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展示未装饰过的猫的形象和黑白装饰画中猫的形象,对比欣赏,说说它的装饰美。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猫给人的感觉是可爱的,再加上它的形象有所夸张和变形,身上添加了一些有趣的花朵纹样,显得更加有趣,这种手法属于添加法,是我国民间美术中常见的装饰手法之一。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根据一组静物照片示范一幅黑白装饰画。
示范同时强调注意事项:创作时要对静物形体进行夸张、变形、排列或简化,抛弃其固有色,采用黑白色进行点、线、面的重组,表现画面独特的装饰美感。
活动四:实践展评
1.布置活动练习:大胆创新,鼓励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和方法,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画面布局,表现手法的应用,画面效果的装饰美感;注意保持教室卫生。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画面的表现方法和装饰效果的处理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发现生活中的美。
2.课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尝试用黑白装饰画的方式把它们描绘下来,培养善于观察,勇于创造的意识。
四、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也是线条系列的一部分,由于线的变化带来的魅力和易学便画的条件,在对于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活动中,线描画对孩子来说,是最富兴趣、最为便捷,也颇为有效的绘画之一。线描画又叫线描装饰画。设计本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体验、感悟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及其美感的同时。学会从自然中吸取丰富的形状,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对自然物象进行美化、概括、提炼、加工,,让孩子给以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变化出孩子眼中的线描世界,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十二、三岁,正处于“视觉写实期”向“客观写实期”过渡。这一时期的孩子能通过感观对实物进行具体描画,能注意描画物象的细节,力图真实地反映现实,已经由平面的思维向立体思维过渡。能用线表现面,由面组成体,能用线表现空间前后的遮挡关系,这一时期应该注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可逐步把一些基础理论渗透给学生,如透视知识、构图知识、结构比例等,用理论指导他们走上正规的绘画道路。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不正确的教法会影响孩子的进步和成长。不可用成人的眼光去苛求孩子,而完全忽略了孩子的童心、童趣和对世界的认识。可以让孩子自由地抒发他们的情感和想像力,展现自己特有的天性和勇于创造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能力: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线描)创作一幅装饰画。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想象运用变化的线条对自然物象进行提炼、加工、装饰。创造出有美感的装饰画作品。
五、教学重点:装饰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六、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
七、教法:谈话法、启发式、欣赏分析法。观察比较法、
八、学法:观察比较法、自主、合作学习
九、教学用具:图画纸,水彩笔、铅笔,勾线笔粗细各一支。
十、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装饰画和写实绘画各一幅,从欣赏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引入装饰画这一概念。
2、课件出示课题:装饰画
(二)、讲授新课
1、定义:装饰画是一种并不强调很高的艺术性,但非常讲究与环境协调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艺术类型作品。过渡语:装饰画与写实画有什么区别呢?
2、课件出示装饰画特征:装饰画的特点:装饰画与写实画不同,它偏重表现形式的装饰性,不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作画,给人以简洁、明快、强烈的艺术美感。
过渡语:你对装饰画还有哪些了解呢?上节课我布置大家回去查资料了下面来检验一下。
3、让学生汇报搜集的有关于装饰画的资料学生分别从装饰画的起源、题材、分类、等方面说一说。
4、总结过渡:装饰画的种类太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种,手绘作品装饰画。我们以非常实用的线描装饰画为主来学一学绘制装饰画。:
5、讲解线描装饰画的概念。
线描装饰画:线描装饰画简称线描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想像,运用单色笔先用线条勾画自然物象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再运用点、线、面、进行装饰美化的艺术品。
6、出示线描装饰画作品欣赏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线描装饰画是怎样画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画法步骤。
7、出示线描装饰画的画法:
1)、先用长线勾画自然物像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2)、运用变形手法省略局部和细节,简化大的形体。 3)、在画面经过适当省略和变形后,根据构思和构图需要以添加法丰富局部形态使构图饱满。 4)、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对自然物像进行局部或整体装饰、夸张、美化。
8、针对步骤2出示范画并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9、针对步骤4出示课件欣赏让学生直观上理解什么是点线面,以及点线面的组合变化规律。
(三)、创作作品:
学生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
(四)、展示作品:师点评
(五)、总结:从今天学生的作品上来看,同学们能够对今天学习的装饰画知识活学活用。下结课继续学习装饰色彩。来更好地表现装饰画。
(六)、板书设计
5、装饰画构图:均衡、和谐
造型:夸张、变形
