 )( 四处拜访 ) (6)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 ) 10、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2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余闻之也/久。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2、方仲永由五岁时奇才初露,到少年时的“ 不能称前时之闻 ”,再到二十岁时的“ 泯然众人矣 ”,完全是因为父亲“ 不使学 ”,由此可见后天教育的重要性。(3分)

13、“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请从上文中找出作者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3分)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余闻之也久”一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B、仲永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得成就。

C、文中“受之人”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

D、“世隶耕”三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15、读了本文,你认为仲永“泯然众人”到底是谁的过错?(2分)

我认为是父亲的过错。因为他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使仲永失去了后天学习的机会,才酿成了仲永的悲剧。

搜索更多关于: 周考一答案 的文档
周考一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zd8o2y9j70h1lk029s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