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读书札记
茹志娟的短篇小说都有这样的一个特性,就是以极其普通的事例或人物来表达非常高尚的情操。
全篇短文是可以让人在很短时间内读完的,我第一次是以快速浏览式的阅读完这篇小说,似乎在我的大脑里没有留下多少的印象。但是在我读完第一次以后决定马上再细读一次,然后里面饱含的情感开始触动我的心。
因为这样的平凡故事若要写得生动而让人难忘必须是在细节上有很深的钻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姿势,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但是让读者看起来却不会感觉到有半点的刻意,这是何等需要功底的。
所以在我第二次读完小说以后,不单是为这个简单故事而感动,更是为作者的写作能力而折服。
小说的故事路线也非常简单,以“我”作为故事的主导,写“我”的亲身经历,在“我”的眼中,通讯员和新婚媳妇的人物形象被慢慢塑造出来。
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作者并不以正面描写当时的战场如何纷乱,而是以侧面的描写,例如炮弹声、伤员的数目的加增等来描绘。而作为一个热衷于革命的十九岁青年通讯员,在这样的背景地下必定是不顾性命热爱新中国且坚决服从军队纪律的好战士。作者在描写时并不正面写他如何在战场拼命送信,而是写他和“我”的一段路,来描写这个年轻通讯员的可爱之处。并且以担架员在他受伤后的言辞来刻画他是如何得为战友牺牲。
作为一个没有结过婚的人讲嫁妆的重要性实在不大合适,不过依靠一点应该有的想象也可知道新婚媳妇在奉献她自己的百合花被子时的那份不舍。作者在文中极力刻画这个平凡农村妇女的美丽善良形象,并借着媳妇在包扎室里的勤恳做工来正面描写。还借着通讯员的牺牲来写她如何在心理上的转变,并由一个又羞又怕的妇女变为敢于站在前面照顾起伤员的角色。
战争带给人的不仅仅是伤痛,在小说中我们也看见,战争时人心中那些美丽的光辉也会因此而光照出来。如果不是战争来到那个乡村,媳妇也不会有百合花被子的奉献,如果不是战争临到十九岁的年轻人,也不会有那样敢于牺牲成全整体的通讯员。
百合花被子是全篇的引线,花在哪里,故事也发展到哪里。直到最后,也开在我们的心里。
《百合花》读书札记
茹志娟的短篇小说都有这样的一个特性,就是以极其普通的事例或人物来表达非常高尚的情操。
全篇短文是可以让人在很短时间内读完的,我第一次是以快速浏览式的阅读完这篇小说,似乎在我的大脑里没有留下多少的印象。但是在我读完第一次以后决定马上再细读一次,然后里面饱含的情感开始触动我的心。
因为这样的平凡故事若要写得生动而让人难忘必须是在细节上有很深的钻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姿势,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但是让读者看起来却不会感觉到有半点的刻意,这是何等需要功底的。
所以在我第二次读完小说以后,不单是为这个简单故事而感动,更是为作者的写作能力而折服。
小说的故事路线也非常简单,以“我”作为故事的主导,写“我”的亲身经历,在“我”的眼中,通讯员和新婚媳妇的人物形象被慢慢塑造出来。
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作者并不以正面描写当时的战场如何纷乱,而是以侧面的描写,例如炮弹声、伤员的数目的加增等来描绘。而作为一个热衷于革命的十九岁青年通讯员,在这样的背景地下必定是不顾性命热爱新中国且坚决服从军队纪律的好战士。作者在描写时并不正面写他如何在战场拼命送信,而是写他和“我”的一段路,来描写这个年轻通讯员的可爱之处。并且以担架员在他受伤后的言辞来刻画他是如何得为战友牺牲。
作为一个没有结过婚的人讲嫁妆的重要性实在不大合适,不过依靠一点应该有的想象也可知道新婚媳妇在奉献她自己的百合花被子时的那份不舍。作者在文中极力刻画这个平凡农村妇女的美丽善良形象,并借着媳妇在包扎室里的勤恳做工来正面描写。还借着通讯员的牺牲来写她如何在心理上的转变,并由一个又羞又怕的妇女变为敢于站在前面照顾起伤员的角色。
战争带给人的不仅仅是伤痛,在小说中我们也看见,战争时人心中那些美丽的光辉也会因此而光照出来。如果不是战争来到那个乡村,媳妇也不会有百合花被子的奉献,如果不是战争临到十九岁的年轻人,也不会有那样敢于牺牲成全整体的通讯员。
百合花被子是全篇的引线,花在哪里,故事也发展到哪里。直到最后,也开在我们的心里。
古代希腊形成数以百计的城邦,是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也是希腊地理环境影响与制约的结果。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希腊生产力进步,铁制工具广泛应用,手工业中铁器、铜器、陶器、纺织业和造船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在对外贸易中,金属货币出现。希腊字母创制。生产力的发展,导致阶级分化加剧,人口流动增加,血缘关系的纽带渐趋松弛,氏族社会组织日趋解体,在希腊本土和海外殖民地,以地域为基础的国家应运而生。
由于希腊的地理环境山地多,岛屿多等特点,希腊形成了200余个以某一建立于高阜附近的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部分乡村地区的“城邦”。
补充:希腊城邦的形成:
1)希腊的地理环境特点:
a.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古代希腊除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之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境内多山,多岛屿,土壤贫瘠,淡水缺乏,海岸线长而曲折,﹡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b.人文地理环境特点:古代希腊与埃及、巴比伦、波斯等亚非文明古国相毗邻
2)城邦的含义:一般是以一座城市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
3)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4)时间: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5)发展: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进入全盛期,也称“古典时代”。
6)特征: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7)典型:雅典城邦
8)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读 书 札 记
贺中伟
【书名】《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以下简称《影响》)
【最大的感悟】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最杂的感悟】1——8。
【1】
《影响》由五个篇目构成,分别是:教育习惯篇,教学习惯篇,学习习惯篇,生活习惯篇,行为习惯篇。看起来,这五个方面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了教师的习惯。但我认为,全面应该是在一个大的思想下的全面,即“道而术之”。贯穿《影响》始终的应该是“教师习惯的重要”。一个教师真正的感悟到了习惯的重要性的话,真正的由《影响》而致力于习惯的养成的话,此书功莫大焉!