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装饰画》教学反思朗乡局第二小学蔡芳
这节课在欣赏环节,学生在区分装饰画与写实画的区别上,有一个回答的错误,我没有及时纠正,就是写实画的色彩学生说单一,这是明显的错误,写实画的色彩变化也很丰富,只是没有装饰画那么夸张。学让学生看画找特点的时候延误的时间太多,学生的知识有限不能够高度地概括出装饰画的特点,师可以引导着学生去说,再设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边看师边引导说例如:同学们看这幅画在布局上,多不多?内容上够不够丰富?如果把除了主体之外的这些细节都删去,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对于表达主体的效果会不会有之前的好?(装饰画要求构图在整体上要和谐统一。所以一些细节起到装饰作用不能删除)。你在画装饰画时除了主体想表现的之外,可不可以加点装饰的东西,使画面看起来更加饱满。是可以任意添加?还是要根据画面主体内容的需要。在造型上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去理解,例如:这幅画的植物叶子是用什么样的线条去表现的?为什么这样表现呢?如果表现叶子的线条不这样夸张又会怎样?如何使叶子造型看起来更夸张?(采用变形的艺术手法,使线条看起来更具有装饰性。更具有形式美的特征。)还有设计浏览装饰画有关资料这一环节显得多余还延误时间,在下一次设计时可以留给学生回去查找资料自学完成。可以把这一环节改为欣赏更多的装饰画形象资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素材,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改画这一环节可变为给各小组分发装饰画半成品根据学生的特长,给画增色。看着画再构思。即节省时间又使整体参与到了学习过程。总结延伸的环节可以设计为让学生回去把没完成的部分完成,把画装裱,装饰美化自己的房间。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美术第十八册第四课,初三下学期的内容,学业紧张自不必说,安排教学,以学生兴趣和能力为主。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注意情境教学、注意作品范例的多元化,注意融会贯通。先是记住美白装饰画的定义。即,黑白装饰画是用一种颜色通过与纸所形成的对比关系创造的富有装饰性的绘画。
美术教室的摆设、范图图例,都应体现课题所应有的艺术美感。教学,贯穿夸张、概括的艺术手法。
辅导作品制作,强调着明快、简洁、生动,方法和技巧多样,体现装饰性和民间的常见手段,如夸张、变化、添加纹饰,表现独特创意。
学情分析:
学生应该知道,最可贵的是把所看到的,和教师引导的东西化为自己所有,最终不仅仅是完成自己的作品,学习和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黑白装饰画,学生实际深入了解的并不多,在大开眼界时,
在了解课题和准备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有了创作的苗头,创作范围有风景、人物、动植物的黑白装饰画。以及将照片改成的黑白装饰画,还有纯抽象、半抽象的黑白装饰画。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完全可以把所看到的作品改改,成为自己的大作!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认识黑白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和多种表现效果,学习黑白画的概括分类方法。
能力目标:艺术的再现客观物体。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图片或形象,发现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创作一副黑白装饰画。提高学生绘画表现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通过欣赏黑白画,使学生感受黑白画的构成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创造美的热情。
教学重点:认识黑白装饰画的表现特征和艺术效果。运用点、线、面,不同材料,通过剪、贴、画等方法创作黑白装饰画。
教学难点:如何将物像进行概括,完成有创意的黑白装饰画绘画。
学习材料:
1、教具:课件、范画、静物、滚轮、油墨。
2、学具:课前收集图片、颜料、黑色记号笔、蜡笔、剪刀、双面胶、单色、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
二、导入新课:教室(画室)两面墙分别设计黑白作品和色彩作品的氛围。
(黑白和色彩的对比)
今天教室布置的两面墙,作品明显有不同,请问区别在哪里?
看来不用色彩,我们也能创作有黑白特色效果的作品来。
(把色彩部分的展板翻转,后面更多的黑白装饰画展示出来。)
出示黑白装饰画和明暗调子表现的作品:
分析明暗调子的表现方法。了解黑白画表现方法。
设问:请同学们说出两幅画的区别?
总结:第一幅是我们学过的明暗调子的表现方法,是表现物体的明暗调子关系和素描关系是写实的。
第二幅画画面有些夸张、变形、视觉效果更加强烈一些,这就是黑白画。
(明暗调子素描和黑白装饰画的对比)
板书课题《黑白灰构成的美感》
三、讲授新课。
(一)欣赏黑白画课件
1、陶罐
2、中国画
3、插图
4、利用手绘线条图象随意创作的作品而加工的黑白装饰画
5、结合环境有黑白图样的{如2009年7月22日上午全食(日偏食)}现象,联系起黑白画的装饰趣味。
6、结合范例,早点提出本课的作业要求,以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注意事项。
(二)结合作品分析。
1、黑、白、灰的形成:
画面中的黑、白、灰指无彩色和有彩色画颜色明度所构成的明度等级。这里黑、白并不单是指的纯黑、纯白,而是比较而言。黑、白、灰的形成的因素,即调子的归类概括起来,无非是物象的明暗关系和物象的色相关系。
黑:深沉、有力、稳健、强烈
视觉感受 白:醒目、明亮
灰:使画面色调柔和、活泼、富于节奏感
2、黑、白、灰构成的美感
黑、白、灰经过画家的巧妙安排和运用,犹如音乐以高音、低音、中音谱成的乐章一样组成画面的黑、白、灰结构。同时,在对比的关系中显出各自的特色和表现作用,互相衬托,构成和谐的节奏,给画面带来韵律之美。
3、黑、白、灰的布局
在黑白灰的构成中,“均衡与和谐”十分重要。要使黑、白、灰的布局和安排画面上达到感觉协调的目的,既有量的大小,所占位置多少的比例关系,又有总体的构成关系。完美的画面应注意感染力,增强艺术效果。
(三)黑白画的归纳方法。
1、观察构思画面,不需要同所画的一模一样,根据感受将对象夸大、缩小或取其中一部分特写。
2、用铅笔画出物体的形、比例位置和大体明暗关系。
3、根据物体固有色和明暗关系,黑白概括组织画面,将暗、暗灰色块和物体暗部归为黑色,将明、半明色和物体明部归为白色。在画物体时要整体把握关系,将暗部一起看,明部一起看。动笔只画黑色部分、明部空白。
4、丰富画面,当黑白两大色调画好以后,用线条或点将画面半透明色调丰富起来。避免喧宾夺主。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办公软件《装饰画》教学设计(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