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人物对话的几种方式
说在前用:语文老师说:“王鹏鹏是个好孩子。” 说在中间用,“语文作业要按时完成,”语文老师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说在结尾用。例子“语文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语文老师说。
二、问号及其用法
A、选择疑问句:选择问中间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 示例:你喜欢吃苹果,还是香蕉呢? B连续问,各句后均用问号
你叫什么名字?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C 注意有疑而无问的的句子的句末标点不用问。
有些句子,形似疑问句,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句末不能用问号。示例:我不知道她到底姓什么。
D、成分倒装的疑问句,语气词之后不用问号。主谓倒装句,问号应用在全句的末尾,句中表疑问的语气词后应用逗号。示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三、引号的几种使用方法
A、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使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的里边。 示例: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这令我想到一则名言:“所谓的‘大人物’,使每个人觉得自己渺小;真正的大人物,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伟大。” B、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标点放在引号外。 1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许多评论家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就是说,做学问必须要勤奋。
四、顿号与逗号的区别
1顿号用在句子中,表示并列词语间的短暂停顿,逗号使句子内部的停顿。
这里的山、水、树、草,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如果句内并列的各项都带有“啊”、“啦”等语气词的话,由于这些词语的使用延长了停顿的时间,使得这些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加长,因此应用逗号表示停顿,而不能用顿号。)
2同一层次的简单的名词性词语的并列,应用顿号。不同层次的用逗号
示例:董文卿王鹏小李是一班的学生,尚金波郭松花金阳是二班的学生,小王李六王二是三班的学生。 改正: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3表示一个约数两数字之间不用顿号。示例: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4表示一个确数两数字之间用顿号今天
三、四组值日。
五、分号的基本用法
分号主要表示复句中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其中一个已经用到逗号,并列分局之间一般用分号。 例子: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自然美有两种:“骏马秋风冀北”,这是阳刚美;“杏花春雨江南”,这是阴柔美。
多重复句第一重是转折或因果,而非并列关系,也用分号。
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分号误用
1. 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例句】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在此句中,“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因此,分号应改为冒号。 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例句】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因此,本句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3.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例句】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在此句中,句号改为逗号。
六、冒号用法:提示语的后面,表示提示下文,冒号起提示作用,一管到底。
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括上文。北京紫荆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括上文。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北京申奥成功;上海也将召开世博会:我们的国家一天比一天昌盛。 注意:
1、冒号起提示作用,一管到底。 判断对错:画面上的几个人: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2、同一句中不能两个冒号。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里表扬,二是??(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七、破折号的使用
1、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
如: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2、破折号和冒号的区分:
(1)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果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部分注释,则应用破折号。 如: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大会理事。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2)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的则不行。
如上面的第二个例子可以说成: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而第一个则不能省去,否则意思就不明确了。
(3)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而破折号则可以只管到句中的一部分。
如: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八、书名号的使用
1、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
