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巩膜静脉窦:巩膜与角膜交接处巩膜深部有环行小管,称巩膜静脉窦,是房水回流通道。
2.视神经盘:optic disc视神经乳头位于黄斑区鼻侧约3mm处,直径约1.5mm,境界清楚,呈白色、圆盘状,因此也称为视盘。视网膜上视觉纤维在此汇集,并于此穿出眼球向视中枢传递。
3.眶脂体(adipose body of orbit)充填在眼球、眼肌、泪器和神经、血管之间的脂肪组织,具有固定眶内软组织和保护眶内器官的作用。
4.颈动脉窦internal carotid sinus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位于平甲状软骨上缘处。其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末梢膨大,在电镜下呈若干层的椭圆形结构,一般称为压力感受器,与血压调节功能有关。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管壁的机械牵张。如动脉血压升高,动脉管壁被扩张至一定程度时,感觉神经末梢兴奋而发放神经冲动。
5.颈动脉小球(external carotid artery):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氧分压降低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以保持血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平衡。
6.斜角肌间隙scalene fissure: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7.椎动脉三角:triangle of the vertebral artery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三角内的主要结构有:胸膜顶,椎动脉,椎静脉,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星状)神经节等
8.翼点:pterion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处,其深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且深面有运动性语言中枢(中央前回三分之一)。 9.声门glottis声带和声门裂合称声门,声带间的区域为声门。
10.喉室laryngeal ventricle 位于声带和室带之间,开口呈椭圆形的腔隙,其前端向上向外延展成一小憩室,名喉室小囊,此处有粘液腺,分泌粘液,润滑声带。
1眼球壁的层次结构。答:1.、外膜(纤维膜):角膜、巩膜2、中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3、内膜(视网膜):盲部(虹膜部、睫状体部)、视部。 2眼睛的屈光系统。答:组成: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鼓室六个壁名称和内容物。答:鼓室六个壁 1、上壁:鼓室盖壁 2、下壁:颈静脉壁 3、前壁:颈动脉壁,4、后壁:乳突壁 5、外壁:鼓膜壁 6、内侧部:迷路壁,内容物:听小骨、韧带、肌、血管和神经。 4.内耳的构成。答: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骨迷路分为三部即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膜迷路分为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蜗管
5.颈外动脉分支。答:其向前分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 。在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与上颌动脉。,向后:枕动脉,耳后动脉。向内:咽升动脉。
6.锁骨下动脉的分支。答:椎动脉 胸廓内动脉 甲状颈干,腋动脉
7.颈丛分支。答:颈丛的分支有浅支和深支。主要的浅支 有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颈横神经 锁骨上神经。深支:膈神经 副膈神经。
8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筛漏斗处。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半月裂孔处。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位于上筛骨迷路内,又分前、中、后筛窦。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9额顶枕区的软组织结构。答:颅顶部前起眶上缘,后抵上项线和枕外隆凸,两侧借上颞线与颞区分界。覆盖此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可分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额枕肌、腱膜下组织和颅骨外膜等5层10新生儿颅的特点。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 胎儿时期由于脑及感觉器官发育早,而咀嚼和呼吸器官,尤其是鼻旁窦、尚不发达,所以,脑颅比面颅大得多。新生儿面颅占全颅的1/8,而成人为1/4。额给节、顶结节和枕鳞都是骨化中心部位,发育明显,从顿顶观察,新生儿颅呈五角形。额骨正中缝尚未愈合,额窦尚未发育,眉弓及眉间不明显。 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前囱 (额囱),最大,呈菱形,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后囟(枕囱),位于矢状
缝与人字缝会合处,呈三角形。另外,还有项骨前下角的蝶囱和顶骨后下角的乳突囱。前囱在生后l~2岁时闭合,其余各囟都在生后不久闭合。
11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其结构特点。答: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髁状突、颞骨关节面、居于二者之间的关节盘、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关节韧带组成。颞下颌关节是颌面部具有转动和滑动运动的左右联动关节,其解剖和运动都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多方向的活动性。在肌肉作用下产生与咀嚼、吞咽、语言、及表情等有关的各种重要活动。
12穿过腮腺的血管神经及其走行。答:根据腮腺内血管神经的走向,可将其分为纵行和横行两组。纵行组为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 、面后静脉及颈外动脉;横行组为面神经、颌内动静脉及面横动脉。颈外动脉上行至下颌支中、下1/3交界处进入腮腺,位于面后静脉的前内侧。面神经出茎乳孔后,从腮腺后内侧面的上部进入腮腺,由后向前越过上、下行走的面后静脉及颈外动脉浅面。由于上述解剖关系,故腮腺炎症或肿瘤,除使腮腺肿大外,尚可产生压迫症状:如耳颞神经受压,可引起腮腺部位疼痛,这种疼痛可放射至耳、颞下颌关节及颞区等处;面神经及其分支受压,可出现面肌瘫痪;静脉受压,可出现面部水肿 13舌的神经支配。答:全部的舌内肌和舌内肌均由舌下神经支配。舌前三分之二的粘膜一般感觉管理由三叉神经的舌神经,味觉则由面神经管理(借鼓索加入舌神经中走行)。舌后三分之一的粘膜一般的感觉和味觉均由舌咽神经支配。
14喉软骨的名称及其连接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共9块,单个而较大的有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成对而较小的有杓状软骨;小角软骨 楔状软骨,尚有数目不定的麦粒软骨,籽状软骨。喉体各软骨之间有纤维状韧带组织相连接。甲状舌骨膜为弹性纤维组织构成,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舌骨会厌韧带为会厌软骨舌面中部与舌根间连接之韧带。甲状会厌韧带为连接会厌根部与甲状软骨切迹后下方的纤维韧带。喉弹性膜为一宽阔展开的弹性纤维组织,属喉粘膜固有层的一部分,分上、下两部。环甲关节韧带位于环甲关节的外表。环杓后韧带为环杓关节喉面的纤维束。环气管韧带为连接环骨下缘与第一气管环的纤维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