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铸造安全培训教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5:56: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安全教育的目的意义

安全教育的目的

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水平和防止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教育的意义

安全教育是提高全员安全安全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企业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增强安全意识,掌握自我防护能力。

铸造公司概况

铸造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1日,主要科室有生产科、设备安环科、工艺科,主要生产车间有铸铁车间、铸钢车间、打磨清件车间、热处理车间、模型车间、铁模车间。

安全生产工作方针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工作原则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谁管理 谁负责

工作性质及主要设备

铸造公司主要生产铸造产品。生产设备有电弧炉、精炼炉、VD炉、中频感应电炉、树脂砂生产线。

主要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温、高压、粉尘、起重机械、高

速运转机械、运输车辆、火灾、有害气体和蒸汽(氧气、氮气、氩气等)、噪声等。

容易出现的伤害

容易出现的伤害类型:烫伤、机械伤害、火灾、中毒、窒息、爆炸冲击伤害、触电、尘肺、车辆伤害等。

铸造的定义

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注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

铸造工艺流程

1、混砂作业 2、造型作业 3、砂型烘干作业 4、浇包与浇注 5、落砂和清理

典型事故案例

事故案例一

山东青岛市华冶铸钢有限公司钢水喷炉灼伤事故 2009年1月16日23时该公司夜班工人根据当日生产安排开始通电熔化。17日3时40分第一炉钢水熔化完毕存放在3号保温炉中接着熔化第二炉。熔化初期在电炉底部已有部分钢水的情况下本应依据工艺要求向炉内不断添加直径不大于250毫米的小块废钢并用铁棍捣料作业。操作工为了达到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减少向炉内加料和捣料的次数,在

当班车间主任李某的安排下,通过行车将未经切割加工的、不符合熔炼工艺规定要求的大块铸件冒口料(直径750毫米、高度600毫米,重量约2.5吨)吊至炉口旁,再由李某和炉前操作工纪某等人扶着吊入炉内进行熔化。因冒口截面尺寸及重量太大,熔炼速度太慢顶部结壳搭桥。李某安排天车司机从三号保温炉内取出约700公斤的钢水由纪某配合倒入一号电炉内以期用钢水化开顶部结壳。倒入钢水后不但未能化开结壳反而受顶部结壳的急冷很快凝固使顶部结壳更厚,电炉继续加热炉内钢水,温度已达到1500℃以上的炉内气体不断受热膨胀,电炉内剧烈发生的气体无法排出。7时15分左右发生钢水喷炉事故,因钢水喷溅造成四人死亡,一人重伤。

事故发生的原因 1、直接原因

1号电炉在熔炼第二炉钢水时,电炉内钢水熔化初期加入的铸件冒口料因尺寸较大,熔化速度缓慢,顶部搭桥结壳捣不开,本应采取倾斜炉体用铁棍捣的办法。李某却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命人错误地向炉内倒入钢水。铸件冒口料顶部的钢水在炉膛内随即冷却成一体,不但未能化开结壳,反而致使结壳更厚。铸件冒口料顶部存在补缩孔洞、夹杂,倒入的钢水将铸件冒口料上面的孔洞内气体、夹杂封闭住,使炉膛下部形成密闭容器。由于顶部钢水凝固结壳,铸件冒口料与炉墙成为一体不能下移,炉膛底部正在加热熔化,封闭

在铸件冒口料下面的气体和夹杂燃烧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造成高温加热过程中炉膛底部气体压力急剧增大,发生钢水喷炉。

2、间接原因

企业的管理原因:一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基础管理薄弱,技术水平低;二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不完善,工人不能正确的按照操作规程作业;三是在日常劳动组织没有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三级”教育,致使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四是操作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安全知识匮乏,操作技能与经验明显不足,违反工艺要求展开作业,缺乏处置生产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事故案例二

吊装作业挤伤事故

2012年8月13日10时左右,铸铁车间落砂工赵某负责吊运球篦子装车,由于第一块球篦子装车后位置不合适,赵某上车重新挂钩、起吊,将球篦子卸下并搭在地面上另一块球篦子上面。当赵某准备下车的一瞬间由于他左手持电葫芦遥控器,发生了误碰触情况,天车电葫芦小车向西运行,致使球篦子南侧突然向西甩过来,挤伤赵桂如小腹右侧。随后赵某挣扎着走到附近正在修件的李某跟前求救。随后被送往

医院接受治疗。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赵某在下车时单手持电葫芦遥控器并发生误触碰遥控器情况,第一块球篦子搭在另一块球篦子上后,电葫芦大车停车位置不正,导致电葫芦小车向西运动,发生挤伤事故。

管理原因:车间主任日常缺乏对员工从事吊装时的安全教育;班长只安排单人人从事吊装作业,未派他人进行看护,不符合吊装作业安全要求,是此次事故的管理原因。

事故案例三

射箱烫伤事故

事故经过

2012年3月1日14时左右,铸铁东车间浇注双层冷却壁,浇铸工王某负责浇铸。在浇铸环节即将结束时,造型工刘某、周某进行铁水取样工作,周某负责舀取铁水,刘某负责固定制样模子。周某取完铁水刚刚转身,出现了气爆、射箱现象,铁水从上压箱及下箱结合处喷出,造成刘某右眼烫伤。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双层冷却壁内有蛇形管一根,直径为6厘米,U形管4根,直径为7厘米,管外层刷有防渗碳涂料,浇铸当天气温低,冷却壁管温度较低,浇铸过程中,防渗碳涂料与铁水发生化学反应,型腔冷却壁管遇热,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加之冒口较少,气体未能及时排出,造成气爆、射箱现象。

重要原因:浇铸工在浇铸过程中没有对周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告知;刘某在从事铁水制样工作时未佩戴防护面罩,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一个原因。

搜索更多关于: 铸造安全培训教材 的文档
铸造安全培训教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zesu3fiu98mqar1rud16ehs64cxmy0122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