2、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如: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九、省略号的使用
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如: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要删去省略号)
2、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略号连同标点符号一同省略。
如: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
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人物对话的几种方式
说在前用:语文老师说:“王鹏鹏是个好孩子。” 说在中间用,“语文作业要按时完成,”语文老师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说在结尾用。例子“语文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语文老师说。
二、问号及其用法
A、选择疑问句:选择问中间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 示例:你喜欢吃苹果,还是香蕉呢? B连续问,各句后均用问号
你叫什么名字?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C 注意有疑而无问的的句子的句末标点不用问。
有些句子,形似疑问句,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句末不能用问号。示例:我不知道她到底姓什么。
D、成分倒装的疑问句,语气词之后不用问号。主谓倒装句,问号应用在全句的末尾,句中表疑问的语气词后应用逗号。示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三、引号的几种使用方法
A、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使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的里边。 示例: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这令我想到一则名言:“所谓的‘大人物’,使每个人觉得自己渺小;真正的大人物,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伟大。” B、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标点放在引号外。 1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许多评论家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就是说,做学问必须要勤奋。
四、顿号与逗号的区别
1顿号用在句子中,表示并列词语间的短暂停顿,逗号使句子内部的停顿。
这里的山、水、树、草,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如果句内并列的各项都带有“啊”、“啦”等语气词的话,由于这些词语的使用延长了停顿的时间,使得这些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加长,因此应用逗号表示停顿,而不能用顿号。)
2同一层次的简单的名词性词语的并列,应用顿号。不同层次的用逗号
示例:董文卿王鹏小李是一班的学生,尚金波郭松花金阳是二班的学生,小王李六王二是三班的学生。 改正: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3表示一个约数两数字之间不用顿号。示例: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4表示一个确数两数字之间用顿号今天
三、四组值日。
五、分号的基本用法
分号主要表示复句中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其中一个已经用到逗号,并列分局之间一般用分号。 例子: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自然美有两种:“骏马秋风冀北”,这是阳刚美;“杏花春雨江南”,这是阴柔美。
多重复句第一重是转折或因果,而非并列关系,也用分号。
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分号误用
1. 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例句】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在此句中,“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因此,分号应改为冒号。 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例句】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因此,本句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3.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例句】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在此句中,句号改为逗号。
六、冒号用法:提示语的后面,表示提示下文,冒号起提示作用,一管到底。
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括上文。北京紫荆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括上文。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北京申奥成功;上海也将召开世博会:我们的国家一天比一天昌盛。 注意:
1、冒号起提示作用,一管到底。 判断对错:画面上的几个人: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2、同一句中不能两个冒号。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里表扬,二是??(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七、破折号的使用
1、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
如: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2、破折号和冒号的区分:
(1)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果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部分注释,则应用破折号。 如: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大会理事。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2)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的则不行。
