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4细胞学作业 答案 - 图文 (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0 本文由逍遥自在唯我独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列,指导亲核蛋白或带有该序列的非亲核蛋白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 核纤层: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中,由核纤层蛋白组成,是内层核被膜下纤维蛋白片层,核纤层蛋白形成纤维状网络结构。 二、问答题:

1、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

答:结构:主要由胞质环,位于核孔边缘胞质侧,又称外环,环上有八条短纤维对称分布并伸向胞质侧;核质环,位于核孔边缘核质侧,又称内环,具有核篮结构;辐由核孔边缘伸向中心,呈辐射状八重对称,有柱状亚单位、带状亚单位、腔内亚单位三个结构域;中央栓,位于核孔的中心,呈颗粒状或棒状。

功能:核孔复合体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双功能表现在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运输方式,双向性指既能介导蛋白质的如核转运,又能介导RNA、核糖体蛋白颗粒的出核转运。 2、简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各自的主要特点。

答:一、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活性状态和染色性能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常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低、相对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着色浅的染色质。主要特点:压缩程度低;着色浅;构成的DNA主要是单一序列或中度重复序列;部分基因具有转录活性,基因转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异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中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染色质。主要特点:压缩程度高;着色深;异染色质又可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结构异染色质在各种类型细胞中,在整个细胞周期处于聚缩状态没有较大变化,兼性异染色质在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 原来的常染色质聚缩, 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 变为异染色质

二、按功能状态不同可分为活性染色质和非活性染色质,活性染色质具有转录活性;核小体发生构象改变;结构疏松;对DNase I超敏感;组蛋白:很少有组蛋白H1结合;组蛋白乙酰化程度高;H2A很少存在变异形式存在;H2B很少被磷酸化; 出现H3的变种H3.3 非活性染色质无转录活性 3、试述染色质从DNA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 答:一、前期过程 1.H3·H4四聚体与新合成裸露的DNA结合;2.两个H2A·H2B异二聚体加入,新合成的组蛋白被特异化修饰,形成核心颗粒;3.H4去乙酰化,H1加入形成核小体;4.核小体螺旋形成螺线管.

二.染色体组装后期过程的两种模型——多级螺旋模型:螺线管二级结构进一步螺旋化形成超螺线管,超螺线管进一步螺旋折叠形成染色单体;放射环结构模型:螺线管二级结构折叠成DNA复制环,呈放射状排列形成微带,众多微带沿纵轴构成子染色体。

4、试述核仁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答:核仁包括三种基本超微结构---纤维中心(FC),包埋在颗粒组分内部的一个或几个浅染低电子密度的圆形结构,是rRNA基因的储存位点;致密纤维组分(DFC),由致密纤维组成,电子密度高,呈环形或半月形包围FC,初始rRNA转录本首先在这加工;颗粒组分(GC),由RNP组成,核糖体亚单位成熟和储存位点。

功能:1.与核糖体的生物发生有关,包括rRNA的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亚单位的组装 2.涉及mRNA的输出与降解。

5、分析中期染色体的三种功能元件及其作用。

答:复制起点,确保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能够自我复制,维持染色体在细胞时代传递中的连续性;着丝粒,使细胞分裂时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

中;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保持染色体的独立性与稳定性。

第十二章 核糖体

思考题:

1、何谓多聚核糖体?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答:多个或几十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链的合成,这种具有特殊功能和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意义:1.细胞内多种多肽的合成,无论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或是mRNA的长短如何,单位时间内所合成的多肽分子数目大体相等;2.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进行多肽合成,这对mRNA的利用及对数量的调控更为经济有效

2、本教材的从第三章到第十二章(第九章除外)的内容都是涉及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从中举例说明结构与功能是如何相关的(不少于4个)。

答:1.核孔复合体的相对与平行核膜的平面不对称,即核孔复合体核质面和胞质面两侧的结构明显不对称,这与其在功能上不对称保持一致。核孔复合体具有双向性运输物质的功能,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转运,又介导rRNA以及RNP的出核转运。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与其膜表面受体蛋白的信号识别,跨膜蛋白介导的物质转运以及细胞融合等功能相适应。 3.线粒体的内膜向内延伸形成脊,大大增加内膜表面积来增加附着在上面的氧化磷酸化酶系的含量从而有利于为细胞生命代谢活动提供更多的ATP。4.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即将分裂的子细胞之间的胞质内侧形成的胞质分裂环是由大量极性相反的微丝平行排列,微丝上的肌球蛋白能够介导极性相反的微丝间发生滑动,以及微丝的去组装最终完成胞质分裂。

第十三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一、名词解释:

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1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在联会部位形成的特殊复合结构 。

四分体:减数分裂1偶线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识别配对紧密结合在一起后所形成的复合结构。

检验点:是存在于细胞周期关键时刻的一套监控机制,调控周期各时相有序而适时进行更迭,并使周期序列过程的后一个事件的开始依赖前一个事件的完成,保证周期事件高度有序完成。 zygDNA:偶线期DNA,减数分裂1偶线期合成的在S期未合成的约0.3%的DNA P-DNA: 减数分裂1粗线期合成的小部分尚未合成的DNA,大小为100-1000bp,编码一些与DNA剪切和修复有关的酶类,

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准备,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 二、问答题:

1、细胞周期分为几个时期?各有哪些主要的事件?

