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设计实验
其中一半用95%的乙醇进行重结晶。 将产品放入50mL的圆底烧瓶,加入10mL50%硫酸。加热回流10~20min,完全溶解固体。 将热溶液倒入15mL冷水中,搅拌均匀,再逐渐加入20%氢氧化钠溶液,使对硝基苯胺沉淀下来至pH为碱性。冷却后减压过滤。其中硝化粗产品水解得到的为A产品,重结晶产品水解得到的为B产品。 取A产品中0.5g用50%的乙醇进行重结晶,得到C产品 将剩下的A产品进行水蒸气蒸馏得到D产品,馏出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蒸出二氯甲烷的邻位产物。水蒸气蒸馏过程中,不断取馏出液作薄层层析。 分别对A、B、C、D产品测定熔点。 再分别对A、B、C、D产品进行TLC分析(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3:1,吸附剂:硅胶G) 重结晶时溶解的黄色溶液,重结晶产品为黄色絮状固体。 溶解后溶液为橙红色(未重结晶的),暗橙色(已重结晶的) 大量橙红色絮状固体,溶液是酸性的时候浮在液体上面,当溶液变为碱性的时候,固体沉到溶液下。 抽滤得到橙黄色粉末状固体(未重结晶的产品水解)黄色粉末状固体即A,(已重结晶产品水解),即B。 C产品为黄色针状晶体。 水蒸气蒸馏时,三口烧瓶中的液体颜色越来越淡,并且最后一次薄层层析时发现有极少量的对位产物出现。 D产品为黄色针状晶体,得到的邻位产物为橙红色晶体。 数据见表2 见下图1
图1 TLC分析结果示意图
(注:1.邻位部分为橙黄色,对位部分为淡黄色.2.由于展开是并不是所有的效果都是很好,出现的有些倾斜爬板,还有的后面部分模糊不清,所以没有严格的取中心为数据记录点,而是选择最前端,并且对倾斜爬板的地方绘
图时进行了一些修正,由于该结果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故对实验结论影响不大)
4.对实验条件的一些讨论
由水蒸气蒸馏中分离的邻位产物可以知道得到较多的邻位产物,究其原因主要是硝化时,在控制条件上,由于并没有很严格的配制盐水进行冰盐浴,所以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并不是很严格的控制在了5摄氏度以下,而且加完混酸后,从冰盐浴中取出烧杯,该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从而没有达到低温控制的目的。而乙酰苯胺的硝化产物中邻对位的比是与温度密
6
有机化学设计实验
切相关的,温度越高邻位产物越多,这样就使得硝化时得到较多邻位产物。
我们还可以从薄层层析中的比移值中发现用石油醚:乙酸乙酯=3:1做展开剂的合理性,虽然比移值不是特别准确,但是大致可以说明用该溶剂,邻位产物的Rf大概是对位的两倍,故能保证邻位和对位充分分开,而且对位产物的比移值不是很小,则二者的相差也不至于太大。
在水解时选择50%的硫酸,原因是如果硫酸太稀无法达到水解的酸的浓度要求,无法水解,如果浓度太高,易导致硫酸使反应物磺化或碳化,故硫酸的浓度要控制恰当,既不能太低又不能太高。对于这一点还有文献[5]探讨过该问题,文献中通过实验得到表5,并得出 结论用40 %硫酸(质量分数) 的效果最好,用70 %硫酸(质量分数) 的效果最差。前者的产率
表5 文献[5]中实验药品用量及结果(理论产量2.3g)
注:产品重量为平行实验(5 次) 的平均值,每次实验的变化趋势基本趋于一致。
7
有机化学设计实验
比后者平均高出7.74 % ,且产物的纯度(主要从产物的颜色及晶型结构来看) 也是前者比后者略好。文献中解释说用70 %硫酸(质量分数) 可能是因为有磺化产物生成,而且水解后需加入更多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这点在自己做实验时也可以体会到,用50%的硫酸水解时就加了很多碱将其中和)。而学生在加入试剂时往往缺乏耐性,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得产物的溶解损失增大,导致产物的产率降低。同时也增加了药品的用量。由文献中的探讨大概可以说明实验中选择50%的浓硫酸还是比较合理的。
参考文献
[1] 李明.基础有机化学实验[M], :2010: 99-100.
[2] 徐雅琴,杨玲,王春.有机化学实验[M],2010:120-122 [3] 有机化学实验[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4]邢其毅,徐瑞秋,周政.基础有机化学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5]邹绍国.对硝基苯胺制备实验的改进[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46-48.
8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医药卫生设计实验-对硝基苯胺的制备-zh娜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