如上面的第二个例子可以说成: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而第一个则不能省去,否则意思就不明确了。
(3)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而破折号则可以只管到句中的一部分。
如: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八、书名号的使用
1、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
2、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如: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九、省略号的使用
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如: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要删去省略号)
2、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略号连同标点符号一同省略。
如: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
汉语标点符号(部分)用法和相关术语
一、汉语标点的定义
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的符号。
二、标点符号的种类
(一)点号 ⒈句号
⑴用于陈述句末尾,表示陈述语气。 ⑵用于语气缓和的祈使句和感叹句末尾。 注:
当一句话的意思已表达完整时,就可使用句号。 ⒉问号
⑴用于普通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⑵用于反问句末尾。 ⑶用于设问句末尾。
⑷当问号作为标号用于句内(一般用于句内括号中),表示存疑或不详。
⑸问号在连问或表达强烈疑问语气时可以叠用,但最多叠用三个问号。
⒊叹号
⑴用于感叹句末尾,表示感叹语气。 ⑵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或反问句末尾。 ⑶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注:
a.叹号在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以及语气十分强烈时可以叠用,但最多叠用三个叹号。
b.当句子同时包含疑问和感叹两种语气(即惊疑)且都比较强烈时,可以使用“?!”的形式。
⒋逗号
⑴用于句内的一般性停顿。 ⑵用于以下几种语法位置: a.较长的主语之后; b.句首的状语之后; c.较长的宾语之前;
d.较长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中间(的停顿); e.前置的谓语之后或者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 f.主语同位语或插入语的前后;
g.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呼)语或呼唤语之后; h.带有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 ⑶用于“第”字头、“其”字头和“首先”等次序语之后。 ⒌顿号
⑴用于并列的词语之间。
⑵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后。 ⑶用于不带括号的汉字或“天干地支”等次序语之后。 注:
a.并列的词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不同词性的词语一般不能并列使用。
b.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但若有其他附加成分(如括注),应用顿号。
c.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表示缩略形式时,应用顿号。
d.当并列的是句子,用逗号或分号,不用顿号。 .......e.“和”“与”“以及(及)”等连词之前不用顿号,但可以用逗.....号。 .f.当并列的是主语同位语、谓语动词或谓语补足语时,不用................顿号,用逗号。 .....⒍冒号
⑴用于总说性词语之后,引出下文,构成总分关系。 ..⑵用于“问、答、说、想、认为、指出、宣布、证明、发现、透露、表明、例如”等提示性词语之后,引出下文。
⑶表示总结上文。
⑷用于需要说明或注释的词语之后,引出注释或说明。 ⑸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注: a. “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一般地说”“简单地说”等表总结或概括的词语之后一般用逗号,不用冒号。冒号本身就有总结或概括上文的作用,用了冒号,就不应再使用总结或概括类词语。若这些词语与前面句子联系紧密,则前面可用逗号;否则用句号。
b. 冒号不与表示解释或说明的词(如“即”“乃”“就是”“也就是说”等)同时使用。这类词之后如有停顿,应用逗号。(此处有...争议,但赞成该观点。) .........c. “在×看来”“依×之见”“据××记载”等词语是前置状语,其后用逗号不用冒号。 .......d. “指出”“认为”“说”等提示性动词,其后的语段如果包含多个句子,宜用冒号;如果只有一个句子,可用逗号。(由于对提示性动词无明确的定义,再者对其后分别是一个或多个句子时,使用逗号或冒号说法不一;但个人认为以上做法较好。)
e.冒号的涵盖范围必须到句子末尾,不能只到句中。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几段话甚至整篇文章,但范围必须以句号结束,不能是逗号、分号等。
⒎分号
⒈用于复句内并列关系分句(特别是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也有使用逗号的。)
⒉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最底层)之间的停顿。 ⒊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注:
当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可再用分号。
(二)标号 ⒈破折号
⑴用于标示注释或补充说明。 ⑵用于总结上文或引出下文。 ⑶用于标示插入语。 ⑷用于标示话题的转换。 ⑸用于标示声音的延长。 ⑹用于话语的中断或间隔。 ⑺用于引出对话。
⑻用于引出分项列举各项。 注:
a.破折号标示插入语时,和逗号等价。
b.破折号用于引出下文时,下文一般是第三者转述,不用引号,且需另起一行。
c.破折号用于引出对话时,对话不使用提示语和引号。 d.破折号用于引出分项列举各项时,各项前不使用次序语,且每项须单独一行(中间项末用分号,最后一项末用句号)。
⒉括号 ⑴括起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内容。 ⑵括起订正或补加的文字。 ⑶注明引语的出处。
⑷括起要作注释或说明的词语。 注:
a.括号用于一般性(不重要的)注释,不视作正文的一部分,可不读出;破折号用于重要的注释,视作正文的一部分,要读出。
b.除数学、逻辑公式外,应避免括号(特别是同类型的括号)套用。必须套用时,宜采用不同形式的括号。
⒊引号
⑴用于直接引语两侧。 ⑵用于需要强调的语段两侧。 ⑶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语段两侧。 注:
a.当引号中还需使用引号时,外层用双引号,内层用单引号。当引号需要多层嵌套使用时,最外层用双引号,并按照“双、单、双、单……“的原则嵌套。
b.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时,段的首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的开头只用前引号,最后一段的末尾才用后引号。 c.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一般只标引其月和日的部分;需要突出和强调整个事件、节日或短语时,可以一起标引。
⒋省略号
⑴用于引文的省略。
⑵用于重复词语或列举项的省略。 ⑶表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⑷表示对话中的断断续续。
⑸用于话未说完或行文未写完造成语意未尽的缺失。 ⑹表示特定成分的虚缺。
⑺用于诗行、段落的省略(此时可连用两个省略号构成“十二连点”)。
注:
a.省略号连用不得超过2个。
b.省略号不得与“等”“等等”“什么的”“之类的”等表省略的词语连用。
⒌书名号
⑴用于各类书籍刊物或文件名。
⑵用于各种以文字、声音、图像表现的作品名。 ⑶用于中文或大部分中文的软件名。 ⑷用于作品名的简称。 注: a.书名后表作品类别的普通名词不放在书名号内。 b.书名、篇名带有括注时,如果括注是书名、篇名的一部分,应放在书名号内;否则放在书名号外。
c.书名、篇名后带有问号或叹号时,放在书名号内。 ⒍连接号
⑴标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点等)的起止时,用一字线。 ⑵标示数值范围(由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构成)的起止时,用一字线或波浪线。
⑶其余各种连接均用短横线。 注:
a.由波浪线连接的数值范围,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前一项的附加符号或单位可省略。
b.由一字线或波浪线标示的起止范围,是包含端点的闭区间。
三、相关语法知识归纳
(一) 逗号和顿号用法区别
⒈逗号可以表示词、词组或分句之间的停顿,顿号只能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⒉并列的主语(非同位语)、宾语、状语和定语之间用顿号。
⒊并列的谓语或补语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依据1995版《标点符号用法》。) ⒋后置的多个状语、定语以及前置的多个谓语并列时,用逗号。
(二)逗号和分号用法区别
⒈当简单复句(句子内部只有一层递进、转折、并列等关系的复句)的各分句内部没有逗号时,分句间宜用逗号分隔;否则,宜使用分号分隔。
⒉并列关系的各分句间的停顿,若停顿短,前后意思联系紧凑,应用逗号;否则用分号。
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之间的分隔应用分号,不可用逗号。
(三)冒号和破折号用法区别
⒈若把注释或说明部分删去,句子内容和形式依然完整,则使用冒号或破折号均可,根据需要自行选用;若将注释或说明部分删去,句子表意不完整,则须用冒号。 ....⒉解释说明部分是分项列举的形式时,须用冒号;否则可用破折号。
⒊冒号的涵盖范围必须到句末,不能只到句中。若不能涵盖完解释说明或分说部分,或该部分出现用逗号分隔的其他话题时,应用破折号。
(四)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⒈直接引语是指原封不动地引用别人的话语或文字。直接引语需要用引号标示。 ⒉间接引语是指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观点或言论(即非原话转述),不用引号标示。
(五)提示语的位置和相应标点符号的变化 ⒈提示语在句首 公式:
××说、道、讲等:“××××。或?或!或……” ⒉提示语在句中 公式:
“××××,或。或?或!或……”××说、道、讲等,“××××。或?或!或……”
⒊提示语在句末 公式:
“××××。或?或!或……”××说、道、讲等。
(六)表引用的引号内外的标点用法
⒈引文保留句末点号的两种情况:⑴引文完整且独立使用(不作句子成分);⑵引文句末是问号或叹号。其余情况下引文末尾不保留点号。
⒉引文处于句子停顿处(包括句子末尾)且引文末尾无点号,引号外应用点号;否则不用点号。
(七)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内外的标点用法
⒈句内括号:紧跟于被注释说明的词语之后,注释说明该词语。括号内:末尾根据需要可用问号、叹号或省略号,不可用其他标点符号。括号外:若处于句中停顿处,应用点号;否则不用。
⒉句外括号:位于被注释说明的语段句末点号之后,注释说明该句子、句群或段落。括号内:若语段较长、内容复杂,应用句号;否则不用。括号外:一般不用点号。
(八)破折号前后的标点用法
⒈破折号前:一般不用点号,但需要时可用点号。
⒉破折号后:在表示声音延续或中断时,可用问号或叹号;此外不用其他点号。
(九)破折号和省略号用法区别
⒈破折号表示话语中断是因一定因素导致的被迫打断,具有被迫性和突然性;省略号用于语意未尽的缺失,是说话人或作者有意为之,故意不说(或写)完。
⒉破折号用于声音词语(拟声词或叹词)后表示声音的延续(连续不断);省略号用于声音的时断时续,表示声音不连贯。
(十)省略号前后标点符号用法
⒈省略号前:⑴一般不用点号。⑵前面的句子带有强烈的语气,可用问号或叹号;前面的句子不用点号就无法停顿或表明结构关系时,应用点号。 ⒉省略号后:⑴一般不用点号。⑵省略号后还有别的话且不属于缺省范围,或者省略号与后面的话不相关且有停顿,应用点号。⑶省略号用于表特定成分虚缺时,其后可用点号。
(十一)选择问句的三种形式
⒈在最后一个选项末尾用问号,选项间用逗号分隔。 ..⒉当各个选项较短且无需停顿时,选项间可不用逗号。 ⒊当各个选项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时,可每个选项后都用问号。
附:
复句:由两个或多个在意义上有密切关系的分句组成的语言单位,包括简单复句(内部只有一层语义关系,又叫单重复句).......................和多重复句(内部包含多层语义关系)。 ................分句:复句内两个或多个前后有停顿、表达相对完整意义、不带有句末语气和语调、有的前面可添加关联词语的语言单位。
2012年中考标点符号用法归纳简述 (2012-06-15 14:24:50)转载▼ 标签: 中考 语文 扬州 标点符号 教育 分类: 教学研究
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
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9、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处也用分号。
如: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二、问号的使用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注意]要区别于陈述语气: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如: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
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
怎么啦,你?
[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如:你放着罢,祥林嫂!