答:G1期:①开始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多种蛋白质、RNA、碳水化合物、脂等。 ② 进行G1期检验点的检验。

S期: ①DNA合成(复制);②组蛋白的合成;③DNA与组蛋白组装成核小体。 G2期:①主要是大量合成ATP、RNA、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和MPF等,为有丝分裂作准备;②进行G2期检验点的检验。 M期:遗传物质和细胞内他物质分配给子细胞 2 试述有丝分裂的分期及各期的主要特点。

答:前期:染色质开始凝缩形成早期染色体—由凝缩蛋白介导,姐妹染色单体彼此黏着—由黏连蛋白介导;动力装配;细胞分裂极确立和纺锤体的装配

前中期:核膜崩解;完成纺锤体装配,形成有丝分裂器;染色体整列

中期:染色体整列完成并且所有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纺锤体结构呈现典型的纺锤样。

后期:中期整列的染色体其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向两级移动。

末期:染色单体到达两极,即进入了末期:到达两极的染色单体开始去浓缩,核膜、核仁开始重新组装

细胞胞质分裂:在赤道板周围细胞表面下陷,形成分裂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赤道面构成收缩环 (动物细胞);收缩环收缩;收缩环处细胞膜融合并形成两个子细胞

3、试述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分期及各期的主要特征

答:人为的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等五个阶段。

细线期:染色质凝集,但两条染色单体的臂并不分离;染色体上出现颗粒状的染色粒结构;染色体端粒通过接触斑与核膜相连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形成联会复合体(SC);四分体出现;继续合成S期未完成的0.3%DNA(Zyg-DNA)

粗线期:发生等位基因的交换与重组;合成一部分尚未合成的DNA(P-DNA); 合成减数分裂期专有的组蛋白。

双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相互分离(四分体结构清晰可见,出现交叉);染色体部分去凝集,RNA转录活跃,出现灯刷染色体 ;双线期持续时间长,其长短变化很大 终变期:染色体重新凝集,形成短棒状结构;RNA转录停止,核仁消失,四分体较均匀地分布在细胞核中。交叉向染色体端部移动

4、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

第十四章细胞增殖调控与癌细胞

一、名词解释:

MPF:卵细胞成熟促进因子,位于成熟的卵细胞细胞质中,由cdc2和周期蛋白两个亚基组成,具有激酶活性能够促进G2/M期的转换,诱导卵母细胞成熟。 CDK: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具有一段类似的氨基酸序列,可以与周期蛋白结合,以周期蛋白为调节亚基,进而表现蛋白激酶活性的一类蛋白。

PCC:早熟染色体凝缩,间期细胞与M期细胞融合,发生形态各异染色体凝缩的现象。

细胞周期蛋白: 含量随细胞周期进程变化而变化的一类蛋白质,含有一段相当保守的周期蛋白框,可与CDK结合,调节其活性。

原癌基因:正常细胞基因组中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起主要调控作用的基因,能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编码多种类型的蛋白质

抑癌基因: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编码的蛋白在细胞周期检验点上起阻止周期进程的作用。 二、问答题:

1、以M-CdK( CDK1)为例说明在细胞周期中功能及活性的调节因素。 答:*CDK1和CyclinB形成复合物→激活的条件之一;

* Wee1/Mik1激酶将CDK1(14、15aa)磷酸化 →抑制其活性;

*CDK1活化激酶(CAK)将CDK1(161aa)磷酸化→ CdK1活化必需;

*磷酸酶Cdc25c使CDK1(14、15aa)去磷酸化→解除Wee1/Mik1对CDK1活性的抑制。

*APC降解CyclinB使其失活

2、细胞周期有哪些主要的检验点?各有何作用?

G1期晚期存在检验点,在芽殖酵母中称为起始点。检查细胞是否长到合适大小,外界营养条件是否合适,DNA是否损伤。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G1向S期转变。

G2期检验点:检查DNA是否完成复制,细胞是否生长到合适大小,环境因素是否利于细胞分裂。只有这些因素都满足才能实现G2起向M期转变

纺锤体组装检验点:检查染色体是否与纺锤体相连,决定中后期转化和染色体分离。

3、癌细胞有哪些基本特征?

◆ 细胞生长与分裂失去控制,具有无限增殖能力。 ◆具有浸润性、扩散性;分化程度低。

◆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识别改变;产生水解酶类;特异性表达某些蛋白) ◆表达谱系或蛋白活性改变

出现胚胎细胞中所表达的蛋白 端粒酶活性升高

异常表达与恶性增殖、扩散相关的蛋白 同一种癌不同细胞可具有不同表型且不稳定 ◆ 体外培养的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

无限增殖;贴壁性下降;无接触性抑制;注入易感动物体内会形成肿瘤。

第十五章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

一、名词解释: 细胞分化 细胞全能性 细胞决定 管家基因 奢侈基因

胚胎诱导 SRY

二、问答题:

1、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有哪些?请予以说明。

2、什么是干细胞?它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和各自的基本特征?

第十六章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

一、名词解释: Hayflick界限 细胞凋亡 细胞衰老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

2、试述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

3、动物细胞凋亡的基本途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第十七章 细胞社会的联系

一、名词解释: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被 基膜 二、问答题:

1、通常将细胞连接分为几种类型?各有何结构特点和功能?

2、动物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的有哪些?试述各自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3、细胞黏着分子有哪些?分别有什么功能?

书面作业说明:

一、 本课程共布置5次书面作业,具体安排是:

第一次作业:第2~第5章 第二次作业:第6~第8章 第三次作业:第9~第10章 第四次作业:第11~第14章 第五次作业:第15~第17章

二、作业量的要求:每次书面作业下限是名词解释不少于5个,问答题不少于个。

3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医药卫生2014细胞学作业 答案 - 图文 (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2014细胞学作业 答案 - 图文 (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8818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