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实验探究,揭示本质
【学生实验】(1)镁条分别投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
(2)教材P51实验3—4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改进:将1/4药匙的铝粉放在表面皿中,加一滴管的
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加入5滴洗洁精,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
【实验现象】 【讨论、交流】
【要点归纳】1、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与酸反应的激烈程度) 2、铝表面存在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 3、氧化铝可溶于强酸,又可溶于强碱 4、金属铝的化学性质:能与强碱反应发出氢气
二、知识应用,联系实际,总结提炼,完善体系
【讨论、交流】铝制餐具为何不能蒸煮或长时间盛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阅读教材】P51最后一小节
【归纳小结】金属钠、镁、铝、铁、铜等分别与氧气、酸或水反应的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阐述金属活动性的差异性。
【强调】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一特性
三、设疑激思,转换主题,自主学习,明确思路
【思考】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酸、碱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量之间有何联系? 【阅读教材】教材P52 【强调】注意解题格式
【练习】1、将2.7克金属铝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铝完全反应。计算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及生成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由教师板演出规范的解题格式)
2、将2.7克金属铝放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铝完全反应。计算参加反应的NaOH的
物质的量及生成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由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1
【归纳总结】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关系分析,也可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产氢量为何相等。
四、知识应用,巩固反馈
【课堂练习】教材P53习题 【课外习题】教材P53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2Al + 2Al + 6HCl = 2AlCl3 + 3H2↑ 2NaOH + 2H2 O = 2NaAlO2 + 3H2↑
2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医药卫生第3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案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