三、冒号的使用
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2、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
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
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
如: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
如: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5、表领起的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
如:考文科各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已达1230人,历史系已达986人。
6、“XX说”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号;放在句中,用逗号;放在句末,用句号。 如: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 “真个姓唐,”我说。“哦, 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7、冒号不能和表示提示性的词同时使用。
如:这位老“巴尔干”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即协议虽签,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冒号应改为逗号)
四、引号的作用
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且引号前用冒号。 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如: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4、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 如: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5、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 如:三峡工程、京广铁路
“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五、破折号的使用
1、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 如: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2、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而破折号则可以只管到句中的一部分。
如: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六、括号的使用
1、句内括号:注释句中的某些词语,紧贴在被注释或说明的词或句子后面。如所注词语后面有标点,要标在括号的后面;括号内的语句之间可加标点,但末尾不用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直接用括号收住。 如:推行“三证”(即机手合格证、机具检验证、供油证)供油制度,阻塞了油料漏洞。 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序》)。
2、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在句末标点后面;它的内部可用标点,句末标点可用可不用,要用时要标在括号内。 如:“吸翠霞而夭妖”出自晋代郭璞的《江赋》(见《文选》卷十二)。(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第7页注释)
七、书名号的使用
1、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
2、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如: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 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3、注意书名号的统管范围。
如:1933年到1934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的《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申报副刊》”应改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应改书名号为双引号)
4、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如:《读〈石钟山记〉有感》
《〈中国工人〉发刊词》
5、书名和篇名连用,或词牌曲牌名与题目连用时,中间用间隔号,外面用书名号。 如:《荀子?劝学》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八、省略号的使用
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如: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要删去省略号)
2、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略号连同标点符号一同省略。
如: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
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人物对话的几种方式
说在前用
:
语文老师说:“王鹏鹏是个好孩子。”
说在中间用 ,“语文作业要按时完成,”语文老师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说在结尾用
。
例子“语文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语文老师说。
二、问号及其用法
A、选择疑问句:选择问中间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 示例:你喜欢吃苹果,还是香蕉呢? B连续问,各句后均用问号
你叫什么名字?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C 注意有疑而无问的的句子的句末标点不用问。
有些句子,形似疑问句,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句末不能用问号。
示例:我不知道她到底姓什么。
D、成分倒装的疑问句,语气词之后不用问号。主谓倒装句,问号应用在全句的末尾,句中表疑问的语气词后应用逗号。 示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三、引号的几种使用方法
A、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使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的里边。 示例: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这令我想到一则名言:“所谓的‘大人物’,使每个人觉得自己渺小;真正的大人物,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伟大。”(埃文·埃萨尔) B、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标点放在引号外。 1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许多评论家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就是说,做学问必须要勤奋。
C、不管是独立引用还未独立引用,引号与叹号都放在引号内。
四、顿号与逗号的区别
1顿号用在句子中,表示并列词语间的短暂停顿,逗号使句子内部的停顿。 例子
1这里的山、水、树、草,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2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如果句内并列的各项都带有“啊”、“啦”等语气词的话,由于这些词语的使用延长了停顿的时间,使得这些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加长,因此应用逗号表示停顿,而不能用顿号。)
2同一层次的简单的名词性词语的并列,应用顿号。不同层次的用逗号
示例:董文卿 王鹏
小李是一班的学生,尚金波
郭松
花金阳是二班的学生 ,小王
李六 王二是三班的学生。
改正: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3表示一个约数两数字之间不用顿号。 示例: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4表示一个确数两数字之间用顿号 今天
三、四组值日。
五、分号的基本用法
分号主要表示复句中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其中一个已经用到逗号,并列分局之间一般用分号。
例子:A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② 自然美有两种:“骏马秋风冀北”,这是阳刚美;“杏花春雨江南”,这是阴柔美。 分号误用
1.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例句】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在此句中,“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因此,分号应改为冒号。
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例句】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因此,本句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3.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
【例句】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在此句中,句号改为逗号。
(六)冒号用法:提示语的后面,表示提示下文,冒号起提示作用,一管到底。
北京紫荆城有四座城门:午门
神武门 东华门和西华门。 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括上文。
例如: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北京申奥成功;上海也将召开世博会:我们的国家一天比一天昌盛。 注意
1冒号起提示作用,一管到底。
判断对错:画面上的几个人: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2.同一句中不能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里表扬,二是??(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六、叹号的使用
1、倒装句中,叹号只能用在句末,叹词之后只能用逗号。 示例:歌唱吧,为了祖国的胜利!
2、主语后带有语气词之后不用叹号,用逗号。因为主语之后的语气词,只用来强调主语,使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停顿延长而已,并没有强烈的感叹语气。
祖国壮丽的大自然啊,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游子的心。
3、语气很弱的祈使句中,语气词后用句号。
示例:你躺着吧!现在时间还早,你休息一会儿。
七、区别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
括号里的内容如果是解释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句内括号,应紧贴被注释的内容之后,正文此处如有标点应置于括号之后。如果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全句的注释,叫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
练习: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的力量分两部分:一是生理上的力量,一是心理上的力量。
B.“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C.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D.《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B 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C 我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D “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本书了“实”“准”“简”三原则,对我们写作应用文很有帮助。
3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你现在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的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送人呢?” B你去,还是我去?
C“我们用影子,”工程师回答说。 D我想知道他为什么没有来?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实用文档标点符号的用法(中考必备,高手总结)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