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作文评语的艺术性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1 17:24: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作文评语的艺术性 雷村中心小学 李全川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教育评价理论的传播使广大教育工作着越来越重视教育评价这一环节。教学评价理念的更新,拓展了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活跃了教育工作者的思维,大家开始重新审视教学评价。作文评语作为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环节,既是对学生文章的评价,更是唤起学生写作兴趣的导火线,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现实做人的品质。批改作文是需要教师写上评语的,评语是否具有艺术性将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作文批改中的评语。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通过评价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呢?我认为,给学生作文写评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写出读者的感受,让评语走近学生心灵

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一切教育之源。语文教师看学生作文,首先是一个读者,是学生作品的分享者,其次才是知识、技能方面的指导者。以读者的眼睛去看,就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感受,写评语便是平等的交流,是跟学生的一种纸上谈心。老师在评语中真实地谈自己的感受,会让学生动情,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上作一番指导也好,提出修改建议也好,学生容易接受,就不认为老师是在评头论足地指指点点,而是一个被习作打动了心扉的读者,一个真诚而善良的人。我班一名同学在自己的习作《陪伴奶奶》一文中主要写道:奶奶一个人住,十分孤独;放寒假了,我去陪伴孤独的奶奶;在共同生活的日

子里,奶奶喜形于色;要开学了,我离开时,奶奶潸然泪下。整篇习作线索清晰,条理分明,内容丰富,我写下了如下评语:本文介绍了一件颇为感人的事情,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那些曾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的人,如今由谁去过问、由谁去关心?我读了这篇习作,既受到了教育又引起了反省:我善待那些人了吗?我为他们做了些什么?

其实,在给学生批作文时,我们老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目中无人”,易把自己看作是高高在上的指导者、评价者。学生习作,固然需要知识、需要技能,但是更离不开人,离不开学生美的心灵、真的叙述、善的议论,这些既是学生为人的基础,更是学生习作的目的。为了“人”的发展,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和空间至关重要。可惜,很多语文教师对此视而不见,往往以“选材真实,语言具体,条理清晰”等批语来评价学生作文,着眼于技巧,着力于知识,却忘记了作文的人,没有从读者的角度来关注习作中的“人性”。 二、 善于用鼓励性、指导性的评语使学生受到教益

在写作文评语时,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教师都不能简单地用套话把结论灌输给学生,应用心写好学生的作文评语,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例如,当看到一篇选材非常独特,描写却简简单单的《童年趣事》时,我会这样评:“你的故事本身非常吸引人,要是你能把故事情节写得更详细些,再借用一些优美的语句,你的故事将更精彩!”当发现孩子们叙述一件事却只是简单把事情介绍而不是叙述时,我会这样说:“老师真想知道在做这件事时,你的

神态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动作,又是怎样想,怎么说的。你能再写得更清楚的,是吗?”当发现学生的作文总是戛然而止,有始无终时,我会评:“老师认为你的文章后面要是加个结尾内容照应开头,定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结构也更加完整,你觉得是吗?”诸如此类有鼓励,有指导,也带有期待的评语,更易让孩子们喜闻乐见并主动去修改、补充。

三、采用精美的语言,让评语为学生示范

小学生作文评语要根据儿童的特点,讲究一定的艺术性,给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要少一些“中心明确,用词准确,条理清晰”等抽象、空洞的评语,更不要“错别字太多,语句不通”之类直接、无情的指责,这样只会令学生感到单调、无聊,产生压抑、沉闷的心理,也不利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要努力做到如叙家常般的交流与谈心,甚至要言不烦、恰到好处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努力从评语的讲究、语势的流畅、语言的幽默风趣等方面下功夫,使评语概括的准确。为了评好习作,教师必须反复阅读习作,写评语是可以做到精雕细琢的,教师写评语,是一种示范,好的评语对学生来讲是一种熏陶,一种感染。

总之,教师给学生写的作文评语,不应该是简单的,生硬的说教,而应该是娓娓的交谈。因为,老师几句赞美的话,真挚的话,会沟通师生间的灵犀,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欣慰和欢乐。而那些具有独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诚挚的希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话,也许将伴随学生们度过整整一生。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作文评语的艺术性  的文档
浅谈作文评语的艺术性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zkuh2i1pq2p7v43zg0p6rgfk15t3500h9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