【2】
窃以为,教师当先做人,再做事。
所以,我读《影响》,先读“学习习惯篇”、“生活习惯篇”、“行为习惯篇”,学习“做一个完善的人”,在生活中“做一个充满情趣的人”,在行为上“做一个有品位的人”。慢慢的做好了人,再教育教学,“做智慧的教育者”,“成为有魅力的教师”。并且,我以为,非德者无以为教。大德益于宇宙,小德利于家庭,无德祸害人类。
【3】
学习习惯中的“成为名师的理想”、“让自己现代起来”、“笔耕”、“博客”、“品书品课”等,我很认同。但“嫉妒”的习惯,不得苟同。第61个习惯篇目下,所选“经典案例”中胡社生的进步与成就,不能证明是“嫉妒”的功德。进取心不等同于“嫉妒”。
【4】
练好三字一话——
二十年前在常德听魏书生的《反对自由主义》的课,看他的板书,课题是美观的隶书,提要是漂亮的行书,语言是标准的普通话,师生间交流,其乐融融,那情景让人如沐春风。我想,做老师就要把字写好,把话说好。1
【5】
要有良好的心态——说得容易,做到很难。
中国人的民族性太排斥“积极的心态”。美国人说“第一次面对陌生人要尽力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要推销自我”,而中国人说“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中国文学有太多的伤感的婉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西方文学中即使海边孤独的老人也有积极的精神。油画明丽,国画淡雅。
所以,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就要脱离旧的藩篱,从骨子里现代起来,积极起来。否则,已经多元了的世界,会让我们格格不入。我们岂不成了“遗老”?!
【6】
学会真诚地赞美——
真诚地赞美别人,是送给别人一个好心情。别人有机会也会送给你一个好心情。好的心情,利于健康,利于工作,利于生活。
【7】
教育需要严格。
严格指向做人,则使人厚德载物,坚毅坚强。严格指向学问,则使人严谨精细,全面深刻。所以,古人云,严师出高徒。
【8】
养成“问课”的习惯。
“问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
有心者时时处处问,课前问教材中字词句段篇意义,课时问全体学生眼神表情,课后问师生知识情感技能。问之所到,思之所至,长此以往,思如泉涌。
【最远的感想】读书走路当老师。
老师应该是饱学之士。
饱学不可不读书。所以,做老师之前和做老师时,要读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还要拿英语证电脑证普通话证继续教育证,可谓读得多矣。
但读是读得多了,却无以成饱学之士,何哉?
陆游答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主席说: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
——那就是要走路,在自然中走而生成“念天地之悠悠”之感,在社会中走而听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声。可是,我们的老师,见到过山之巍巍海之汤汤么?体验过农民工人科学家解放军的生活么?没有。所以,我们的老师是纸上速成的老师。
老师也当然就有了纸上思维——没有实感没有质地没有自我没有创新。 因此,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才能当好老师!
3 2012年2月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札记
冯元旦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空闲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二十几年来对课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作者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课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
那什么是有效教学,它包括了有效果(effectiveness)和有效率(efficientness)两个层面,有效教学既强调达到教学效率,又强调在规定的教学时间达到教学这一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应该是规定教学时间内的教学效果。这一效果显现为学生通过在教师引导下一定时间的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这就必须同时强调教学效率,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实现教学目标。
心得:在课堂教学中多观察学生的反应,看学生是否理解教学内容,是否能完成教学要求,可以用大量的视觉接触(看)来观察学生,这比使用语言获得反馈要更节约时间;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不懂的内容提出问题,鼓励参加集体活动;建立友好、融洽的教学氛围,不让任何学生难堪,尤其是有困难的学生和有心理负担的学生;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的依据,建立合理的、有层次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清楚了解评价目标,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全体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资源,
1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学习资源。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在于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注重课堂这个主阵地,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虑。
? 在这本书中,余文森教授就把教学的有效性放在第一讲,过玉米地掰玉米的隐喻形象地对应学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
一、学习速度;
二、学习结果;
三、学习体验。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余教授也理出了低效教学的几个表现。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众所周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心得: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因人因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 我认为优质教学,从教师这个方面来讲,表现在五个方面——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有个性、有文化。这也是我们不断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更远的目标,值得我们不断追求。
心得:由于过去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孩子们被学习的情绪总是不佳,热情减半,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呢?有的班级
2 提出“每周陪孩子玩一节课”的举措。一学期下来,少教20节,既减轻老师的负担,也减轻了孩子的负担,但学习成绩不受影响。这是为何呢?因为一节课的玩换来了一周的优质学习状态。余教授说:我们走进课堂,怎么判断学生是否在进行优质学习,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察和分析——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状态、交往、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当然,我们赢得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状态是多渠道的。制定每一课时教学目标,至少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精而少,有时会因课堂的生成而调整。一节课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受限制的。现实让我们在一节课中不可能解决很多问题。就小学语文阅读课来讲,通常解决两三个问题,或许更少些,甚至两节课才解决一个问题,也是见怪不怪的。
2、要以学生的终身幸福发展为目的的。确定目标,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 ,用词的讲究;思维的角度;情感的疏通等等。
3、要以建构学生知识、文化素养为体系,顺序渐进。要求语言的知识与文化兼容。
? 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课堂低效和无效的现象。首先,针对三维目标的割裂和模糊,我们强调,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清晰,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老师脑子里边对一节课的目标有了比较清晰的定位,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这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
心得:
1、教学目标要较好地体现导教、导学、导测量功能。
2、教学目标的分解比较合理,具有延续性。
3、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3 怎样打造有效课堂?通过此书,我做了如下概括:让“有效课堂”理念深入自己的思想灵魂,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时刻准备好课堂预设,对课堂生成要机智地应对,让生成符合孩子心理,贴近文本主旨。让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中得到综合地再现,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自然地达到“三维目标”。创造积极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通过认识学生、认识学科来实现对孩子的真正关注。 关注孩子,关注生命,关注心灵——这是有效课堂的前提。没有这做指导,所谓的有效教学就不能提高到一定的层次和境界。我们的课堂,必须让孩子成为主人,不能让他们成为配合老师上课的左右手。
一直以来,也很困惑在看课时怎样理解课堂的结构、环节,学习哪些有价值的内容,需要交流和探讨哪些问题。读完此书,如醍醐灌顶,让我明确了方向。
? 我曾开玩笑说:“知识技能是数得清的,过程方法就难数了,情感态度更是隐性的情感
价值观的渗透也是这样,关键是老师要有通过你的学科培养人的意识。”
心得:为了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体、有效达成,必须要使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达到统一。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相对来说具有明显性和确定性,较多地表现为可客观测量的外显行为结果,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对具有潜隐性、不确定性和随机生成性,也有些渗透于外显行为结果之中。这两者互为补充、
4 协同发展。“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必须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为依托和中介,反之亦然。因此,“三维目标“的落实,决不意味着对学科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弱化,而是体现了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理解、多维体认和融会贯通。
“无效和低效教学”的第二种具体表现是教学内容的泛化。“泛化”与“细分”相对。“细分”要求的是准确集中。而“泛化”则是要求分散、要求“广”和“多”。
余文森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愚以为这就需要在中学阶段开始着手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不畏权贵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而达成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要求执教的教师自己先具备这样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上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整体、有效的达成后,才真正有可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 新课程的教学下,大多数人都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导致夸奖泛滥,为夸奖而夸奖。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很多教师便不管学生怎样表现,都一味给予表扬,回答错了就表扬他有勇气。事实上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绝对无益;同样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对教师而言,教学固然要讲求艺术,但最根本的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素质是“教育”出来的,而不是”夸“出来的。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
5 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 新课程教学要求课堂上要有学生活动,但通常是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其实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活动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动自觉的活动”。但新课程所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过程。有活动没体验,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
因此,对新课程标准,教师不能浅尝则止,必须深入研究,抓住其精髓所在。
? “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教学研教研一般以“课例”位载体,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中。课例有多种模式,如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我接触最多的就是“一人同课多轮”。
心得: 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研究是指教师针对某个课例,在多次教学体验中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完善教学设计,从而改进教学研究。首先要求教师要有针对课例开展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这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求教师善于梳理自己需要改进的问题,并将问题系列化,以便开展研究。在我们数学组经常有“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先由一位老师独立备课、上课,其余
6 老师都来听课,听完后,集体磨课,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人人献计献策,集思广益,上课老师形成新的方案,然后再上课。第二次上课,同样其余老师都来听课,听完后再磨课,前后比较,明确进步的方面,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教案。然后再上课,直到满意为止。这样的集体备课,对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一人同课多轮的教学方法,既优化教育资源,又提高教师素质,对培养年轻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效果显著。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实用文档《百合花》读书札记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